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高飞
【摘要】托卡塔是一种速度较快节奏急促善于技巧展示的音乐体裁,需要演奏者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功底,对于手指的快速跑动,节奏的快速变化,初见的力度和速度变化都有较高的要求。作品极具异域音乐风情的高加索地区的民族风格,也因此对演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术;哈恰图良;托卡塔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演奏时速度与力度的准确把握
键盘乐曲的演奏最先需要明确的无疑就是速度和力度。作曲家在作品的每个部分都给出了明确的速度与力度标识。演奏者要严格按照作曲家所给出的力度速度标识认真地诠释作品。
第一部分,作曲家给出了“Allegro maraati ssimo 120”所以从乐曲开始一直到36小节都要保持这个速度。在力度上乐曲开始的第一个和弦给了“f”的标识,要求力度要有爆发力,注意和弦的旋律因要清晰。之后的右手的旋律音要扎实明确肯定的突出出来。从第五小节开始力度弱下来,但仍然需要注意右手的旋律清晰,并在”cresc”处开始渐强,要突出抢拍的重音。乐曲进行到9小节时左手八度音程与右手和弦交替进行力度变化为极弱。随后逐渐加强,直到24小节将乐曲力度推向巅峰。此时,要注意和弦音的整齐,清晰,干净,右手旋律音要清晰。在37-40小节,作曲家用12个柱式和弦构成了一个过渡性质的片段。力度上要逐渐加强,速度上要稍作渐慢,将乐曲“拉宽”给人以气势磅礴,恢弘壮丽之感。至此,乐曲的第一部分结束。
第二部分,作曲家给出了“vivace con brio”,速度上依然较快,在演奏时注意左右手交替时需要有生机和活力,力度开始时为中弱,随着乐曲的逐渐发展,可以稍作变化或渐强。乐曲在74-76小节是连贯的下行和弦音阶。在演奏时注意突出左手的旋律音。十六分音符要清晰流畅,饱满华丽。在83小节,乐曲开始强调左手又四分音符构成的的旋律线条,打破了之前的左右手交替的力度均匀,左手的四分音符是需要清晰扎实的。
第三部分是一个富有歌唱性的主题静谧祥和。作曲家标明了“andante espressivo 80”速度由原来的快板变为行板,相对之前较为缓慢情绪上要更加细腻温婉。此乐段各种调性交替进行,应注意和弦之间和乐句之间的呼吸换气,注意突出右手的旋律线条。
第四部分是一个再现段落,是对之前的音乐进行总结概括和回归。所有力度速度的处理与前边音乐相同。但在164小节,作品结束部分的段落要注意左右手交替的力度均匀,突出主题旋律,最后的和弦结音要饱满果断,干净明亮。
二、演奏时注意丰富的节奏变化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哈恰图良的这首托卡塔在节奏方面极具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切分节奏上,反复段落,以及多重节奏的巧妙结合与运用。切分节奏型是这部作品最为典型的节奏型,这种节奏型的重音多出现在弱拍弱位上,左右手交替演奏时要注意强弱分明,速度稳定。附点音符与连线音符的演奏要注意连贯清晰。这种节奏使得整个乐曲更加具有张力和动力性,体现了爵士乐的特点。这与哈恰图良在1920年开始接触爵士乐有紧密关系。他在后来的文章当中回忆道“我立刻就看出来他的节奏和丰富,配齐很新颖,具有高度的表演技巧。这些因素至今一直吸引着我。”而在这首作品当中又很多地方体现了爵士乐的特点。47-55小节以一种短小的节奏型反复变化重复,就很好地体现了爵士乐的特点。在演奏过程当中要注意一个动机的不断重复和变化时的力度把握,注意流动性和连贯性。
多重节奏(poly rhythm)是指在乐曲进行当中同时出现不同的节奏进行,这首作品在多重节奏方面的运用颇具特色,体现了作曲家精湛的写作功底。78-80小节,这个片段左手的旋律重音看上去像是二拍子,内在包含了三连音。这种节奏的复合运用使得乐曲富有动力性。给人以神秘紧张的感觉。演奏此片段时一定要注意节奏重音的清晰准确。再如全曲第115-118小节这个片段作者运用右手的三拍子和左手的二拍子相结合来发展音乐,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尤其是在第三部分这一展开性段落。对全区音乐的发展有着很好的渲染高超的作用。升华了主旨,深化了主题。
三、演奏时的触键方式与踏板使用技巧
“在钢琴演奏中影响音乐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演奏者可以根据不同音色的需要,通过调整触键方式来获得”由于这首作品具有高加索地区民族风格,尤其是在演奏特性音程和特性和弦上要注意调整合适的触键方式更好地诠释音乐的风格特点。这也是演奏好这部作品的基本要求。由于这首作品的音响色彩丰富饱满,和声效果丰富多彩,这也对踏板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踏板是钢琴演奏中最困难也是最有个性的一个方面,没有两位钢琴家会对同一首乐曲采用完全相同的踏板使用方式,甚至同一位演奏家對同一首作品的踏板使用方式也会随着每一次演奏的情绪,听众的反应和乐器以及演奏场所的差异而发生变化”。正确的使用踏板可以在乐曲的速度,力度,声部,等因素上做出更加细致地处理,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乐曲第二部分的前5小节左右手交替演奏单音持续时要注意每小节要换一次全新的踏板,避免和弦音响“混杂”和“脏乱”在第46-59小节左右手交替演奏的三连音处要注意力度和速度的均匀。建议使用一小节一换踏板的演奏技巧,从而使音响流畅自然 静谧祥和。到第60小节,由于和声织体的变化要采用两拍换一次的踏板方式。随后在第62小节再次回归到一小节一换。72-76小节的上下行和弦音阶要使用全踏板方式,一小节换一次,演奏时注意快速跑动的十六分音符第一个音要清晰,左手的旋律音也要清楚。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展开性的乐段,富有歌唱性的主题,注意在右手旋律音上采用深触键的方式。踏板采用一小节一换的全踏板方式,要表现得宽广,优美,富有歌唱性的音乐效果。在乐曲进入115-118小节时回归原来的速度,节奏较为急促,注意旋律音在右手的大指上,突出旋律音随着右手旋律音的升高力度要逐渐加强速度要“渐慢”乐曲要作“拉宽加重”处理。
第四部分的再现是对前边乐曲的总结和概括,结尾处添加了第三部分歌唱性的主题材料,演奏技巧可参考前三部分。
触键方式与踏板的准确使用是演奏好钢琴作品的关键,尤其是在演奏托卡塔这种速度较快,节奏较紧张的乐曲,要注意音符的清晰和作品情绪的表达。
四、结语
由于哈恰图良长期浸淫在高加索地区的民歌旋律中,其音乐在和声色彩和旋律风格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对其民族风格的把握是准确演奏这部作品的关键。本文结合自己的演奏与教学实践,通过对这部作品在“风格”与“演奏技巧”两大方面的分析,尽可能详尽地为喜欢哈恰图良作品的人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演奏方法,希望对从事演奏与教学的同行有所帮助,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和研究哈恰图良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格·西涅尔松.哈恰图良自传[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约瑟夫·加特著,刁绍华,姜长斌译.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梁晓奋.阿拉姆·哈恰图良—苏联音乐旋律大师[J].音乐爱好者,2000(10).
[5]夏中汤.哈恰图良的和声技法[J].音乐研究,1995(3).
[6]李英杰.来自亚美尼亚的芳香—探析《托卡塔》的旋律与和声创作[J].音乐创作,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