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碎片化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9-08-22 11:10周凯杨永杨王黎
微型电脑应用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习者互联网+教学模式

周凯, 杨永, 杨王黎

(东北石油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大庆 163318)

0 引言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想快速获取有意义的各类知识,但不希望再利用完整的、独立的、相对长的时间去进行知识的获取,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方式就是利用手中的可“携带式”的移动智能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碎片。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出现了,这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趋势。

在高等教育领域,“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阶段性产物,势必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严重冲击,并在教育行业产生影响。据2014年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入户数字接近12.7亿人口,75%的大学生拥有手机,而在2015年6月大学生手机用户统计中占90%。[1]显然,大学生中手机的使用是非常普及的。高校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将“互联网+”背景下碎片化学习模式融入进来,利用碎片化学习模式中通过多种途径快速获取庞大的信息量等优点,形成以碎片式教学模式辅佐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教学模式。因此,研究探索“碎片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都是很有必要的。

1 碎片化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碎片化学习,古来有之——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散文家欧阳修,他提倡要随时随地学习,“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到目前为止,“碎片化学习”的定义并未明确的给出,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碎片化学习方式已经客观存在。学者们对其趋于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新媒体的便捷性、海量信息内容的离散性以及学习者阅读方式的随意性,使学习者获取知识碎片化;另一方面指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短、平、快的学习方式,这些主要体现在学习时间的不连续性,从而导致获取知识碎片化。[2-4]从中可以看出,碎片化学习具有学习时空碎片化、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思维碎片化的特征。

1.1 学习时空碎片化

时空碎片化是指时间碎片化和空间碎片化。人们利用正式学习之外的短暂的、随机的、闲散的、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相对于完整的、持续的、大块的整体化时间,是被分割的小块零散时间。[4]同时由于学习时间的随机、零散,决定了碎片化学习的学习地点很难在固定的空间完成,例如公交车上、地铁站、食堂的餐桌旁等都可以进行空间碎片化学习。

1.2 学习内容碎片化

内容碎片化是将具有整体性和特定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进行分崩离析,通过再次组合形成离散的、零碎的、缺乏整体性知识结构的知识碎片或信息碎片,它们是独立分割出来的微小知识点,互相之间没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以一种非线性的形态出现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里。[5-6]内容碎片化具有针对性强、来源广、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学习者通过浏览短小精悍的碎片化内容,快速掌握所需要的知识。

1.3 学习思维碎片化

时空碎片化、内容碎片化必然会导致学习思维的碎片化。由于学习者在学习时间上不是一个连续的、持续时间较长的时间;在学习内容方面也是大量相对零散的知识,使得学习者的大脑在不断的来回跳跃,注意力被分散,这就必然导致学习者思维的碎片化。

2 传统教学与碎片化学习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2.1 教学形式互为补充

我国高校一直最常用的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一种“满堂灌”教育,其学习过程就多半是学生对于老师所授知识的复述,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不间断的循序渐进的复述过程。这种方式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碎片化学习模式则更加灵活,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移动平台(QQ群,微信群等)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和不固定的地点进行学习,使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加强。课堂上单一讲授的教学形式和碎片化学习的多种灵活教学模式形成互补。

2.2 教学内容互为补充

传统课堂由于学习时间固定、持续时间长,能够使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体现出事务之间的联系,具有完整、全面、系统的特点,所以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是学习者在进行进一步学习之前必须具备的。碎片化学习中的学习内容是零散的知识点,它们之间通常没有多少联系,是一种非线性的知识体系。完整的知识体系与碎片化学习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碎片化的知识积累有助于形成更加完整化的知识体系,完整化知识体系是由不用的碎片化知识组成的,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2.3 师生之间交流方式互为补充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通过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其优势就是这种交流方式可以利用口头语、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把问题阐述得更清楚、更明白而且可以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而且作用更持久、影响更深远,因此比较容易解决问题。但是交流机会仅限于课堂时间,课堂以外交流的时间比较有限。碎片化学习模式虽然使得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沟通,但是却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交流,而且这种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及时获得问题的答案。面对面的课堂交流和互联网的线上交流形成了互补。

3 传统教学与碎片化学习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设计

3.1 探索“一个模式”,即探索“课堂讲授”与“碎片化学习”互为补充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课上教师讲授新的知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兴趣不高,往往在课上被动接受知识,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但传统课堂由于有固定的、持续的学习时间,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重点、难点可以反复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有针对性进行学习,能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碎片化学习模式相比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所有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但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性、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将传统教学与碎片化学习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沟通方式等各个方面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对计算机类课程设计并实施新模式,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模式与碎片化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3.2 构建“一个移动课堂”,即建立移动教学平台,该平台将作为除主课堂以外的辅助课堂

移动教学平台主要包括资源整合和知识接受两个层面。[7-8]在资源整合层面,将杂乱无序的碎片化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挖掘出有意义的信息或者将碎片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达到为学生所用的目的。在知识接受层面,建立计算机课程的移动教学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又一个学习途径。一方面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预习、复习各知识点,由于平台上发布的所有碎片化学习内容有的是教师自己亲自制作的,有的是教师在海量资源中筛选出来的,所有内容贴近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是学生学习及知识扩展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该平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知识获取,有效地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

3.3 改革“一个环节”,即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融入碎片化学习模式

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目前计算机课程采用的大多是先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在实践课堂完成相关的验证性实验。这种模式下,学生如果对课堂讲授的知识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消化,或者实践环节与理论课程间隔实践过长,都势必影响到实践课堂的效果。改革现有的实践课堂教学模式,将实践课堂的时间碎片化,将讲授内容碎片化,教师在机房通过先进行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马上进行操作,对所学内容能及时验证,训练巩固,出现问题可以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

3.4 完善“一个体系”,即完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类课程,仅仅依靠期末考试作为最终课程的成绩,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于体现出来,所以不能全面衡量一个学生实际成绩。课程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课程考核也必须采用覆盖全学习生命周期的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法。[9]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反馈、实践成果等都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才能对学生做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3.5 达到“一个目的”,即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高等教育中构建有效学习模式、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更好地洞察学生的学习风格,然后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推送辅助性的学习资源,创造一个多元互动、深层次学习的“互联网+”教育体系;使学生成为新问题的探究者,即便面对工作中没有涉及的知识领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自身具备的素质解决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5 实施效果分析

选取2017级学生中的若干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采用碎片化学习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单一的课堂讲授相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延展了学生的学习课堂。一方面新模式中提供了除课堂以外的移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进行知识获取。另一方面移动学习平台上的碎片化学习内容,包括短视频、电子文档、PPT、网页链接等,它们都是基于教学目标的相关资源,然后教师将课程内容按层次、归类、总结的方法进行分解,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课程的进度,有针对性的发布出来,这些碎片化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2.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入碎片化学习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前利用移动平台将相关的微视频、预习任务及习题发布出来,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自主地完成任务要求,带着疑问来到课堂。课后也需要通过移动平台完成老师发布的课后习题,了解相关的前沿知识。这些教学活动都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将学习融入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3.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教师作为课程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要能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框架、明确每个知识点,又要能够了解相关知识的难点重点以及前沿技术。同时由于碎片化学习需要通过移动平台,需要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平台、解决相关问题;碎片化知识表现形式多样——图片、动画、微视频、电子文档等,都需要老师自己制作完成。这些都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快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碎片化学习成为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途径,但两种方式都各有利弊。将传统教学与碎片化学习相结合,取长补短,既发挥传统模式中具有的系统性、持久性等特点,又发挥了碎片化学习的灵活性、针对性等优势,两者相辅相成,更加有利用现代社会中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学习者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