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黄梅木偶戏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有利于改善黄梅木偶戏遭遇的传承及发展困境,推动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播文化及艺术魅力。只有深度把握黄梅木偶戏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价值及因素,才能为其新发展提供基础依据并指明方向。本文简单介绍黄梅木偶戏,分析其在全媒体时代所展露出的发展价值与要素,并就相应新发展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全媒体;黄梅木偶戏;价值;要素;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各界重视,群众也在积极探索全新的传统文化传承形式。黄梅木偶戏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较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缺乏人才传承,年轻一代不感兴趣的尴尬境地,传承及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不过全媒体时代为其传承及发展创造了全新机遇,使得其能够进一步實现创新和发展。
一、黄梅木偶戏概述
实际上,黄梅木偶戏并非一种独立的剧种,简单来看,其就是黄梅戏与木偶戏的结合。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传入潜山、岳西县以来,木偶戏逐渐与当地黄梅戏结合,并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实际上在结合发展过程中,潜山县木偶戏还曾出现过高腔、徽调等。但自民国以来,黄梅戏逐渐成为潜山县木偶戏的主要唱腔,而在岳西县则是高腔与黄梅戏兼演。就当前来看,黄梅木偶戏主要是以木偶戏作为表演形式,以黄梅戏作为演唱剧目,是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的深度融合。2010年,黄梅木偶戏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受到了全省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为黄梅木偶戏的全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全媒体时代黄梅木偶戏发展价值
黄梅木偶戏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在全媒体时代依旧有着巨大的发展价值。首先,黄梅木偶戏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管是黄梅戏还是木偶戏,均是中国艺术文化领域独特的存在,二者的结合更探索出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具有更为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全媒体时代,黄梅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是民间传统艺术继续丰富并传承其文化内涵的主要途径;其次,当代青少年受外来文化影响甚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需求较小。实际上,黄梅木偶戏以木偶戏的形式进行表演,与青少年心理特征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在全媒体时代借助新媒体、动画创作等来传承黄梅木偶戏,能够进一步推动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传播。最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逐步增加,尤其是在中国梦伟大复兴背景下,社会上逐渐兴起传承、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风潮。而全媒体时代则为黄梅木偶戏融入旅游、广告、动画等行业提供了便利,能够让黄梅木偶戏在融入社会生活、文化及经济之中。
三、全媒体时代黄梅木偶戏发展要素
长期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因为在全媒体时代下,黄梅木偶戏的传承发展应当围绕其精华要素而展开,利用新媒体技术促使黄梅木偶戏继续散发其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对黄梅木偶戏进行艺术解析,可以总结出艺术元素,围绕这些艺术元素进行挖掘和发展,必然是全媒体背景下黄梅木偶戏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总的来说,黄梅木偶戏可以从造型、雕刻、表演、场景、色彩与唱腔等方面进行艺术分解。而在全媒体背景下,部分艺术元素难以得到充分展现,需要进行适当放弃,主要是指雕刻。全媒体技术能够创造出更加栩栩如生的形象,对雕刻手法与技术的依赖基本已经消失。
(一)人物造型
黄梅木偶戏中具有各色各样的木偶人物,这些人物只有头像与身手,净角无脚,套有衣冠。在全媒体时代,利用数字提取、3D采集技术等,可以直接将木偶人物造型提取为数字形式。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现代人审美意趣,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这些人物造型进行适当处理,得到立体化的人物数字图像。木偶身上的服饰及道具显示出浓厚的民俗文化风格,可以将其单独提取出来,为现代艺术设计等提供素材。在制作黄梅木偶戏动画时,则可以结合历史服饰,打造更为考究的人物服饰。
(二)程式表演
黄梅木偶戏具有独特的表演程式,需要艺人使用双手操作木偶进行表演的同时演唱。在表演过程中,木偶人物的动作基本上与戏曲程式一脉相承,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在全媒体背景下,黄梅木偶戏的程式表演同样需要得到准确重现。尤其是在制作黄梅木偶戏动画时,需要依照这些程式进行创作。随着现代动作捕捉技术的逐渐成熟,更可以利用该技术直接捕捉木偶动作,呈现原汁原味的程式表演。
(三)舞台场景
舞台场景是黄梅木偶戏的重要背景,既能交代故事背景,也能体现出黄梅木偶戏特色。一般来说,黄梅木偶戏的舞台场景包括方桌、木偶箱、黑色幔帐及其支撑扁担、屏帘、顶篷图案、戏帘、油灯等,这些布景使得整个舞台具有极强的戏曲感,也显得较为精致美观。在全媒体时代传播及发展黄梅木偶戏时,舞台场景可以视情况进行还原或者剔除。
(四)戏曲色彩
黄梅木偶戏的色彩艺术主要体现在木偶脸谱上,这实际上也与戏曲一脉相承。通常来说,黄梅木偶戏中的木偶脸谱以整脸粉红勾脸居多,色彩夸张并有多种颜色。其中,红脸代表中心,紫脸代表静穆,黑脸代表粗莽,蓝脸代表凶猛,白脸代表奸诈。在利用全媒体传承黄梅木偶戏文化时,木偶脸谱色彩艺术应当尽可能保留,并与服装颜色进行搭配和对比,形成独特的色彩风格。在创作动画时,还可以根据当地色彩文化特征,尽量以暖色调作为动画主色调,以黑、白、蓝、绿等背景色与木偶自身脸谱及服装色彩进行协调,构成色彩艳丽且对比强烈的画面,予人深刻印象。
(五)黄梅戏唱腔
黄梅戏唱腔是黄梅木偶戏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其还原至全媒体媒介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直接以当地黄梅木偶戏艺术家表演音频作为动画配音。动画制作人员也可以深入探究黄梅戏唱腔演变特征,自行体会其中的韵味,并邀请专业艺术家进行进行配音,让动画式的黄梅木偶戏也能具有极强的声音感染力。
四、全媒体时代黄梅木偶戏的新发展路径
(一)积极完善黄梅木偶戏数媒发展环境
在全媒体时代,黄梅木偶戏的全新发展离不开健全而成熟的数媒环境。当地政府应当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带动数媒环境的有效构建。可以视情况建立专门的非遗发展工作组,对以黄梅木偶戏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工作加以重视,并为数媒发展环境的构建打造良好基础。在非遗发展工作组的带领下,黄梅木偶戏能夠受到数媒行业的高度重视。再加上政府制定的相应优惠政策与扶持项目,能够吸引更多数媒企业参与到黄梅木偶戏的传承、创新、发展与传播中来。黄梅木偶戏在全媒体背景下的稳定传播,必然少不了大量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在木偶戏与新媒体结合的初始阶段,经济效益尚未显现,这就需要政府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积极拓宽相应筹资渠道,调动社会力量推动数媒发展环境的良好构建。
(二)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木偶戏剧目及文化产品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黄梅木偶戏的创新发展并非是将木偶戏原原本本地以新媒体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要结合互联网特征,时代发展需求与群众文化需求等因素,对木偶戏进行适当创新。部分黄梅戏剧目的主题已经不再受群众欢迎,对此可以结合时代特性及群众文化需求,围绕群众感兴趣的内容创作全新的黄梅戏剧目,延伸黄梅木偶戏在全媒体时代的时代艺术性。譬如反腐、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社会大众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围绕这些话题进行剧目创新甚至创作,能够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黄梅木偶戏中的木偶已经很难满足当代社会审美需求,对此可以对木偶造型进行适当创新,并将木偶造型融入到图书、数字动漫等行业衍生出全新产品,打造独特的黄梅木偶戏品牌。
(三)构建多元传播渠道,扩大黄梅木偶戏市场影响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是影响黄梅木偶戏市场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就传统黄梅木偶戏表演形式来看,其表演、展览等相关活动的频次较低,很难累积大量的信息进行传播,无法形成强烈市场效应。再加上传播渠道有限,更进一步限制了其影响力的有效扩大。对此,当地政府应当积极组织更多有意义的黄梅木偶戏相关活动,并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尽量开拓微信、微博等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的主流渠道,为扩大黄梅木偶戏市场影响打牢基础。旅游热潮也为黄梅木偶戏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结合互联网推广黄梅木偶戏旅游特色产品,能够进一步增强其市场影响力。
五、结束语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黄梅木偶戏迎来了全新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契机。在深度分析黄梅木偶戏发展价值及要素的基础上,积极完善相应数媒发展环境,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黄梅木偶戏剧目与文化产品,构建多元传播渠道并扩大其市场影响力,能够推动黄梅木偶戏在当今社会的稳定传承与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深度结合。
参考文献
[1]葛芳.媒介融合视域下黄梅木偶戏的发展路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8,32,156(2):121-125.
[2]宋欢.新媒体艺术中对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7(7):131-132.
[3]许少伟.产业化视角下木偶戏的存续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4(9):49.
[4]张璨.论新传媒背景下黄梅戏的传播和发展[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04-108.
[5]杨瑾.黄梅戏生存状态分析及应对之策[J].池州学院学报,2009,23(5):119-121.
[6]杨慧娟.木偶戏的人物形象塑造[J].艺海,2018(11):25-26.
[7]李叶晔.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传承现状研究[J].艺术评鉴,2018(19):140-141.
[8]李延年.木偶剧如何融入当代舞台[N].人民日报, 2018-0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