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民
摘 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日趋多元,获取文化滋养、精神文明需求更为强烈。如何提升群众文化内涵,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成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新时代群众文化新特点展开探讨,结合群众文化实践的成功案例提出新时代群众文化发展创新路径。
关键词:群众文化;特征;核心价值;发展;创新
文化的积淀需传承和发展。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创新发展才有强大的生命力,释放自身的价值,作用于满足人民群众更丰富、多层次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承担组织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职责的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脉搏,顺应群众所呼所盼,拓宽思路,积极作为,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群众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使更多的文化活力迸发,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助力经济和社会发展。
1 群众文化的涵义
所谓群众文化主要意指,除了群众本身职业外,其所倡导的自我开发、自我娱乐、自我参与等具备社会性的文化活动。其主体是人民群众,客体是活动,主要以自娱自教的方式及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现象。群众文化主要包括群众文化事业、队伍、工作、活动及工作等。从广义上讲,在人类社会进程中,所有创造的精神及物质财富综合便是群众文化,但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与社会意识形态相关的组织结构及制度和其本身等。群众文化本质特征上具有承传性、倾向性、自娱性及普及性。在这其中体现内在特征的是倾向性,对外在特征有所体现并且可表达直接目的的是自娱性,可对群众特征体现显著的则是普及性。为引导群众文化的良性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党委政府必须在传播先进文化,普及文化知识,提供精神食粮上提供有力支撑,既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又推动群众文化创新发展。
2 新时代群众文化发展变化主要特征
2.1 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层次提升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伴生寻求自我价值实现、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更大满足。追求健康生活、丰富精神依托、展示自我才艺、价值成为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广场舞的兴起、自发组织的各类舞蹈、汉服、旗袍、茶艺、插花技艺展示等,聚集吸引了众多爱好者,成为群众文化新宠。很多上班一族,休闲时间运动健身、修炼形体舞、参加文化沙龙、摄影、社科哲等更高精神层面多体融合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八小时以外生活;不少退休人士,热衷研习养生、科普、书画、国学,互帮互教,乐此不疲。这当中既有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更有“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反映了群众文化需求多元化和高层次。做义工、做慈善,服务社会也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文化价值理念。文化的“美”元素、文化的“营养”细胞在群众文化中繁衍放大。
2.2 群众文化传播零距离促进交融互鉴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的普及,文化的传播更为迅速,增进了不同地方、不同文化的交融互鉴,文化地域的界限逐渐打破,激发了群众的创造力,催生了文化的新形式和新载体,使得群众文化的形态、内容更加丰富。一段广场舞在一地刚“冒头”,另一处即竞相仿效,“我方唱罢你登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媒体”、全媒体,成就了文化交流“零距离”,传播范围更广泛,影响效应叠加。
2.3 群众文化的自主组织性更为突出
随着住宅小区、社区管理等社会基层单位的完善,群众在社区中的自主活动也逐渐增多;群际交流的愿望递进,微信三五成群,文化诉求、文化表达,驰骋网络;群众文化也从个体自发的活动在自主联动中扩展。一些小众的文化活动也逐渐为大众所认知,自发组织的文化社团组织更加多样,国学学会、戏曲社、服装主题学会、车友会、骑行会等名目多样的自组社团活跃在群众文化的潮流当中,增进了人际交往、增添了群众文化动力,成为群众文化的新生力量。
3 新时代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3.1 加强群众文化核心价值引导,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文化的力量更深沉、持久,必须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在文化价值上大力引导,为群众文化的良性发展提供健康的土壤,净化文化糟粕。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阐述,无疑是对新时代一次民族意识、文化源本的呼唤,为发展好群众文化指明了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这是时代的使命。时代需要文化自觉,唯有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才能促进人民群众对文明进步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
3.2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增强文化“物力”
群众文化有其内生的原动力,但同样需要外部的推动力促进其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用,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增添亮色。政府在强化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文化的硬投入,注重文化队伍和文化载体建设,为群众文化提供动能支撑,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学习和活动设施的需求。在人才保障方面,既要重视“体制内”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又要发挥好民间文化人士的积极性和影响力,关心鼓励支持他们发挥所长,做好传帮带,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文化设施建设中,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旧城改造等工程,发掘提升改造文化设施,深化文化内涵,扩展文化外延。在小区和人口集中的区域,因地制宜,开辟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等,有条件的地区可有序、适度开放机关、学校等公共资源,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多途径化解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场所不足、“场所之争”的尴尬。在资金支持上,充实完善群众文化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支持群众社团开展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调动积极性、激发新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3.3 把握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探索群众文化发展新途径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发展群众的主方向。互联网为新时代群众文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传播手段,各种形式群众文化的相互作用,加速了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民有所呼,民有所盼,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有所为,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谋划新举措,探索新路徑,善用社会和群众的文化力量,创新群众文化发展。北京故宫博物院今年元宵节开放夜场就是有益的尝试,受到群众欢迎,启迪了文化机构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广东中山市坚持了32年的“慈善万人行”活动,“党委重视,政府引导,红十字会牵头、部门配合市镇联动、全民参与”,以慈善为主题,文化作牵引,使慈善活动历久弥新,深入民心,打造成为地方慈善品牌、文化品牌,每年的大巡游参与者众、万民空巷,各单位方队精神抖擞,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展示精彩纷呈,办出浓浓的文化味、释放了重重的博爱情,润泽了大众百姓。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新时代群众文化发展要求,需要增加多种文化活动方式,为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性,从而建立全新的发展途径,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