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覆盖视角下的高校内部审计探究

2019-08-21 02:27刘怡
财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风险导向

摘  要:在中央和各级审计部门推进审计全覆盖和鼓励审计模式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有着特殊的情况。高校内部需要纳入审计范围的对象多,但是审计力量非常有限,文章分析探讨了高校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审计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审计全覆盖;风险导向

高校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将所有的高校公用资金、校属资产、国家资源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结果都依法纳入审计监督。高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其庞大的资产规模和国有公共属性,决定了高校实行审计全覆盖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各大高校扩招、扩建势头迅猛,资金来源多元化,资金规模动辄上10亿元、100亿元。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资金量甚至超过200亿,资金规模庞大惊人。如何实现审计项目全覆盖,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及现状

根据审计全覆盖的普遍要求和高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体制,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涵盖了三个层面的具体要求。首先,要覆盖所有的审计项目及每个项目的所有环节,包括预算、决算、设备物资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的全流程追踪审计监督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各类专项审计、调查等。其次,要完成全部审计业务的覆盖,通俗来说就是对高校内部公用资金和各种形式国家资产的全覆盖,严格审计公共资金的分配、使用、审批、管理的每个环节,涉及重大资金使用的,还要对决策前、决策过程和后续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管。再次,是将高校内部各部门、各学院及下属单位的党政负责人全部纳入内部审计。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在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内部審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大大加强,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高校的审计制度也日趋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内部审计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比较普遍的突出问题是审计力量不足与复杂庞大审计对象之间的矛盾。一是高校的经济活动牵涉面广,除了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外,还有下属附属的后勤基建、幼儿园、中小学、附属医院、校办企业集团等,比如著名的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都是由高校控股,业务和资金规模巨大。二是高校审计人员数量不足。根据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备的平均水平约占教职工总数2‰,没有达到3‰的最低标准,审计力量与审计对象体量明显不相配。三是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人员数量较少,知识结构上以财务、工程为主,专业知识面较窄,缺乏专业以外的工作知识,复合型审计人才匮乏,很难胜任领域宽泛的内部审计工作。四是高校内部审计平台信息化水平不高,软件较为滞后,硬件投入不足,仍以传统人工模式为主。

二、加快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的措施建议

如前所述,高校内部审计最大的问题就是审计力量的不足,但是增配专业审计人员受制于单位编制和资金投入的制约,短期之内可行性不大。因此,统筹配置现有审计资源,最大限度挖掘潜力,是目前现实可行的办法。

第一,摸清底数,建立审计对象信息库。把审计对象的信息按照所在学院、所属部门进行一次分类,由审计人员将审计对象的职责职能、任职时间、基本简历信息、以往接受审计的历史等信息汇总录入信息库并定时更新维护。依据资源占有使用情况进行二次分类,可以分为ABC三类:A类为重点经济部门和高风险单位,比如校办企业、基建后勤部门等,采取每年审计的方式;B类是一般职能部门以及经费往来数额较大的党群部门,采取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的方式;C类是占用资源较少,运行经费较固定的部门,可以视情况予以审计。

第二,抓住重点,把审计力量放到最为重要和薄弱的领域。坚持风险导向,全面梳理分析高校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因素,按风险种类及风险大小进行分类整合,把审计资源优先安排到高风险领域。首先,在重要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上加强审计,比如对高校的基建工程项目,要对工程的预算清单、招投标、款项支付、竣工决算以及资产移交等重点环节开展全方位审计;大宗大额物资采购是高校的重要经济活动,要对物资采购的论证审批、招标投标、物资交付和付款等重要节点开展审计。其次,对相关重要经济活动的交叉环节要高度重视,比如各下属部门的资金收支、资产管理等也是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对这些重复交集领域优先重点配置审计资源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再次,对重大专项审计要格外重视,专项审计一般瞄准的是审计项目中的突出典型问题开展的,查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提出的整改措施也具有示范意义,以此强化重点专项审计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第三,大力整合各项审计资源。首先,充分发掘高校内部潜力,全校上下一盘棋,开展审计联动合作,整合各学院及校办企业的审计资源,把财务、人事、纪检、资产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纳入本校审计人才数据库,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统一调配任用。另外,也可以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从财经类专业中挑选专业能力过硬、责任心强的学生参加审计,既能充实队伍,又给了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其次,要加强高校间的审计协作和资源共享,这需要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安排下进行。再次,高校可以购买第三方审计服务,并由高校审计人员掌控审计进度和质量。

三、结语

高校内部审计的全覆盖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全覆盖,要坚持风险导向,把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在关键的地方,系统考虑重点人、重点事以及覆盖的深度广度,做到切实有效地防控重大风险。

参考文献

[1]陈洁.基于全覆盖视角的高校内部审计探析[J].商业经济,2019(03):192-193

[2]彭凌.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的思考[J].当代会计,2018(12):58

[3]刘庆原.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6):98-99.

作者简介:刘怡(1979.10-),女,汉族,湖南辰溪人,会计师,四川外国语大学审计处会计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大学文化,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财务与会计、财务审计

猜你喜欢
风险导向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的应用
双向立体思维构建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体系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论我国绩效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浅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联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法律地位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