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汽车品牌与国际质量差距首次扩大

2019-08-22 12:58李慧玉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9年1期
关键词:蔡明细分新车

李慧玉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J.D.Power(君迪)发布的《2018中国新车质量研究cios)》报告。

“经过持续多年的提升之后,中国汽车行业整体新车质量在2018年略有下降,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质量差距也在连续七年缩小之后首次扩大。”

J.D.Power此项研究同时覆盖71个城市的77个品牌和285个车型,其中共有64个汽车品牌和225个车型足量。对3.3万名拥车期在2-6个月之间的新车车主进行采样。

在消费者抱怨最多的前二十位问题中,设计类问题有13个,占全部问题数的一半以上。

J.D.Power研究发现,今年的行业整体新车质量得分相较去年退步2个PPlOO(每百辆车问题数),主要原因是设计类问题数量的增加,包括導航系统不准确、车窗/挡风玻璃易起雾、内置蓝牙电话/设备经常有配对/连接问题等。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和工艺的进步,故障类硬件问题逐渐减少,设计类问题增多,质量体系也从物理质量过渡到整体评估用户的体验质量”

“汽车制造商有更多车型足量,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品牌销量,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如何保证车型更多的情况下,给消费者提供一致的质量,这是汽车制造商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J.D.Power行业研究总监王庆华表示。

根据该J.D.Power的阐述,所谓提升“体验质量”,即在明确不同细分市场、不同的消费人群对同一问题的体验及感差异后,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需求深入挖掘,从而给出具有明确指向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某款车的无线充电座设置在换挡杆前面,如果换挡杆处于P档,用户上车时就很难放置手机。诸如此类的设计类问题在用车过程中屡次发生又难以解决,消费者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市场评价和汽车销量。

J.D.Power方面由此认为,如何有效地提升“体验质量”,更好地保证车主长期的体验,对于汽车制造商至关重要。

“如果比较J.D.Power 2018年中美新车质量研究中消费者抱怨前十的问题,可以发现两国消费者报告的问题中有八个问题不同,而中国消费者反映前十的问题以感官类问题为主”

J.D.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认为,一些中国自主品牌之所以率先赢得市场,正是因为它们把握住了中国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过去几年间,一些自主品牌针对这一差异化需求,着重提升品牌的感官质量,从而获得了中国消费者青睐。

J.D.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显示,细分市场级别越高,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差距就越大,这意味着自主品牌对市场需求的洞察还未深入细分市场。

对每一个细分市场需求都加深了解,据此改善“体验质量”,将会进一步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表现。举例来说,高科技车机系统的装车率在过去三年大幅度提升,但不同细分市场对这些配置的使用频率有显著差异,蔡明认为。

J.D.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结果,用户“每周多次”使用语音识别来操控空调系统的行业平均频率在过去3年呈上升趋势,但在豪华型SUV细分市场却有所下降,那么“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推出豪华SUV时就要根据这一差异需求调整高科技配置的使用方式”。

传统意义上汽车厂商对于汽车质量的把控主要聚焦在两方面,汽车设计和汽车生产,这两大环节分别解决设计类问题及故障类问题。但蔡明认为,在中国市场,经销商环节也会产生车辆质量问题,而此环节常被忽视。

以车内异味问题为例,车内异味的三个主要来源分别是“生产制造”出来的气味、从“外部”带来的气味,以及消费者“感知”的气味。其中从“外部”带来的气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经销商。

蔡明解释,经销商对汽车进行的装饰处理,包括塑料包裹物、脚垫、清洁用品,如果不满足厂商的质量标准就会带来车内异味,另外如果经销商在交车前未很好地检查车辆,或在库存周期中未定时通风,也会造成这一问题。

这意味着,如果处于质量瓶颈期的汽车品牌若想进一步提升质量,需要把质量管控贯彻到从设计、生产到经销商渠道的全部环节中。

本次研究还有另外一项发现,J.D.Pow er在对美国市场进行采样时,样本足量车型不足200个。

这意味着中国市场更有活力,同时竞争更加激烈。

猜你喜欢
蔡明细分新车
High resolution spectroscopy of Rb in magnetic field by far-detuning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倪萍和蔡明,怼不散的姐妹花
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
国外新车
蔡明老师教你写作文
热辣新车
被偷率最高的新车
1~7月,我国货车各细分市场均有增长
整体低迷难掩细分市场亮点
新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