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2019-08-22 05:48郑珊珊
速读·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初中美术策略

郑珊珊

◆摘 要:美术课程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重要课程。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熟练使用人文资源。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美术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融合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人文教育;策略

美术课程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初中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用更加直观的感性方式表达思想、彰显人生哲理、展现人文精神,这正是美术教育的魅力所在。

一、深入挖掘美术作品中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

古往今来,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它是于绝望或迷失中找寻希望之人的火种,它在黑暗的迷途中照亮并温暖每个怀揣梦想之人的心灵。美术作为艺术的主要领域之一,具有强大的功能。美术教师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文精神,将爱国主义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如,在讲解《情感的记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呈现出的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进行解读,告知学生再现性色彩是模仿、再现客观世界的创作形式;表现性色彩则是根据创作意图主观、自由地运用色彩进行创作的形式,并以主观的情感和审美理想表达出丰富的色彩情绪。在讲授完教材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课外延伸,为学生展示《叶落归根》这幅作品。在学生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并为学生讲述这样一则故事:齐白石的侄子远赴南洋谋生时,在穷困潦倒之际,想将临行时齐白石赠予他的这幅作品低价转让。一位路过的老华侨在看到这幅作品后,感慨地说:“我四十年前也和你一样身无分文地离开祖国,而此时我要回国了,像这幅画中所画的落叶一样,应该归根啊。

二、通过情境设置体现人文内涵、陶治美好情操

教师在美術鉴赏课中融入人文情境,可以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人文情境,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人文情境,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从而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内心的人文精神。如,在学习《外国肖像画赏析》时,教师要先向学生讲解人物肖像画的历史,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物,通过观察和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的比例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等,进而抒发个人感情。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画家毕加索的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并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述毕加索作品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情境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以往所有不同风格的作品都表现在一个静止的画面里,即使是运动的人在画面上也总是表现出某种静止的状态,而一个人从正面和侧面看是不同的,毕加索的画作就是利用了在不同时间里看到个人的不同侧面并组织到一个平面的画面中。

三、应用新型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要求的变化,初中美术教学产生了不同的要求。为开展好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教师要注意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打破原有教学方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東缚。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美术创作相关的影视资料或图片。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与山有关的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山脚或山顶观看,让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融入作品,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多新的启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审美能力,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加强师生互动

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主动拉近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认可学生、尊重学生。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体现人文素养的培养,就要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只要在适当时候给予学生引导,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即可。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师生互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经常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计论中。在美术赏析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在效益的评估上,关注习惯养成

在效益的评估上,教师不应仅仅以知识本位作为标准,来评价学生。更应具有人文关怀的眼光,关注学生本身,肯定学生的自身成长,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在这过程中,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具体作业,更要关心学生的自我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人。美术教学的一个功能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发展。而美术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形成。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观,以目标设计中的“三维”作为标准,立足于学生的表现趣味、观察力、感知力、表现力、实践力、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等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培养,让美术教学评价更具人文性。

六、结束语

尽管大部分初中美术教学已经融入了人文素养教学,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开展好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需要从加强师生互动开始,创新教材内容,应用新型教学手段,加强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延利.论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122.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初中美术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