浅析《山海经》书籍插画中色彩美学的应用

2019-08-22 09:53张子鹏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山海经插画美学

张子鹏

摘 要:从古至今,相关学者始终对《山海经》的有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自二十世纪以来,欧洲文明和艺术思想大量涌入中国,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欧美文化为主流的今天,我们应该用新的视角去看待传统文化,吸取中西方美学的优点,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创新。探究《山海经》的相关文献,有利于对我国传统艺术形象的创新与实践。本论文主要针对《山海经》中的妖怪鸟兽及山神的造型运用现代艺术语言进行创新为起点,结合《山海经》及相关文献解读资料分析文字所描画的形象。

关键词:山海经;插画;色彩;美学

艺术都是在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的表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更多新颖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社会的精神风貌,从而使得我们的特色及风格表现的更加鲜明。

1 《山海经》的研究背景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的生活、观念的改变,审美的标准也发生了变迁,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造成中国设计界的抄袭现象层次不穷,致使自身的设计成分寥寥无几缺乏原创精神。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中国设计呈现了一种向传统文化靠拢的趋势,无论是景观、建筑、插画、游戏、电影、服装等领域,都展示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与独特魅力。

我国传统文化是插画艺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借鉴古籍著作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和途径。《山海经》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古籍,其中有很多可以表现出先秦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是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古老书籍之一,书中有大量的文字与插图,为当代插画的艺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以《山海经》中的妖怪鸟兽及山神的造型创新为起点,通过对《山海经》及相关文献的解读,对神怪形象的表现手法进行总结分析,努力探索其设计手法及其艺术特征,筛选《山海经》中具有典型性的神怪形象进行再创作,并融入现代的艺术手法进行创新,使其更为符合当代的审美意识。

2)其研究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过对《山海经》图解的分析,探讨《山海经》中的神怪形象的设计手法和规律,总结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将其运用在现代插画的设计当中,为以后的研究道路上提供一部分的文字资料。将传统艺术形象与现代设计的手法与理念相结合,进行再创造,为我国当代传统艺术设计提供一些创作案例。使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更加感兴趣,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发展创新与传承尽上一份绵薄之力。

3 《山海经》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3.1 增加

增加的意思就是在原基础的造型上加入其他的特征与造型,然后将它们进行融合,就是一个崭新的形象,当然,这在颜色中也是可以运用到的,这种方法在现代的设计当中也是经常被用到的。例如《山海经》中所提到的酸与“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叫,见则其邑有恐。”这就是用了增加的手法将其创作出来的,类似的还有九尾狐,十身的何罗鱼,六个头的鵫鸟。当然,增加并不只是数量变多,也包括了不同的元素的混合从而获得一个新的元素。在现代设计里,四方延续图案也是运用了这种方法。

3.2 减少

减少,顾名思义就是将原型的元素减弱或者删掉,但并不是没有考虑直接删掉,而是要考虑如何才能让画面拥有对比,有层次有一种虚实相间的感觉。例如《山海经·西山经》所提到的毕方“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毕方是以鹤的原型进行创作的,减去了一条腿,再在其身上增加红色纹路,就创造出了毕方的形象。还有一个较为经典的形象:刑天;古人将其的头减掉,并把眼睛鼻子嘴移植到了胸膛上。当然,和增加一样,减少也是在国内外设计中常用到的方法之一。

3.3 置换

此方法是将主体物里面的一些元素转化为其他的元素。比如说《山海经·南山经》中的旋龟就是如此,“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这是以乌龟为原型塑造的,将它的尾巴换成了蛇的尾巴,将头部换成了鸟类的头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也有很多时候会运用到这种手法,其实这种技巧是可以用在任何地方的,但从设计方面来说,它用于替换的元素是要有着一些关联的。其实,这种手法不一定只是元素上的转变,也可能是画风或者技法的转换。

3.4 异变

异变的意思可以理解成为变化或者变形,也就是使用同一种或者同一类的元素,使其变得不一样,包括其体型,颜色等。当然,也可以解释成增加、减少、置换的结合,这种结合非常神奇,古人用这种方法创造出了许多很魔幻的形象,例如矔疏:“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疏,可以辟火。 ”

4 《山海经》中色彩美学的应用及影响

色彩美学是一个涵盖很广的研究题材,而色彩又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时间的变化,人类对色彩的理解升华成以生命为观念的色彩艺术创造。在进行色彩创造的过程中,古人突破了内心深处的限制和形体上的束缚,各种奇形异兽和神话故事就这样诞生了。这些图案生动而又形象,并且简单易懂,由于当时的资源以及颜料的匮乏,所以那个时候图画的颜色大都以红色、褐色、黑色、白色以及它们的混色为主,所以那时是以线条和造型为主,为后人的绘画风格奠定了基础,后来由于人类慢慢的发展起来所以颜色种类也就越来越多,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我国古代就有“五色论”一说,分别为青、赤、黄、白、黑。这是古人通过大量的色彩实践得到的结论,这五种颜色只能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不能通过其他颜色混合出来,而这五种颜色可以混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山海经》中的很多物种的颜色都是依靠这个理念的,例如《南山经》中提到的五色鸟即为赤青黄暗白五种颜色。“五色论”体系的成立代表着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色彩审美意识,已经从原始的思想观念的沉淀积累中获得了独立的审美意识。而我国古人又在不断地绘画和实践中完善、改进这一美学体系。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彰显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古代独具一格的设计色彩美学,是中华传统美学的一部分,是奠定了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代艺术美学的重要灵感来源。

《山海经》这部奇书具有着独特的美学魅力,其内的许多东西都可以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其中的价值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眼界越来越高,西方的插画艺术风格对我国影响很深,我国插画水平虽然正在逐渐提升,但是大都是模仿西方的风格,失去了我国古老插图艺术的特色,而我国的传统美学与艺术风格相对而言却处于弱势,希望能借此使更多的人来研读这本上古奇书,结合我国的深厚的色彩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古代色彩美学设计思想,使当代的插画和设计具有更独特的审美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为我国的设计发展和文化传承与发展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成.山海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12:12-13.

[2]胡远鹏.山海经研究五十年[D].淮北煤师院古籍所,2002年.

[3]茅盾.神话研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

[4]王江顺.从美学角度看山海经[D].大众文艺,2011年.

猜你喜欢
山海经插画美学
仝仺美学馆
就要紧紧粘住你
盘中的意式美学
山海经夫诸
纯白美学
无脸小插画
“妆”饰美学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插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