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伍恩群 张代勤
杨昌芹,女,苗族,中共党员,1990年6月出生,贵州省遵义市赤水人。
1990年生的她有太多和她年龄不符的身份和荣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亚太地区青年竹工艺师,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贵州省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贵州省十大创业女性标兵、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说起这些荣誉,杨昌芹淡然一笑:“我只是个普通人,赶上了好时代,我要做的就是尽我所能,用竹编技术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她的话朴实而有力,一如她做事的风格。
2007年,杨昌芹师从赤水竹编工艺创始人陈文兰,过人的天赋加上刻苦的学习,她的竹编技艺日渐精湛。2012年,22岁的杨昌芹成立了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带领乡亲们一道加工、销售竹编工艺品。
公司刚开张不久,有个贵阳客户便找上门来。客户看杨昌芹这么年轻,不相信她的接单能力,因为这批货要的时间紧、工序复杂、单间产品体量较大。杨昌芹说:“你信不过我,就另找他人吧!”客户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守着杨昌芹做了样品,很是满意,马上下了订单,要求十天内交货。
于是,杨昌芹带领员工加班加点赶货。交货的前一天,她发现有几个产品不合格,重做已经来不及了,大家劝她将就算了。杨昌芹说:“做人要讲信用,质量问题一点差错都出不得!”最终,全部工人熬了通宵把这几个货重新做好。
第二天,客户赶来公司等着装货。正在这时,司机打电话来说路上遇上山体滑坡,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通路,最大的问题是这批货的发票也在车上。客户急了,这批货是为一个重要场合赶制的,再等就来不及了。杨昌芹马上做了安排,一边联络新的货车来拉货,一边派人去开发票。半个小时后,车和发票都已到位,杨昌芹说这次意外是公司的责任,主动承担了税钱。后来,这个客户一直和杨昌芹合作,还给她介绍了不少新客户,一提起杨昌芹就竖起拇指说:“信得过!”
2018年6月,杨昌芹筹备扩大公司的时候,前期产品出来了,销量没跟上,洽谈的订单还没完全落实下来,流转资金不充裕的她一下陷入困境。每月10日是发工资的日子,可是已经8日了,她的资金还没到位。更让她难过的是,婆婆陈秀兰和爷爷一前一后因病住进了医院。工人们知道她当时的情况,都体谅地说工资迟发几天没关系,能理解。但杨昌芹知道,很多员工都等着工资过日子。于是便想方设法的筹钱,按时发了工资。工人说起杨昌芹,最多的一句话是:“杨昌芹讲信用,跟着干放心!”
杨昌芹说:“信用就是一座城,守住了,才会变得越来越好,若是守不住,众叛亲离,一无所有是迟早的事!做人做生意都是这个理!”
杨昌芹竹编技艺声名远播后,很多地方和公司都开出优厚的条件,让她去开厂或办培训班。杨昌芹有过心动,但她想到当时在大同镇民族村召开的党员大会上,她向全村党员和群众庄严承诺:“带领帮助大家脱贫,让竹编成为致富产业!”于是,她放弃了优厚待遇,选择继续留在大同,实现当初承诺:带领群众致富。
杨昌芹说:“诚信是人之根本,我没做什么丰功伟绩的事,都是平常小事,但我言出必行,始终坚持把小事做好,用行动来解决问题。”
2014年,赤水竹编工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全省最年轻的传承人,杨昌芹顿时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她积极了解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知识和相关动态信息。思考竹编技艺的发展之路和未来的手艺传承。“要传承,就得把技艺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让老手艺贴近生活,让大家接受和喜爱,从而开拓出新的市场,现在的非遗人不仅应懂技艺,更应该成为能设计、会创新、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杨昌芹说。
杨昌芹在给学员们培训竹编技艺
传承非遗,不只是技术,还有非遗文化,文化和技术需要交流切磋才能精进,需要碰撞,才能到互补,杨昌芹不放过任过一次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2018年12月,杨昌芹受邀参加了上海美术学院为期一月的赤水竹编非遗研培班,因为年底,她的事情太多,展销会、订单洽淡、各种会议……都离不开她,她只能让公司的几位员工留在上海学习。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上海著名服装设计师进行非遗跨界合作,她负责用竹编编衣服的领口和袖口贴片,这是极大挑战,平面编织品要像丝缎一样柔软贴服,得极细的篾丝才行,光是划篾丝就很费功夫。
作品编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正是冬天,7岁的孩子烤火时没注意,失火了,把她划的篾丝及编好的作品烧了个精光,在外忙碌的杨昌芹听到这个消息,欲哭无泪。那几天正是最忙的时候,要赶去参加中国非遗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要筹备去香港参加竹编非遗展销庙会,要赶在年前开展公司的各项活动……交作品的时间很紧迫,要重做作品太困难了。上海美院研培负责人章莉莉知道了这个情况,主动提出推迟交作品时间。
杨昌芹回道:“不推迟,我承诺过的事,就一定要办到!”挤时间熬夜编,每天只休息二三个小时,终于赶在研培班结业前完成了相关作品。
杨昌芹说:“我是竹编非遗传承人,有责任把竹编这个传统工艺发扬光大。”为了活性传承,她长期进行免费培训,有乡亲、学生,还有外出打工的回乡人员。“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在做一件多了不起的事情。”在杨昌芹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会这门手艺,既能实现自己的脱贫致富,还能将其传承,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让竹编技艺更好为赤水增收脱贫出力,让竹编非遗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是杨昌芹执守的信念。
一个竹编杯套,需要经过20多道手工加工制作。通过培训,手拿锄头的农民能够编制这样一个工艺品,一个竹编套可以获得100元的收益。见微知著,一根小竹篾,就这样撬动了赤水脱贫致富的翘板。
杨昌芹的牵手竹艺公司7年时间由一个小加工作坊发展到公司化运营,到现在年营业额有300多万元。为周围的留守妇女提供很多就业岗位,每人月均增收2400元。有些学员在竹编培训之后,通过开设以实用器皿为主的立体竹编制品实体店或者农村网店,月增收4000元。70多岁的袁老伯,身体略微残疾,是民族村的精准扶贫户,靠低保生活,如今在杨昌芹公司,每月可以领到一两千元的工资。大同村村民袁兴明在自己家中给杨昌芹上了两年班:“她把样品和材料送到我们家中,我们做成竹编成品他们再收回,我们不出门一个月就可以挣2000多块钱。”在杨昌芹竹编的带动下,赤水竹编艺术已成为高端旅游工艺品,带动了当地竹农发“绿色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有可为。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的重要土壤,通过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形成特色产业,对农村产业进行有效补充,从而带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在两会交流期间,杨昌芹对采访她的记者说。赤水市作为中国最大的竹子之乡,目前拥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丰富的竹资源通过竹编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经济附加值。赤水目前从事竹编的手艺人已超过1000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空间巨大。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杨昌芹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以竹为梦,现在以杨昌芹为法人的竹工艺产业园区正在打造中,往后发展,会有更大的前景。
杨昌芹说:“竹编不仅仅是非遗文化,也不仅仅是工艺品,更是能够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一项技能、一条途径,希望一直和乡亲们携手努力奋斗,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更多的乡亲,因竹编非遗手艺脱贫致富。”
这就是90后赤水竹编非遗传承人杨昌芹的竹梦人生,以“竹”筑梦,信守初心,砺砥奋斗,她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