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芳
【摘 要】审美趣味是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金农作为清代扬州八怪中的著名画家,在绘画上卓有成就。但其也是清代浙派这一诗歌流派中的重要诗人,在其诗歌中也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金农在诗歌中所体现出的审美趣味,可以总的概括为一个“清”字。形成金农诗歌“清”的审美趣味的原因,可以从其个人的性格因素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两方面进行分析。“清”的本义是指水清,把这个词扩展开来,它也可以指一种审美范畴。金农的“清”的审美趣味,主要体现在内容上的“清”和艺术表现上的“清”。在内容上,金农多选取清冷的意象,多用“寒”“凉”“清”等冷色调的词语,以及多选取品格清高的意象来塑造高洁的主人公形象;在艺术表现上,金农多用人物典故来表达自己清高的志趣,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及运用“三体诗”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金农;审美趣味;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201-03
一、金农其人及“清”的审美趣味的形成原因
金农(1687-1764),清代浙江仁和人。字寿门,号司农,又号冬心先生,别号甚多。清代著名画派“扬州八怪”之一,也是浙派诗人的代表人物。其诗主要存于《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续集》《冬心先生集拾遗》以及《冬心先生三体诗》中。
金农之所以在诗歌上形成“清”的審美趣味,与他内在的性格、经历和外在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金农曾在《冬心先生集》的自序中说“予赋性幽夐,少耽索居味道之乐”①,这说明金农在诗歌上的审美趣味的形成是天性使然。正是这样的性格,使金农不愿结交权贵之人,而是结交同样爱好的人,他们同样都是不入派别、洁身自好。另外,早年授业恩师何焯因卷入当时的政治纷争而入狱,也让本来就赋性幽夐的金农彻底对官场失望,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入仕梦想也彻底破灭。于是他寄情山水之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诗歌风格。
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金农独特审美趣味的重要原因。清军入关之后,为了维护其统治,实行了文字狱政策。“无如饱腹将雏棲,从来口舌真祸梯”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文字狱的严酷。对现实的不满体现在知识分子身上,就是其创作风格与当时社会的格格不入,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对现实进行无声的反抗。张仲谋曾在《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一书中说构成金农诗风的深层次原因是“金农对世俗的软媚、萎靡、庸俗无个性等世相的蔑视,反叛与抗争意识。”③因此,金农诗歌的审美趣味,正是他对当时现实不满的反映。他蔑视在那个环境下奴颜媚骨的人,也反感那个社会对人们在思想上的压迫。所以在他的诗歌中才会出现“竹”“梅”“菊”“鹤”等品格高洁的意象,才会经常用到一些历史上的狂人的人物典故,这些都是对现实的不满造成的。
二、“清”的审美趣味在内容上的表现
金农诗歌“清”的审美趣味通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表现出来。在内容上,则可以分别表现为多选取清冷的意象,多用“寒”“凉”“清”等冷色调的词,以及多选取品格清高的意象来塑造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一)多用清冷的意象
金农的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大多都是清冷的。雨、雪、霜、月等清冷的意象在其诗歌中频繁出现。如《雨后独步池上》一诗写道“烟际曳筇人掩关,绕行池上夜忘还。浮萍刚被雨吹散,吐出月痕如破环”。这首诗大致描写的是在一场雨下过之后,烟雾还笼罩在竹子上未曾散去,作者被这清幽的景物所吸引,于是关上门在池塘边上散步。池水上的浮萍刚刚被雨吹散,月亮就从池水上映出破环般的倒影来。这首诗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清。首先,雨本身就是清的。雨后笼罩着烟雾的竹子也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再加上月亮倒映在清新的水面上,“月”更加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这首诗通过描写了雨、竹、月几个意象,塑造了一个清幽的环境。作者身处的环境是清幽的,身边的景物也是清幽的,这进一步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雨”这一意象在金农的诗歌中频繁出现。如在《松陵雨泊》中写到的雨是“一夕菰蒲打蓬雨,声声引梦入江湖”;在《与谢山人夔池上弈》中写到的雨是“隔宵凉雨波如簞,想见铜池滉瀁时”以及“林疏风脱翠,山暗雨添阴”等诗句。或是表达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境,或是衬托环境的凄清,“雨”都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
“雪”也是金农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在《冬雪》一诗中写到冬雪时是“相警保坚白,勿使不洁扰”。在这里,雪已经不是简单的自然界中的雪,而是成了诗人一种人格的象征,作者以雪自警,勉励自己要像雪一样保持洁白。在《雪中怀会稽陶十二幼雅》中写到的雪是“山雪白皑皑,郊扉尽不开”,山上堆满了皑皑的白雪,郊野的柴门没有一户是开着的,正好与第四句的“谁共霸陵杯”相呼应,体现了作者在清冷的雪中的孤独寂寞的心绪。
金农的诗歌中,也经常描写“霜”。如“独我天寒夜失眠,低头泱泱霜月苦”,霜驿平分朔雁程,天连上党识雄名”等。
雨、雪、霜、月等清冷的意象在金农的诗歌中的频繁出现,形成了诗歌内容上“清”的审美趣味。
(二)多用“寒”“凉”“清”等冷色调的词
在金农的诗歌中很少出现暖色调的词语,即使是写春天,也给人一种凉意。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寒”“凉”“清”等冷色调的词。如《月夜叩灊禅师讲堂》“破寺寒月来,水光千万树”。《月夜陆立刘乃大见过》“独我天寒夜失眠,低头泱泱霜月苦”,“月”本来就属于清冷的意象,再加上一个“寒”字,更加给人一种“清”的感觉。《题方氏池上壁》“织雨晚飞来,晞发池上凉”,《午亭山》“今宵应知宿清禁”。这些本来就具有清冷特点的意象加上了“寒”“凉”“清”等冷色调的词,更加给人清冷的感觉。
(三)多选取品格清高的意象来塑造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诗歌的意象往往最能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格。在金农的诗歌中,常常出现“竹”“梅”“菊”“鹤”等品格高洁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反映了诗人品格的清高。
在《前江后山书堂修竹十五竿为人删除作诗惜之》写到竹时说“负此十五茎,苦节抱孤直”。在作者的笔下,竹是苦竹。这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孤苦以及自己与竹一样具有“不计土肥瘠”的高洁品格。在《枯梅庵梅花》其三中“雪比精神略瘦些,二三冷朵尚矜夸。进来老丑无人赏,齿向东风开好花”。这与作者当时的境遇是分不开的。“瘦”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的贫苦,“无人赏”写出了作者的失意,孤独和寂寞。诗人笔下的梅花是枯梅,即使没有人欣赏,也不会向春风邀宠。这正是作者人格精神的写照。作者虽然也是无人欣赏,但仍然不肯向现实谄媚,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金农笔下的菊是“叶疏花更疏,寒菊澹如此”的疏菊,他笔下的鹤是“无垢林如洗,独眠鹤太孤”的孤鹤。这些品格高洁的意象都是作者高洁人格的反映。金农的一生都没有入仕做官,虽然在《冬心先生集自序》中写到“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④,这样的生活还算富足,但金农的一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即使这样,他依然能做到洁身自好,没有一点儿奴颜媚骨。对于低头折腰的世俗之人,金农则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如《淮堤柳》诗云“绿柳一枝红板桥,东风用力媚春朝。可怜种向淮堤上,不是低头便折腰”。“柳”向来都是文人赞咏的意象,而金农却不欣赏弱柳随风的这种婀娜的风姿。用柳来讽刺那些低头折腰的媚人媚世之辈,正好与“竹”“梅”“菊”鹤”等高洁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的品格更高洁显而易见。
诗人通过选取品格清高的“竹”“梅”“菊”“鹤”等意象来塑造高洁的主人公形象,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人生追求。
三、“清”的审美趣味在艺术上的表现
金农在艺术手法上能体现“清”的审美趣味的是多用人物典故,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及新颖的三体诗的体式的运用。
(一)多用人物典故
在金农的诗歌中,经常运用一些人物典故。这些人物大多是历史上不谐于世的狂者和狷者。他们在气质上大多超凡脱俗。作者正是借用这些典故,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
在《杨三十五过宿广陵客舍》中写“而我祢衡病,夫君原宪贫”。这里借用了祢衡和原宪的典故。祢衡,东汉名士,少有辩才,恃才傲物。孔融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他,曹操也很想见他,他却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这里金农是说自己与祢衡性情相似,也是不愿入仕的狂狷之人。原宪,字子思,孔子弟子,隐士。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卫国,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这里诗人说杨知也和原宪一样清贫,但却都能甘于贫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首诗借用祢衡和原宪的典故,写出了作者以及作者的友人都具有清高的品格。在《寄王三孝廉煚并讯城北旧游诸子》一诗“垆头嵇阮常相见,亦念殊乡野鬓疏”。王煚,金农的同乡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王煚以及故乡友人的思念。嵇康和阮籍都是魏晋时期的名士,“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皆以清疏、旷达的志趣见称。但是他们看似旷达不羁,内心却极其苦闷。曹魏后期,司马氏专权,大肆杀戮名士,而清王朝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字狱政策。金农与友人所处的时代,与嵇康阮籍所处的时代是何等的相似。虽然身处这样的环境,但是作者和友人王煚也和嵇康、阮籍一样具有旷达的志趣。
金农通过运用祢衡、原宪、嵇康、阮籍等人物典故,来反映自己苦闷的内心和绝俗的情懷。这些狂者的人物典故正是金农在人格上的“清”的表现,在他笔下赞扬的人物,没有一个是世俗中的奴颜媚骨之人。
(二)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托物言志是诗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思想感情的手法。金农的诗歌中,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而且所托之物大多是幽僻之物,这也形成了金农诗歌独特的个性。
如《蟢子》诗云“双烛生花送喜频,红丝蟢子漾流尘。不结绮窗雕户里,恰无人处上罗巾”。这首诗用了诗歌中很少出现的“蜘蛛”这一物象,通过写蜘蛛不在精美的屋子里结网,却在无人处结网来表达自己不愿当朝为官,不愿攀附权贵的独立人格和高洁性情。《春苔》也是作者托物言志的一首诗“阴房托幽迹,不上玉阶前”。春苔是生于幽暗潮湿环境中的一种植物,但在金农的诗歌中却成了一种独立人格的写照。作者宁愿生活在幽暗的环境里,也不愿意曲意逢迎求得官职。蝉也是金农诗歌中所托之物。《孤蝉》一诗写到“枵腹无全饱,枯形非一朝。遗荣守清节,不共侍中貂”。生活虽然困苦,但作者却甘守清贫。在《白鹇词》的小序中作者提到“白鹇,羽族之幽奇也,不亲于众鸟”⑤,白鹇的幽奇正是作者的幽奇,不亲于众鸟,正是作者的不亲于众人和不谐于世。
作者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于描写蟢子、春苔、孤蝉、白鹇等不常见的意象,表达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不谐于世。
(三)“三体诗”的新颖诗歌体式
蒋寅曾经在《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一文中指出“立意与艺术表现的新颖”是“清”的正价部分的一个方面。⑥金农艺术表现的新颖,就不得不提他的“三体诗”的创作。
他曾在《冬心先生三体诗》的序中说“三体乃五、六、七绝句作一题者”⑦。可见“三体诗”是同一诗题下有五绝、六绝、七绝各一首的诗歌体式。这种体式在诗歌史上并不多见,可见金农在诗歌体式上也是与众不同、超凡绝俗的。在金农的三体诗中,三首诗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表现的是同一主题,意思上和情感上,也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如《辛未除夕,独酌苦吟,忆老妻曲江江上》。这是一组作者客居扬州写的怀念妻子的作品。除夕之夜,引起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第一首写了相思之情的源起,客居扬州,虽有美酒佳肴,但却是孤身一人,思妻之情油然而生。第二首写了此时的妻子一定摆放着香花,供养着观音正在祈求家人的平安。最后一首回到现实,把自己与妻子“生别离”的感情更加深化了。感情上的层层推进,使诗歌更加感人至深。
“三体诗”这种新颖的诗歌形式,在意思上层层递进,在感情上步步深化。更能体现出金农独特的创作方式,一种不同于众人的创作方式。
综上所述,可见金农诗歌总的审美趣味可以用一个“清”字概括。具体地说“清”体现在内容和艺术表现这两个方面。在内容上,金农多选取雨、雪、霜、月等清冷的意象,多用“寒”“凉”“清”等冷色调的词语,以及多塑造“竹”“梅”“菊”“鹤”等品格高洁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品格的清高。在艺术表现上,金农多用人物典故来表达自己清高的志趣,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及运用“三体诗”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金农的“清”给浙派诗人的创作增加了亮丽的色彩,也丰富了审美范畴上“清”的意义。
注释:
①农.金农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3页.
②农.金农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59页.
③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东方出版社,1997年第291页.
④农.金农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3页.
⑤农.金农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44页.
⑥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一期.
⑦金农.金农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189页.
参考文献:
[1]金农.金农集[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3]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 [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一期.
[4]刘天利.姜夔的狷者人格与词格[J].中国韵文学刊,2014.10.
[5]王小恒.金农诗歌创作中的人格体现及其交游取向 [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6]周欣.论金农的诗歌创作[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7]梁素.“寂寞抱冬心”-论金农的诗心与诗作[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8.
[8]颜湘洲.论金农诗歌的清峭诗风 [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湘潭大学古代文学专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