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 要】广播电视发展至今,由于其受众群体的多样化,广播电视节目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在语言表达上也更加贴近受众的生活,节目制作者开始越来越具有受众意识。在这样的前提下,方言节目也越来越受到欢迎。方言节目除了贴近百姓、体现本土文化,更是努力寻求娱乐化效果,为广播台电视台赢来高收视率。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众多争议。广播电视方言节目本身的初衷只是以贴近本地居民生活的语言,实现拉近观众距离的目的,可是在节目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过于娱乐化和媚俗化的现象。如何让广播电视方言节目既符合相应的制度规范,又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色,实现更多的市场效益,怎样的节目样式才能与方言语言特点相一致。这给方言电视节目的制作提出了一个个不小的难题。
【关键词】广播电视方言节目;娱乐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089-03
一、广播电视方言节目现状
“方言”多指在一定区域内, 受到当地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 此地的民众采用相似的发音、吐字方法。①广播电视方言节目,是指以一个地区的代表性方言为传播手段、以方言所在地的文化为背景所打造的对象化广播电视节目。方言节目所传播的内容、信息以本地化为主,有着特定的收听群体。
纵观全国各地,可以说方言节目有着较高的听众认知度,不少的名牌方言节目有着较强的影响力。比如:武汉楚天交通广播《好吃佬》、湖北电视经济频道《阿星笑长开讲》《经视故事会》《经视咵天》、杭州《阿六头说新闻》《开心茶馆》、重庆电视台《生活麻辣烫》等。这些方言节目都在当地家喻户晓,其主持人也都算得上是频道的一块招牌。方言节目贴近百姓、体现本土文化,节目风格大多轻松幽默,为广播台电视台赢来高收视率。娱乐化是人的共性需求之一,人的需求作为可以转化为市场的动力,一旦加工生产成为电视节目,无疑可以成为巨大的市场
(一)广播电视方言节目繁荣发展
据统计,在成都用方言播出的节目就有六七十个,占总节目量的四十分之一。
电视节目形态的丰富、受众参与度高、在湖南,长沙方言节目也是收视率相当高。②如湖南经视的《越策越開心》不仅在湖南本地,甚至在全国都有一批忠实的观众。还有《一家老小向前冲》《故事会》,湖南影视的《红胖子哈哈秀》都做得红红火火。知名主持人汪涵、马可风头不低于影星歌星,将长沙方言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在产生轻松幽默的效果方面确实比普通话更有优势。在湖北,湖北经视的《经视故事会》通过一个个街坊邻里的故事,塑造了生动的寻常百姓的角色,内容贴近武汉,贴近武汉观众。而蔡一、阿星更是深受百姓的喜爱。还有武汉广播节目《好吃佬》,有着一个非常稳定的节目收听群体。在这档节目中,只要你打进电话或发去短信,提供目标地点和你想要的菜系口味风格,武汉通一般的主持人便会一一介绍符合要求的热门餐馆。很多司机朋友都是这个节目的热心听众。
(二)娱乐化时代下广播电视方言节目发展的原因
其一,激烈的行业内竞争。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说过:“恰如宇宙需要‘爱与恨,需要吸引的力量和拒斥的力量才会具有某种形式一样,社会与需要和谐与不和谐、联合与竞争、宠幸和失宠的某种力量的比例,才能达到某种特点的形态。”③可见,如论在哪里,竞争都是必要存在的。在市场化的模式下,我们通常通过两个因素来对其进行评价。一是广告商所提供的广告费金额,二是广大受众也就是直观来看的收视率。而其中主要因素还是受众,因为没有收视率的节目是难以吸引广告的。如今媒体已经越来越远离大众传播模式,在节目制作中,定位、选择并细化目标受众群体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由此而树立的栏目形象甚至频道形象,使其拥有愈加固定的收视群体。广播电视方言节目由于受众定位在本土观众,决定了只有对当地风土人情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对节目产生兴趣。所以媒体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对受众的争取上。如今电视台广播台频道众多并各有分工,再加上网络将受众分流,受众对于媒体来说在一定时空内具有稀缺性。
第二,娱乐化的时代。娱乐时代的新闻,电视节目中一个新闻结束,另一个新闻开始,两则新闻之间毫无关系。方言类电视节目大多以让节目轻松愉快为目的。新闻的可信度已经取决于新闻播音员的被接受程度,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了制造一种情绪,就像剧情和戏剧一样,电视新闻时间简短,大量图片堆积,不能给人以思考。
(三)方言节目娱乐化与受众娱乐需求的关系
媒介的娱乐水平和受众娱乐需求提高可以说是“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关系,是相互为前提的。我国建国之后媒介的娱乐功能被长期忽视,是《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节目的出现初步唤醒了受众的娱乐需求。而随后综艺类节目开始如雨后春笋大规模出现,到如今十几二十年来,娱乐节目不断创新改进,成为了媒介必不可少的内容。“电视观众欣赏电视艺术作品,与欣赏其他艺术作品时的审美心境不同。欣赏电视艺术,具有一种较强的参与感,或曰介入性”。④广播电视媒介这种较强的引导能力是双刃剑。所以方言节目应力求通俗而避免低俗,以免误导受众审美方向。广播电视媒体在使用方言时要取其精华,避免节目流于低俗。例如东北的很多方言节目,如《英子逗逗逗》《逗你乐翻天》,多借鉴二人转形式。其中主持人多将自己定位为丑角,节目的唯一目的就是逗观众笑。由于东北的地域特征,受众以农民居多,这些节目在东北三省赢得了较好的收视率。但同时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也在随之发展,其中主持人还在运用旧时的东北方言。一些年轻人认为主持人的言语略显夸张,脱离了现实性。甚至一些女性观众,认为《英子逗逗逗》节目丑化了东北女性的形象。广播电视的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缺一不可,而其比例是应放在整个频道众多节目中讨论的,不能要求所有节目都具有教育意义。如此纯粹逗笑的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但需要注意的是节目的格调不能过于流俗,不能忽略对审美的要求。
二、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样式
在广播电视方言节目中,人们往往认为要把人际交流引入大众传播,才能使大众传播平等、貼近、亲切、鲜活地发挥作用。否则便是高高在上、格格不入、死气沉沉。但在广播电视方言节目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为了求贴近百姓,一味使用人际传播的话语样式。人际交流的约定俗成性构成了人际交流的独特个性,如随意性、日常自在性。
在广播电视方言节目的话语样式中,一定要把握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的差异,避免混淆。既不能夸大人际传播的作用,也不能肆意贬低人际传播的功能。将二者巧妙融合,不要造成对立。大众传播应是人际传播中最精彩的部分。
(二)节目题材内容
内容是电视方言节目的核心。方言是表现形式,内容才是取胜的关键。在方言节目中需要在文化表现力和贴近百姓生活中下功夫。
以《经视故事会》为例,分析广播电视方言节目选择何种题材才能摆脱低俗的帽子,突破瓶颈,真正实现“贴近”。方言电视栏目剧浅显易懂、易生产,符合市场规律。然而很多方言电视栏目剧陷入了低俗,一味迎合受众,选题范围越来越窄。方言电视栏目若想要实现长足发展,在选题方面需要符合当地特色。《经视故事会》自从2005年2月开播以来,受到了湖北观众的好评,稳中求变,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便是选题。个人认为《经视故事会》选题非常有限,无非是婆媳关系、邻里关系、夫妻关系,涉及婚外情的内容更是屡见不鲜。根据湖北生活网视频资料的统计数据,《经视故事会》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4月半年来,涉及婚外情、第三者内容的题材占总播出节目内容的百分之二十,如此下去容易使广播电视方言节目流于俗套。
对于城市的外来人员来说,方言节目是城市的窗口,是他们学习当地文化的一个直观方式。城市的本质属性是多样性、开放性,因此城市应该坚持多元开放的方向。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成员的认同,才能凝聚成共同建设的向心力。但是现在的方言节目更多是提倡一种“地域认同”,先入为主地告诉外来人员“你是外地人”。所以,方言节目在题材的选择上应有利于提高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方言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是一档节目与观众见面的窗口,是媒体品牌的代言人。主持人语言是否精美、切题、到位, 这些都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底蕴及文化内涵的丰富性。⑤一档节目要得到受众的认同,需要受众对主持人的认同。如湖北经视的招牌栏目《经视直播》主持人江涛、《阿星校长》主持人阿星,都成为了栏目和频道的招牌,构建出了栏目品牌。但如今广播电视方言节目主持人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在于主持人的定位。方言节目是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对节目的定位直接关系到方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定位。英国学者大卫·麦克圭恩曾指出“电视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媒介,只有极少数一次性节目会偶尔不在已经确立的一般类型之内。类型的划分依据于不同节目所使用的特殊程式,这些程式我们在经常的接触之后能够被观众所熟悉和预见。”⑥方言节目的特殊性,直观上就变现为语言形态的不同,而从实质上来说则是观众的定位不同。方言节目定位本土、聚焦小众,视角平民化,内容生活化,这都决定了观众需要的是一种平等的、亲近的主持人形象。陈京生教授认为,主持人分为几种类型:权威型、记者型、教师型、朋友型、表演型。方言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应是朋友型,而不是表演型。如将自己定位成取悦观众的跳梁小丑,是对栏目的长远发展毫无裨益的。
各地区方言节目主持人在形象气质上大多符合当地审美标准。方言主持人并不需要帅哥靓女,而是需要普通的面孔,如同出门就会碰上的街坊邻里。比如《阿六说新闻》的阿六,《越策越开心》的汪涵,《英子逗逗逗》的英子,都是生长在本地,对当地风土人情有着深厚了解。这样的主持人选择取向是值得延续的。
三、关于方言节目娱乐化发展的建议
(一)注意方言比例
对于方言版电视节目不要过于炒作,节目的多少要注意适量。更加要重视节目的内容,而不只是方言这种形式。特别是方言新闻节目,更是不能本末倒置。新闻的传播规律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在方言新闻节目的制作中,只强调“新鲜”和贴近,而忽略了其他,就容易造成追新求异。不能为了迎合受众,而将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的确,广播电视传播的所有节目都应该贴近受众,“宣传得好,使人愿意接受”(毛泽东语),但是不能因此走进固定模式。使用方言播报,让很多本地人愿意收听收看,这是好事。但因此而忽略了新闻的严肃性,容易使新闻变成任人玩弄、改头换面的稗史野文,在新闻节目中为了娱乐效果而使用方言,无疑会削弱公众对他所处世界的思考。方言与普通话的平衡关系必须要处理好
(二)主持人队伍的建设
目前方言广播节目蓬勃发展,各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发展太快难免使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主持人给人一种“非丑不能红,非俗不能红”的误解。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岗位上,有着特殊的要求。既不是高高在上的“启迪者”,也不是跟在观众身后虔诚的信徒。广播电视方言节目中的主持人,有其特殊性,但同时也应具有一切语言传播工作者所拥有的共性。虽然使用方言这样的日常语言,但所谓“日常口语”也是分层次的,有的语无伦次,有的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无论如何,广播电视中的语言文字应该要比“日常口语”更讲究一些才对。毕竟电视面对广大群众,需要承担起示范作用。不能让一些低级的、庸俗的语言也堂而皇之走上荧幕。不能因为追求收视率,而迎合部分观众的不良心理需求。
四、结语
语言是桥也是墙,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最佳载体。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传播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也面临着如何正确使用语言造福人类的拷问。⑦广播电视节目本土化,是广播电视媒介采用适合本土观众口味的节目形式对本地信息的深层挖掘,对外地信息的本地化解读。同时,方言节目也只是地方媒体在广播电视艺术形态上所做的创新。
我们没有必要将娱乐化看作是广播电视节目发展中的洪水猛兽,也不能将其当作是抓住观众眼球的法宝,而是应该在节目内容上做刻苦钻研。无论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口碑节目还是自创特色栏目,都需要在内容上制胜。节目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正确处理好“雅”和“俗”的关系。虽以方言的形式出现,但内容上不能体现出低俗。同时挖掘其平民化的特质,坚持“三贴近”原则,不盲目跟风,找准节目定位,才有可能做出新的好的节目。
注释:
①王帅印.地域方言助力地方戏曲传承[J].当代音乐,2018(03):145-147.
②刘铮.共情艺术在节目主持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22):73-75.
③雷启立.媒介的幻想[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2.
④高鑫.电视艺术概论.学苑出版社,1992:28.
⑤刘平.论广播电台流行音乐节目的文化内涵[J].当代音乐,2016(03):71-72.
⑥大卫·麦克圭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
⑦段玉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河北永年吹歌为例[J].当代音乐,2016(22):45-46.
参考文献:
[1]张颂.关于新闻传播的思考.现代传播,1998年第4期.
[2]张颂.话语样式简论.中国广播,2002年第1期.
[3]李慎波.方言传播现象的多元解读,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