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背景与工作展望

2019-08-22 04:49毕然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流通试点农产品

毕然

摘 要:“十二五”期间,山东省相继开展了肉类、蔬菜、中药材、酒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商品覆盖面、试点数量、资金总量、工作进度等方面全国第一,本文以之前山东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山东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优势、问题、思路与措施等。

关键词:重要产品;追溯体系

一、追溯体系建设基础与优势分析

(一)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大

2015年全省蔬菜产量1.03亿吨,约占全国的1/7;果品产量1703万吨,约占全国的1/10;水产品总产量884万吨,占全国的14%。山东优越而独特的南北过渡型气候条件,造就了珍贵道地中药材的品牌资源,全省中药材种植品种70余个,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其中,实现规模化种植的20多个,金银花、丹参、西洋参年交易量分别占全国交易量的60%、50%、30%。

(二)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2015年,全省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300家,实现销售收入1.56万亿元。全省共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6705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01万公顷,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监测面积123万公顷。全省773家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与1.2万家农民合作社、489家专业批发市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发展专业化生产基地3245万亩,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

(三)优势产品特色鲜明

山东是全国著名的禽肉生产大省,也是唯一能向欧盟出品家禽产品的省份。21家企业具有欧盟出口资质,追溯体系建设达到了国际标准。我省东阿阿胶拥有近3000年的生产历史,多次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并在国际上率先建立驴皮DNA鉴别标准,全省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68件,其中苍山大蒜、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乳山牡蛎等产品获得了欧盟、日本的地理标志认证。

(四)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商品覆盖面全国第一,实现了肉类、蔬菜、中药材、酒类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的全覆盖。二是试点数量第一。我省共获得济南、青岛、潍坊、淄博、烟台、临沂、威海7个肉菜试点城市(占全国的12%)。中药材流通追溯试点省份。3家酒类流通追溯试点企业。三是项目资金全国第一。五年试点期间,中央财政共支持试点建设资金超过2亿元。

二、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覆盖面狭窄。

一是行政区域未全覆盖。目前商务部共支持我省7个试点市,其他10个城市尚未开展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形不成追溯的群体效应。二是追溯品种覆盖少。尚未覆盖至乳制品、禽肉、蛋类、粮油、水产品、果品、酒类等热点民生产品与居民生活必需品。三是部分市场及企业未覆盖。试点过程中的追溯体系仅覆盖了各城市的一级批发市场及部分超市,大型的二级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和社会超市尚未覆盖。四是特色品牌产品未覆盖。山东省特色产品丰富,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品牌大多受假冒伪劣与侵权的影响,品牌及经济效益损害较大。

(二)追溯链条不完善

一是未向生产领域延伸。商务部仅在流通环节开展试点建设,追溯链条尚未由流通环节向种养殖、生产加工环节和消费终端延伸,追溯过程存在真空区域。二是质控和检验检测信息不完整。目前,追溯信息仅采集上下游企业信息、销售重量与价格、采购人等信息,企业质控认证与产品检验检测信息尚未采集,无法满足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和消费者查询等需求,追溯信息利用率低。

(三)缺乏省级统筹平台

重要产品具有广义流通性质,流通区域广、流通方式多,目前开展的试点城市成为了一个信息系统孤岛,省级统一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的缺失,造成了信息与数据无法互联互通,重要产品跨区域流通问题无法得到更好的解决。信息孤岛现象,降低了追溯体系使用效率、农产品物流效率,增加了企业负担与人工成本。行政区域的局限性限制了重要产品的流通性与信息技术的扩展性,使追溯信息具有片面性。

(四)缺少理论研究

试点工作停留在国家规范指导、各市探索模式、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追溯数据关联起来的初级阶段,缺少对山东省重要产品生产规模、流通方式与流向、分布区域、面向的消费群体等基本数据的研断;缺少对追溯概念、模式、应用差异性与适用性的基础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三、工作展望

(一)推进肉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扩面升级

在全面推进第三方电子结算的基础上,追溯范围由目前7个试点城市扩大到11个地级市,追溯群体由一级批发市场扩大到大中型连锁销售企业,实现追溯范围的覆盖性扩面。推动追溯体系向种养殖、生产加工与消费终端的双向延伸,扩大追溯采集范围,实现追溯信息链条的完整闭合。

(二)探索创新全链条追溯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

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供应商制度,推广合格供应商自属基地绿色认证,形成50家实现电子化追溯的合格供應商群体,覆盖5-10万亩的标准化种养殖基地,打造食品安全领域“山东概念”。

(三)推动特色产品、热点民生产品关键控制点的严格监管

围绕阿胶、扒鸡、苹果、海参、水蜜桃等受假冒侵权影响较重的特色产品和热点民生产品,加强追溯体系关键控制点的监管,建设全省特色产品追溯体系文化企业群体。

(四)形成以省市两级平台为主体,全省互联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管理网络

汇集生产经营企业追溯信息,形成权威统一的追溯大数据库;完善政府追溯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并依托追溯管理平台建设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有序开放追溯数据资源,探索追溯数据增值利用。

(五)深入开展追溯体系建设理论研究

委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总结追溯体系建设经验,剖析现存问题,对重要产品企业的种养殖与生产规模、流通方式与流向、分布区域、信息技术应用、质控与检验检测进行实地扫街式调研,研断各类数据信息,系统的、科学的定义追溯概念、划分追溯应用模式等,出版追溯体系理论专著,指导追溯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涂传清.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1.

[2]陈明红.四川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2009,09):27-30.

[3]罗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和展望[A].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

作者简介:

毕  然(1982-),男,硕士研究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流通试点农产品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农产品争奇斗艳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