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炜飞
几天前,有同事为女友选生日礼物,询问我的意见,我说送她两本书吧,他一脸诧异:“送书太土了吧?”
送书怎么会土?想不到,今天的他们会觉得把书当礼物相送拿不出手。而二十多年前,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好友间买一两本书赠予对方做礼物,是很郑重、很自然的事情。
我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中考失利时,小学的王老师辗转托同学送给我的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接过书的那一瞬间,就有无限的热流涌上心头,滚烫了肺腑,冲刷掉所有的沮丧。整整一个暑期,我都捧着那本书,埋首读了又读,然后义无反顾地携着它去初三复读。直至今日想起来,仍然满怀感动,正是这本书,给了我复读的勇气和力量。这本书是我少年时代收到的最好礼物,它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扉和眼界,以及对未来不可知的憧憬。我暗自下决心,不管前路有多难,都要去读书。读书,从那时起,便贯穿了我的闲暇时光。
不仅仅是我,我们兄妹三人,都是爱读书的人。尤其是冬夜里,围炉而坐,我们每人手捧一卷书。即便不能似古人般,有清茶香茗可品,但在那万物苍茫的小山庄里,那风雪之夜,姐姐会在煤火铁炉上烤些瓜子、核桃、豆子之类的小吃食,我们边看书边吃零食,任外面北风咆哮,白雪飞扬,小小的窑洞里一片温馨,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美好的事吗?
后来遇到爱人,第一次见面,他就带我到了书店,然后问我喜欢什么书。听他娓娓道来的那些熟悉的书目,那一刻眉开眼笑,心底“噌”地就长出了翅膀。我们买了《简·爱》,买了巴金的《家》,在春日的午后,交换着一起看。一起读书的日子里自然而然地生情,即便相爱的光阴艰难重重,有过坎坷、分离,有过世俗的影响,到底是抵不过共读时光的芬芳醇厚。一次又一次地,我们在温暖的阳光里相对而坐,从各自面前摊开的书本上抬眸,相视而笑着读成了书中人。是读书,成就了我与爱人的情投意合。
读书,尤其是读好书,是要慢慢地读,慢慢地欣赏、感受,有人说过:“别走得太快,要等一等,等一等灵魂跟上来。”读书也是如此,要慢些,慢慢地读,等待灵魂慢慢跟上来。读书不能在网络上匆匆浏览,那些浏览和观光似的网络阅读,急迫、焦灼,“快”得无法回味,无法品尝阅读的美好,无法体会阅读的质感和温度,是没有灵魂,没有安宁的走马观花。读书,不仅要用眼睛,还要用心灵和手指。当手指一点一点地抚过那些脉脉生香的文字,心神便会婵娟旖旎起来,如同啜饮香茗,愈来愈沉凝、明媚。
这些年来,我也走过很多的荆棘路,承受过许多的人间疾苦,每一次都选择去看书。书里的那些文字,如雨中玉莲,又似雪落梅花,不仅充盈着诗意,清洁着思想,也纯粹着灵魂,拂去世间弥漫的种种尘埃,养出来清坦无垠的洁净和安然。
清代的张潮曾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阅历,对文字的领悟不同,但不管哪一阶段的阅读,都能得见月光。好书从来都是一轮明月,高悬夜空,洒下皎洁的光芒,铺满红尘世间,照耀着每一个生灵。从目中清净到心中广远,读书达到这样的境界,自然也能活出人生的清明與通透。
儿子出生后,他拥有最多的便是书,是自幼邂逅好书,与好书为邻,他才早早地分清了美与丑,善与恶。所以我常常精心挑选出好书,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希望能送能他们一片蓝天,传达世间的一切美好。
唯有文字,能养出善美。与那些形形色色的礼物相比,我始终认为,“有内容”又耐咀嚼的好书,才是最珍贵、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