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冠状病毒性疫病的诊断与控制探索

2019-08-21 13:24朱才亚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疫病诊断控制

朱才亚

摘 要 猪冠状病毒是一种极易出现在猪生长过程中的疾病,在秋末、初冬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诱发一系列不良症状的可能性较大,如拉稀、腹泻、行动迟缓等,且极具突发性,防治难度较大。病猪日龄越小,相应的会提高发病率,一旦疫病出现在一头猪身上,则其他猪也会相应的感染,从而会造成大量猪发病与死亡的情况。

关键词 猪冠状病毒;疫病;诊断;控制

猪冠状病毒会带来疫病,即附带流行性肠胃炎与生猪腹泻等。生猪在饲养过程中极易快速的传播这类病症,造成种群的突发性死亡。基于此,需要对疫情进行精准的诊断,强化管控与保护日常流程,同时对疫病表征进行准确的解析,将常规饲养管控程序设定下来,对疫病损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严密的防控[1]。

1 猪传染性肠胃炎

1.1 病原特征

猪传染性肠胃炎病原是一种冠状病毒属,形状主要表现为多边形、椭圆形,直径80-120mm,RNA为单股,存在囊膜 ,这类病毒在仔猪身体各器官、排泄物、体液内存在。

1.2 流行特点

猪为这种疫病的主要易感物种,且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猪身上,受病毒感染的影响会造成疫病的广泛流行与传播,尤其是日龄不足10日龄的仔猪,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且疫病一旦出现则很难进行救治。已经感染疾病、带有病毒的病猪为主要传染源,传播时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

1.3 临床症状

潜伏期1-3天,2-3天之内便可在全猪群中传播开来;猪体温正常或偏低,在腹泻之前一些仔猪的体温会稍微的提高,腹泻后会逐渐降低。尤其是年龄小的仔猪,体重会明显降低,且突然出现呕吐,而腹泻却经常存在。对于仔猪,口渴、缺水情况通常比较严重,且被毛缺乏光泽、比较粗乱,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1.4 诊断标准

血清中和实验。分别在发病期、康复期采集血清标本 ,在56摄氏度条件下开展为期半个小时的灭活,后作两倍的稀释,然后将其与病毒悬液混合。将血清病毒混合液在37摄氏度下放置一个小时,然后在猪睾丸细胞培养物、猪肾培养物中做好分别接种工作,进行为期1-2天的培养[2。

荧光抗体诊断试验:在制作冰冻切片时取病死猪的小肠粘膜。

1.5 控制措施

预防:必须从正规渠道来购买种猪,确保其健康,开展检疫与隔离观察,使用杀菌喷洒消毒液经常对猪舍进行杀菌消毒。

侧重于仔猪免疫能力的增强,母猪生猪前20天可接种鼻内或肌肉注射疫苗,通过初乳确保仔猪获得基本的免疫力;仔猪出生后可口服弱毒苗1ml。

2 流行性腹泻

2.1 病原特征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要病原,这是一种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形状与球形接近,直径95-190mm,存在囊膜,是一种RNA型核算。

2.2 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猪的年龄呈反比,即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病毒排出时主要通过粪便,猪与被污染的饲料、水、器具接触后可以发生感染,在早春和冬季具有很高的发生率。

2.3 发病症状

该病具有1-2天的潜伏期,仔猪的临床症状最为明显,呕吐、腹泻、脱水、行动迟缓等情况均比较严重;对于育成猪而言,类似于食欲不振、情绪低落、水样腹泻的情况会出现在4-7天以内,相应的体温会升高;而成年猪的症状通常比较轻[3]。

2.4 诊断

电镜检查:取病猪肠内物质或粪便,然后开展差速离心后负染,使用电镜进行密切的观察。

直接免疫荧光诊断:制作猪小肠冰冻切片,控干水分后进行染色处理,可以采用丙酮固定加荧光抗体,如果亮绿色荧光出现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浆中则可判定为阳性。

2.5 控制措施

综合预防:定期清洁与消毒猪舍,选择刺激性小的新型消毒剂,如复合醛类消毒剂对全场环境与猪舍定期进行彻底消毒,将温度严格设定在合理范围之内,确保干燥,注意饲料营养并强化管理;为增强免疫力,可在母猪分娩前两周与五周各口服弱毒苗1次,由此可确保仔猪得到抗体,待体重为10kg时再进行一次免疫;针对疫情较为严重的猪场,需要做好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工作[4]。

关于该病的治疗,当下尚未研制出特效药物,比较好的方法为对症治疗,以此有助于病情的有效缓解和仔猪死亡率的显著降低;为预防继发感染,可积极的应用抗生素治疗。

3 血凝性脑脊髓炎

3.1 病原特征

球形病毒、直径120nm、RNA单股、有囊膜。当下,关于血清型只发现了一个,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血凝性与血细胞吸附,可将小鼠、大鼠、火鸡等红细胞凝集起来,在猪甲状腺、猪肾原代细胞中可进行复制增殖;在低温状态下,病毒具有稳定下,冻干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可长达年;对于热比较敏感。

3.2 流行特点

猪是一种唯一的易感动物,尤其是对于小于3周龄的幼猪;成年猪通常为阴性感染且能够排毒。传染源主要有两种,即带毒猪与病猪,病毒多在呼吸道分泌物、脑、脑干中存在,可随呼吸与粪便排出。

3.3 临床症状

症状以呕吐消瘦型、神经型为主。

3.4 诊断

诊断以实验室诊断为主,如血清学试验:病毒鉴定时,可采用鸡红细胞开展血凝、红细胞吸附试验,若结果为阴性则需开展血凝抑制、中和试验等[5]。

3.5 控制措施

预防:日常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检疫,避免将病毒与带毒猪引入,一旦发现需及时确诊,为避免疫情进一步蔓延需立即进行严格的消毒与封锁。

治疗:当下,尚未发现特效治疗方法,缺乏有效疫苗。母猪感染2-3周后,仔猪可通过初乳来获得最基本的免疫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血凝性脑脊髓炎为猪冠状病毒性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以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为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为更好地防控疫病,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全面彻底的清洁卫生环境、定期进行开窗通风、强化饲料管理、接种疫苗,与此同时做好对症治疗工作,从而有助于生猪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不断降低。

参考文獻:

[1]陈乃华.猪冠状病毒性疫病的诊断与控制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36(02):127.

[2]王新荣.猪冠状病毒性疫病的诊断与控制探讨[J].中兽医学杂志,2015(11):84.

[3]李振华.猪冠状病毒性疫病的诊断与控制[J].北京农业,2013(30):150.

[4]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等.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04):116.

[5]许朝娟.浅谈常见猪冠状病毒性疾病的诊断与控制[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230.

猜你喜欢
疫病诊断控制
动物疫病监测在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