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欣德米特音乐作品分析

2019-08-21 12:00颜雯
戏剧之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交响乐保罗音乐作品

颜雯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政治、音乐、艺术等诸多方面社会元素都发生了一定改变,尤其是音乐艺术及相关音乐作品方面的研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音乐艺术的研究和鉴赏等方面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保罗·欣德米特是德国著名作曲家,然而其自身涉足的领域却不仅仅止步于作曲,同时也涉及了演奏、指挥和教学等。正因如此,自身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容小觑的,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特点,极高的艺术价值,需要正确认识。

【关键词】保罗·欣德米特;音乐作品;交响乐;《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048-02

保罗·欣德米特的作品和音乐创作生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从出生到青年时代,而第二个阶段,是他成了德国柏林高等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后,开始专心研究作曲、指挥等音乐领域的理论。《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也是他在创作生涯的第二个阶段,在委任作曲教授期间进行创作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日渐成熟,奠定了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基础,其自身价值和作品主题特点是十分明显的。

一、《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作品第二乐章主题风格特点分析

保罗·欣德米特作品是具备着显著特点的,在历史方面更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意义,尤其是他巅峰时期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很多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主题,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这是与初期作品最显著的差异[1]。该作品共计有四个乐章,完成于1943年,这时候的作曲者已经开始走向完全成熟,作曲生涯也可以说达到了巅峰,形成自身成熟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独树一帜的风格。在这一过程中,例如第二乐章,其自身应用的爵士主题充满了民族感和民族味,乍一听犹如民族味十足的美国作品,带有显著的浪漫主义色彩。总的来说,其自身作品是具备着多元化特点的,整体特征十分明显,同时还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包含诸多乐章,乐章中则包含着不同的主题,以丰富其自身内涵等方面的情况。正因如此,该类作品主题的特点和主题意义不容小觑,正确认识主题特点,可以更好地辅助我们正确认识其自身音乐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在该部作品中,四个乐章主题全都是取自于韦伯的作品,而不同之处在于,每一个主题都伴随着作曲者自身独树一帜的风格。尤其第二乐章素材是取自于韦伯一部戏剧配乐《图兰朵》,另外三个主题则是取材于韦伯四手联弹钢琴作品。在进行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主题也是具有不同的实际风格的,大体可以将主题风格分为中国风格、美国爵士风格、进行曲风格和匈牙利风格。对于不同的风格,作曲者更是有着独具匠心的改变和体现,让整体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其自身相对复杂的主题和多元化的主题特点,让其作品更加异彩纷呈。尤其在作曲者对韦伯音乐主题进行改造之后,让其自身同时也具备着其他相关的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复杂性改变,更具备多元化、灵活化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整体丰富多彩起来。

总的来说,保罗·欣德米特作品《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的主题音乐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值得深究的,作品经过改造之后,尤其对于中国风格音乐主题进行改造之后,特点变得更加鲜明和突出。作为巅峰时期的作品,该作品具有完整的风格体现以及完善的风格表达,在主题方面、和声方面,都是有着丰富的自身理论基础,彻底否定传统理论,并利用自身独特的见解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了成熟且极具特殊魅力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

二、《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作品第三乐章和声独特性部分分析

音乐风格是音乐艺术作品整体的综合表达,所以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的价值和意义都是非同小可的,都是为音乐风格的整体添砖加瓦。欣德米特的创作风格十分独特,在其巅峰时期的作品,经过长期的学习、任教和研究,否定了传统和声理论内容,提出具备独特见解和创新意义的欣式理论,认为和弦可以不完全适用于三度叠置,且和弦并不转位[2]。这样的看法和观点以及相关理论是与传统和声理论相悖的,传统理论则认为,和弦由三度叠置而成,且可以进行转位。这样一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可以明显发现,这样的作品和声与传统理论有着极大程度的不同,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创意性及相关作品理论的成熟性也是非同小可的。这时候,该类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他的作曲生涯达到了巅峰,印证了其作品的重要价值。在该作品中,和弦紧张度控制、起伏及终止式都体现了欣德米特和弦理论特点,将其自身种种理论特点展示得一览无余。尤其是多个紧张度较大的和弦,充分形成了和声起伏,形成了超高的艺术价值和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在这一过程中,种种变化赋予了作品和主题更多的感情和不同的体验,让其自身起伏更具特色与变化。尤其在第三乐章中八小节和声、六个小节和弦和第一小节以小三和弦引入,然后使用五音和弦,整体氛围紧张逼仄,然后又回到小三和弦,和声起伏十分明显。一般来说,该作品中和声起伏可以代替分为三个类型,即渐变型、保持性和突变型。顾名思义,渐变型就是从比较协和的音响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其自身的紧张度等方面,让其自身进一步引入诸多不协和的因素,最后达到顶点后回落到起始阶段。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之为是一个渐变型和音过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都是具备着显著特点的,可以起到一个较好的向导的作用,使和弦等运用更具特点。特别是在运用的诸多终止式中,可以看到,欣德米特认为三和弦是和弦向导,形成了从三和弦出发然后回归三和弦的思想及理论特点。

三、《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作品乐章各有不同的曲式特点分析

每一部作品都是带有鲜明曲式特点的,可以说曲式也是整体作品的重要核心或关键点,其结构美的重要体现就是在趋势方面,表现了作品整体性和每一部分的关联性,是重要作品评价的指标之一。由此可见,曲式是作品整体相对关键的一类影响[3]。在该作品中,四个乐章四个主题各异,各有不同的地方,在曲式结构方面也有着显著差异。尤其在第一乐章的开始之际,其自身具备着较强的表现力和较高的表现价值,所以在这一乐章中,大多数都采用了奏鸣曲式。第一乐章,需要很大的表现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该类方法和相关曲式结构,极大程度形成了匈牙利音乐风格,把整部交响乐的情绪氛围都带动起来,让其变得更加有感染力,为之后的三个乐章做铺垫和打下基础,也彰显了自身乐章及交响乐的特点。而在第二乐章,则采取的是双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为中国风格戏剧配乐《图兰朵》,而第二主题则是充满民族风情的美国爵士主题。这样的配合形式让其自身消除了单调性的缺陷,同时这种变奏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不可忽视,直接提升了两个主题的清晰结构和明确风格,起到了相得益彰、彼此影响、彼此关联的作用。一方面,这样的方式具备着灵活性,另外一方面其自身结构严谨又欢快,让整体风格渐渐明晰起来,从而整体音乐艺术价值得到了有效提高。尤其在这一过程中,因涉及诸多风格等方面的复杂变化,整体作品显得越发多元化起来。而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则都利用了复三部曲式,彰显出了自身的大规模性特点。该类曲式较为复杂,同时曲式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以首部、中部和再现部为主要结构基础和结构特征,并且三部分曲式结构各自独立,都为独立的单二部曲式。三大部分相对比,从中可以发现,首部和中部自身材料不同,调性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形式,首部小调式下行旋律,表达了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情感。而在此之后,中部则是大调式上行旋律,形成了一种高昂、亢奋的情绪在里面。不同的曲式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情感渲染,彼此进行紧密连接、紧密联系,彼此关联性十分之强。正因如此,其自身种种主题、种种形式和种种曲式,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同时让风格各异的主题相互联系、相互关联,提升了艺术价值,艺术意义影响深远。

四、《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作品手法及配器特点分析

支声手法和相关配器方面,每一类作品都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尤其对于保罗·欣德米特的作品来说,其作品价值、作品独特性等方面内容十分明显,强调两个及两个以上声部表达相同的音乐形象,是不同变体的结合,在组织形式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形成了独特的作品手法和配器方面的特点[4]。尤其是在作品中,例如第二乐章的《图兰朵》主题,第一乐句是长笛独奏,在长笛演奏中,演奏连续二分音符旋律就是支声声部,起始和结束与单簧管和短笛彼此呼应,彼此联系,与二者的起始音和结束音完全相同,二者分分合合,相互对立,又彼此迎合,彼此相互统一。而在爵士主题中,则发生了一定改变,第一乐句由长号代入,第二乐句则变成了圆号,二者彼此呼应,形成一个对比统一原则,彰显了整体创作的创新性和创意性。

在配器等各方面,乐器要融为一体,作品内容要彼此和谐、彼此配合,形成整体风格。在第三乐章中,为了要表达出宁静和安详的感觉,所以在配器中则选取了大提琴和單簧管、低音单簧管这三种音色较为相近的乐器进行配合和呼应,从而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一方面配器要产生矛盾感和对比度,另一方面还需要保持整体的和谐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保罗·欣德米特音乐作品《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是作曲者巅峰时期的作品,各类理论成熟系统,具备着创新性和时代性。通过改编之后,让其成了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性作品,含有极高的音乐价值和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倩楠.《1922》组曲中体现出的欣德米特新古典主义音乐特征——新古典主义综述[J].北方音乐,2017,37(5):00028-00028.

[2]毛盈盈.在音乐风格中探寻钢琴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与欣德米特《调性游戏》为例[J].艺术教育,2017(8):00189-00189.

[3]刘佳彬.保罗·欣德米特《七重奏》第二乐章中的动机贯穿分析[J].音乐时空,2017(18):00113-00114.

[4]王小玲,杨音.欣德米特《中提琴奏鸣曲Op.25No.1》演奏分析[J].音乐时空,2017(10):00040-00040.

猜你喜欢
交响乐保罗音乐作品
《魔法交响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美妙的交响乐
纪念与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罗 CHRIS PAUL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