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019-08-22 05:48牛霖霖罗佳伟
速读·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牛霖霖 罗佳伟

◆摘 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必须遵守的规律,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也是一个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空想社会主义经历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入手,分析各阶段的特点,并重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中就提到过,“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先进思想家求索时代课题的尝试,他们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亦译“乌托邦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一直到19世纪初。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节阶段: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他的代表作是《乌托邦》。此书是欧洲第一本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它第一次完整地描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图景。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首次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以组织生产、普遍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和平等的原则,奠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根基,为以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思想材料。

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康帕内拉,他的代表作《太阳城》是通过一个航海家对一个招待所人员讲述他在航海中发现的一个仙岛的见闻。这个仙岛就是太阳城。在太阳城里,土地、手工作坊、劳动工具、产品、房屋以及其他重要财产,都属于大家共同所有。这里的居民都是富人,也都是穷人。都是富人,是因为大家共同占有一切;都是穷人,是因为任何人都没有私有财产。这里根绝了贫富对立,从而也根绝了阶级剥削和阶级本身。在太阳城里,人们实行公社制度,按公社的形式组织起来。

正是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同志设计出他的“新村”——东方的“太阳城”,后来“新村”的概念变成了“公社”,毛泽东给这个模式选定了一个名称,叫“人民公社”。那么,无论是莫尔的《乌托邦》,还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都有一个特点: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以及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二节阶段: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摩莱里,法国18世纪杰出思想家,也是法国学术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一生写了很多著作,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自然法典》。摩莱里的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洛克,主要贡献就是空想社会主义。另一位代表人物是马布利,他的《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主要对对空想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主要特點是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批判,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三节阶段: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于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法国克劳德·昂利·圣西门。圣西门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17岁参军,先后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年开始研究自然科学,着手写作,并开始宣传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作《论实业制度》《实业制度》是一种圣西门设想的未来的理想制度。社会的唯一目的: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满足人数最多的最贫穷阶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人都要劳动,经济按计划发展,个人收入应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不承认任何特权。并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理性和善心,幻想国王和资产者会帮助无产阶级建立实业制度。这就使得他的社会主义学说不能不流于空想。傅立叶和圣西门一样,也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尽管他本人并不是这场革命的直接参与者,但是这场革命却引起了他对资产阶级建立的理性王国的思考和批判。提出了“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19世纪初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现代人事管理之父,是历史上第一个创立学前教育机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1820年,欧文在《致拉纳克郡报告》中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的改革社会的理想主张,这标志着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刘薇,方玉.理性·批判·人文:马克思幸福思想的三重内涵——基于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向科学的角度[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作者简介

牛霖霖(1984.09—),女,汉族,黑龙江海伦人,大连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罗佳伟(1984.01—),男,汉族,河北承德人,硕士,大连科技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计算机。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改善民生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站在时代角度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思考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优越性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