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区,新的改革开放

2019-08-21 17:20何子维
南风窗 2019年17期
关键词:湾区南沙粤港澳

何子维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东自贸区”)兼容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三大片区。挂牌运作四年多来,或从滩涂荒岛蝶变为楼厦林立的城市新中心,或从传统港区和工业地带升级为双创新热土,总之,高端要素在广东自贸区的集聚速度超过预期。

更重要的是,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大趋势,广东自贸区一开始就站在高处,主动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新要求,主动塑造国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优势、新活力。

在这里,建设者着眼的并非是区域竞争力,而是保持和升级国家的竞争优势。因为,广东自贸区不仅是一个中国概念,而是一个世界级的愿景与雄心。

“港青北上”创业热土

存在制度差异性,是过去几年“港青北上”的迟疑。以税收为例,香港与内地不同的税收制度,来粤创业投资的公司办理涉税业务是一个困难。类似的困难还有很多。

但现在“办税方便多了,可以不出园区,在自助办税机上处理。同时,南沙区税务部门还开通了港澳办税绿色通道”,来自香港的张群对《南风窗》记者说。他的这番话,为粤港澳异地创业做出了新的脚注。

作为群进(广州)跨境电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群将自己的电商公司入孵入驻在南沙的“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创汇谷”是由南沙打造的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国家自贸区战略指引下,截至2019年6月,已入驻项目135个团队,其中,83个港澳青创团队。

这个人数证明了南沙营商环境的吸引力。吸引力是一个综合评价,张群所谓的“办税方便”就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从2019年4月起,南沙区税务局联合“创汇谷”,打造了双创企业税收政策探索的先行地,实现集信息发布、政策创研、办税辅导、团队对接、创业扶持功能于一身的一体化窗口,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办税成本。

除了让创业者快速了解税务办理的流程,南沙区税务局副局长黄嘉颖还向《南风窗》记者介绍,南沙率先推出增值税一般退税1天办结、出口退税“三日结”等措施,让税款退还能以最快速度到达纳税人手上,让纳税人享受到税收改革真正的红利。

对于电商公司而言,办理税务的便利程度是其考量之一。此外,张群还十分注意贸易港口运输业务的成熟程度。

广州,这个千年商贸城,在张群看来,有着贸易基因的土壤,还有南沙深水良港的优势。数据显示,南沙的运输成本低,关检业务成熟,订单清关快。以2019年1月到5月为例,南沙口岸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为37.48小时,较2018年12月压缩18.17%;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为4.34小时,较2018年12月压缩10.52%。

无论是税务便利,还是通关快速,这些不过是广东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一个个截面。创新所带来的热潮,让粤港澳大湾区如同40年前刚迎来改革开放的内地沿海城市,正在为新一代粤港澳三地异地的创业者提供逐梦的舞台。

如果说作为香港人,张群享受到了广东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带来的红利。那么,作为助推者和亲历者,香江独角兽牧场见证了广东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活力。

携手微软,瞄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为入孵入驻的科创企业提供深层次全生态链专业孵化服务,是坐落在南沙的香江独角兽牧场的初衷与使命。香江独角兽牧场CEO冯建林告诉《南风窗》记者,独角兽牧场不是一个简单的孵化屋子,而是资源整合的连接器、聚合点以及赋能地,激发每一个创业团队的思维,并发生碰撞。

到2019年4月,涵盖南沙、前海、横琴三大片区的广东自贸区仅仅在四年内,就形成了456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33项。

从2017年11月至今,不足两年的时间,独角兽牧场曾入孵入驻了86支创业团队。冯建林回忆它们的成长各不相同,有的在南沙扎根,继续壮大;有的已经离开广州去了深圳等地发展;也有的难逃“夭折”的命运。

但冯建林并不担忧。相反,没有按部就班才是常态,因为它代表了鲜活的力量与机会。换句话说,在自贸试验区中,不单是淘金者的自由流动,还有大量技术和知识驱动的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等人流,物流,资本,在这里更新迭代。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张群与冯建林共同见证的,可以称为“南沙速度”,所有的要素都在快速流动和积聚,最终产生财富和价值。

大湾区大融合

南沙与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从2015年4月,广东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共同探索和实践着广东自贸区的基本制度框架。它率先建立了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在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

到2019年4月,涵盖南沙、前海、横琴三大片区的广东自贸区仅仅在四年内,就形成了456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33项。

现在,按照国务院2018年5月印发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广东自贸区正在迎來了新命题—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这是一个全新的格局。但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对整个粤港澳区域来说,这不是一个新鲜事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粤港澳的深度融合一直在进行。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将这个深度融合归纳为,一个从边境开放到境内开放的过程。他对《南风窗》记者说,广东自贸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站在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个大局上看,有里程碑的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空间地理的概念。直观来看,通用粤语,文化相近,血脉相连,粤港澳三地有天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更深的层面上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一直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也在“一国两制”下,承担了港澳与内地深化合作的先行先试的功能。

20世纪80年代初,特区建立。港澳与珠三角地区紧密相联,湾区开启了以跨境加工贸易为主的合作。因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内地加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珠三角地区成为了枢纽。

进入21世纪,随着内地产品转口港的角色不断弱化,香港成为了资本进出的重要国际金融中心。依靠毗邻港澳的地理禀赋,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后成为内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活跃的地区,而广东全省对外贸易额更是长期保持着占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约四分之一。

尤其到了2003年,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标志着粤港澳合作进入以货物贸易零关税、投资便利化等传统服务服务业合作为特征的时代。

2014年,国家在广东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这两大战略的“结缘”意味着,广东自贸区将以港澳的营商环境标准为标杆和蓝本,探索建立先进的国际投资贸易准则,促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换句话说,广东自贸区是提升珠三角地区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经济社会深度调整与转型,也代表国家参与新一轮全球竞争。

如何克服制度差异?

“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2015年4月出台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了广东自贸区战略定位。事实上,这时候的粤港澳三地已形成互补性的发展模式。

广东地区的主要城市的制造业较为发达,整体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其主要瓶颈来自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之外,还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资本、技术、企业以及国际通行的制度与机制。而这些正是香港、澳门的强项。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澳门是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它们的服务业恰好可以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

表面上看,内地对港澳的依赖程序不低,但事实上,港澳的尴尬被张群一针见血指出,那就是成本。在张群看来:“香港生活成本和租金成本都比较高,而且人也不太好招。”

由于物理空间、外部市场等限制,成本高是香港优势无法全面发挥和继续升级的瓶颈之一。香港无法破解的这个困境,在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公布的香港八大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出来。2017年,香港学士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23.9万元港元,虽然较前一年增加了4.8%,但相比香港动辄每平方米约十几二十万元人民币的房价,工资的增长远远被房价抛离。

2017年,香港学士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23.9万元港元,虽然较前一年增加了4.8%,但相比香港动辄每平方米约十几二十万元人民币的房价,工资的增长远远被房价抛离。

现在,如果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互补,这就不得不令人联想到纽约大湾区。拥有极高的房价和生活水平的曼哈顿岛,不仅限制了以新英格兰地区常春藤精英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人的奋斗与扎根,而且也让曼哈顿的高收入人群也倍感压力。但通勤距离仅一两小时的纽约湾区,在支持曼哈顿岛上,为不同的人提供了“性价比”高的多种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内地与港澳签订了CEPA协议,并且每年都有补充协议完善内容。但是,港澳服务业并不能立即快速地影响和带动到内地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体制的差异,一是优质生活圈的未完成。

最大的限制来自体制的差异,“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跨境合作的基础。这个基础使得三地市场的经济理念、运行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毛艳华提到,港澳对科技创新的促进政策明显缺乏,影响了湾区内地城市的科技创新人才到港澳创新创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发展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毛艳华指出,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坚持“只要有利于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都应该去探索创新”的基本原则,从三个层面提供持久动力—既需要统一市场,破解市场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湾区要素便捷流动;也需要加强营商规则,对接推动湾区形成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还需要创新三地合作机制,推动湾区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

其次,是打造优质生活圈。人,是任何创业创新的核心资源,也是任何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關键。进一步讲,要使自贸区可持续发展,在吸引人“乐业”之前,要回归到关照“人”本身,即如何在这个空间里使人的才智得到释放,实现人生的价值。

不管自贸区知道不知道、认可不认可,至少在冯建林那里,建立一个“留得住,住得下”的环境,对那些创业者—可能刚从硅谷回来的编程高手而言,意味着家的感觉。冯建林偶尔会邀请编程高手们一起吃饭,但他们中有的人很少喝酒,不习惯喝茶,唯独喜欢喝咖啡。

这成了冯建林最大的心事。作为全球著名咖啡连锁店企业,星巴克之前并没有在附近设店。但不管星巴克选址多么苛刻,“为了留住‘高手,我们花了大力气,现在已经请来了星巴克”。

猜你喜欢
湾区南沙粤港澳
南沙,大湾区的未来之城
日占南沙与美国的外交应对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