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冰
人物名片
李敏,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民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委员、仁济医院支部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主任。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的“儿童肝移植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推广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我专注于移植后引起高毒力高耐药的病原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快速诊断及疫苗研发等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李敏娓娓道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
正如德国微生物学协会主席Georg Peters对李敏发表在《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上的文章进行肯定性述評中指出,“Li等的研究为MRSA流行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李敏带领团队通过长期研究阐明了中国临床MRSA感染中有超过80%是医院获得性MRSA,并发现新的细胞壁锚定蛋白——命名为SasX,医院获得性MRSA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传递SasX等重要功能因子获得医院持续感染能力。
“关键在于聚焦、持续、深入。”当被问及如何对中国不同来源致病性MRSA流行病学及致病机理开展系列研究时,李敏说:“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我们建立了重要病原体即时检测方法。”她先后在多家医学期刊发表论著80多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43篇,研究内容获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基金和4项上海市人才基金资助。
“国内外感染领域研究方向众多,但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角度,解决临床面临的实际问题。”谈起研究的初衷,她认为当下要解决中国临床感染的难题是药物滥用导致耐药感染。“高致病力耐药菌感染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棘手难题,中国此类现象更为严重。”
讷于言而敏于行
“从事管理我是一个新人。”对李敏来说,担任检验科主任是全新的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是集临床生化及质谱、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血液学、分子生物学五大亚专业为一体的临床实验诊断中心,2017年完成2000万检测数。“是压力也是动力”……她不愿多谈自己的成绩,认为这是检验科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李敏的带领下,科室注重提升教学能力,负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五年制英语班部分课程,并参与临床医疗系、预防医学系及检验医学系部分理论课和实习带教工作。科室人员主编和参编《临床检验一万个为什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等,参与“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建设基本要求共识”“实验室自建分子诊断项目基本”等专家共识的制定,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省市级课题8项,发表SCI论文80多篇。检验科近两年主办和协办各类国内外学术研讨会10多次。
“多重耐药菌感染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联合资助的2017中英“China-UK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 Initiative Workshop”在上海召开。作为中方会议主席的李敏提出,为遏制不断上升的抗生素耐药现状,中英双方应共谋策略。会议最终明确了双方要加强医院、社区及农业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加强对环境抗生素残留和抗性基因传播的控制和监测;加强耐药的形成、抗性基因传播机制的研究;同时鼓励和加强创新型的抗菌分子和替代型治疗策略研发等。
2014年起连续五年,李敏作为共同主席组织召开“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国际论坛”。她认为,“微生物学与感染学科要加强融合”。2017年起,会议主题进一步聚焦“微生物耐药防控”。她积极阐述观点,强调微生物实验室诊断与临床沟通及新的诊断技术的发展对实现微生物感染精准治疗的重要性。她长期关注多重耐药菌感染研究,同时近5年受邀在国内外本领域学术会议作报告交流30多次,参与撰写行业规范和专家共识5项,在国际同研究领域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授人鱼亦授人渔
2012年,李敏正式加入民进组织,她履行会员义务和职责,积极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并光荣当选为民进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这让她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2016年,她参与了民进上海市委会参政议政调研课题投标并中标,作为《提升综合医院对心理疾病患者早期识别的建议》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在立足本职工作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心理学相关理论,并深入门诊和急诊病区广泛采集样本,为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作出了充分的努力。
“我要帮助当地检验科提高微生物检验环节。”2018年,李敏带着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出现在了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致力于服务社会,服务边疆,开展医疗帮扶。她的博士研究生吕慧颖表示,李老师带我走出课堂,深入基层、深入社会,观察世情民意,触问社会所需,打磨自己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激发作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就是李敏,她表示,会一直这样干下去,虽然研究会遇到瓶颈,难度不断提升,但是她依然觉得在自己研究方向上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最终转化到提升临床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