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的隐性差异

2019-08-21 17:20吕德文
南风窗 2019年17期
关键词:科员隐性乡镇

吕德文

前段时间,云南绥江县两位女干部拒不升官遭处理,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这些年基层工作环境不算太好,负担重、责任大,人们很容易同情地理解两位女干部的选择。在基层官场,为了充分照顾每一个干部的需要,就发展出了诸多“隐性”差异,设置干部提拔任用的隐性台阶,让基层干部有奔头,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人岗相适。大概而言,这些隐性差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实职与虚职。在干部提拔任用时,是不是“实职”甚为关键。按通俗说法,实职就是领导职务,虚职就是非领导职务。比如,某位科员在工作一定年限后,“论资排辈”被提拔为副主任科员(非领导职务),那属于正常提拔。但是,如果直接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担任实职),那就算提拔力度比较大的了。实职和虚职之间的差异,不在于待遇,而在于权力,在于有了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笔者在和基层年轻干部探讨晋升的话题时,“平台”一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很多年轻干部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下基层,但都希望有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大镇与小镇。同样是在乡镇工作,都属于基层,但并不意味着无差别。大而化之,每个县都有大镇和小乡镇的区别—这往往按照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情况等排列。比如,一个中等县,尤其是大县,客观上会形成“片”大概念,东南西北每个片都有个中心镇。这些中心镇,政治地位一般要比同片区的其他乡镇高。各镇的政治地位不同,也就意味着“出干部”概率不一样。大镇出干部的概率要大,镇领导容易提拔,普通干部也就随之更有机会流动。所以“牵一发动全身”,或“凤凰一出就出一窝”。

大部门和小部门的区别和大镇和小镇的区别类似,主要取决于其政治地位。常委部门(县委办、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是毋庸置疑的大部门,可谓是位高权重。这些部门,岗位多,在领导眼皮底下工作,当然就容易“出干部”。反过来,这些部门也容易在全县“挑人”,各委办局和乡镇,要是有哪个年轻干部素质高、表现优秀,很容易就被调到这些部门—各单位可不敢不放人。

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只要是在体制内的人,都知道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的区别。比如,哪怕是股级干部(普通科员),岗位也有明显区别。党政办主任虽然是一个普通科员,但就是和别的科室负责人不一样。在过去,党政办主任还要进班子,可见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如果是要提拔,提拔到哪个岗位,那就更有讲究。在乡镇,一个普通科员要提拔为镇长,中间要经过的岗位实在是多。一般情况下,总得轮过几次岗,在党政办、农经办等重要科室干过才行。并且,乡镇工作往往没有规律,一段时间有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也会变化。比如,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为先导,经济发展办公室之类的就很重要;有些地方强调环保,与环境治理相关的办公室就极其重要。总之,哪个地方活多,上级更重要,哪个岗位就重要。这么说来,基层锻炼实在不是一个空话,其实真砸进基层,都会是多面手。

因此,基層干部体系的确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它的基本框架是由职务形成的,但在实践中,这个体系的精妙之处远超我们想象。对于一个身处其间的普通干部而言,从金字塔的底层到顶尖,值得奋斗一辈子。对于大部分基层干部而言,一辈子都走不到塔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结构刚性十足。事实上,基层实际存在的隐性差异,恰恰为组织工作提供了诸多差异化的方案。而这些方案,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化为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这个制度,大体上是有效的;只不过,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到来,或许更要回应制度环境的变化。

猜你喜欢
科员隐性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大雁北飞又南归——寻访原红一军团供给部科员蓝勇的人生足迹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意外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