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出发”要求完善社会治理

2019-08-21 17:20邓伟志
民主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平

邓伟志

中共中央提出:改革再出发。“再出发”是新时代出的考卷,理论界有义务参与写答卷,呈送给人民阅卷、批卷。

改革再出发不是走老路,是要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新征程。社会主义大阶段之中有小阶段。阶段与阶段之间大原则不变,具体内容必须日日新,小原则也必须又日新,才堪称新征程。新征程要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治理写出新篇章,要有新作为。

一、明确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

广义的“社会”包含经济,狭义的“社会”与经济平行。社会的和谐与否,会制约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社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可以一手软、一手硬。现在有人反映“经济上去了,社会风气下来了”。社会的失衡唤起我们务必把社会治理当作大事来抓。抓社会治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清晰的理论指导。

第一,要确立社会治理是永恒主题的思想。“社会治理”這一术语前两年称“社会管理”,再早在中国称“社会建设”,三者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在社会学上有“社会控制”(1901 年美国社会学家E.A. 罗斯提出)、“社会整合”(1977 年美国社会学家T. 帕森斯提出)等概念,均与社会治理大体一致,差别甚微,只不过在动机和手段上会因社会制度不同而有差异。

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众多要素和众多子系统构成的统一体。可是构成社会的各基本要素、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会因社会制度的更迭或因社会的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或因社会的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而失去平衡,打乱社会系统,致使社会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社会学把这种社会状态称作“社会失调”,或曰“社会失衡”。诸如:1. 社会与自然不协调,有人提出大迁徙、抗拒污染;2. 各种社会角色的比例失衡,工、农、知识分子比例不当、分配不当;3. 社会成员之间因信息闭塞而失去联系,出现社会分割;4. 社会成员的信仰发生分歧;5. 没有对社会新成员实现社会化,比如对农民进城安置不当;6. 没有有效地控制分裂性社会行为;7. 由于教育不当导致社会失范;8. 少数人持有的亚文化与多数人体现的主文化发生重大冲突,等等。这些都需要开展社会治理,防止社会灾变,使社会达到自适应的变化,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治理不及时会演化为社会病情加重,甚至社会解组。哪里有人群,哪里就少不了社会治理。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完全是出于对人民的热爱,是在为人民谋幸福。“争天下者,必先争人”。这里的老幼病弱都是人,都是民族之根,国家之基。“固本强基”中的“固”与“强”常被当作形容词,在社会治理中应当作动词用。我们要加固人民这个“根”,要增强人民这个“基”。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的排序很有道理。毛泽东同志说“六亿神州尽舜尧”,这话比孟子更深刻,深在一个“尽”字。他是讲,人都是学而知之,好好学习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不存在唯我独尊,不存在“普天之下,舍我其谁”。对各类人都应当讲人道,都应当尊敬。不过,这里有个难题:对坏人、罪人应持什么态度?对坏人、罪人应依法治罪,却不可污辱其人格。历史上有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暴力事件,往往是由污辱人格而闹大的。有的国家对罪犯直呼其名,有的国家对已判罪犯在直呼其名的同时,隔几天狱吏会称在押犯一次“先生”“女士”。你尊我敬,尊敬也是教育。有的国家狱中的囚犯不穿囚服,目的是减少罪犯的精神压力。从判刑之日起就有心理医生跟他们经常谈心,为他们考虑出狱后如何就业。只有这样方能大大减少“二进宫、三进宫”现象。犯人在狱中演戏,电视台看中犯人的节目,能不能播放不是电视台说了算,要征得犯人同意才行。对侵犯人权者讲人权。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都有个量的差异,都有个充分不充分的问题,这都要求我们要不断、不懈地为实现“充分”而努力奋斗。在有些国家乞丐讨饭是违法行为,因为在他们那里人人生活有保障,不存在靠讨饭过日子的人。有的国家讨饭不违法,允许“无家可归者”用雕虫小技讨钱。有的国家每年有个“扶贫日”。政府请拿救济的人吃饭。各部部长和各路明星、名人为穷人端菜送饭,让穷人吃个够、过把瘾。有人说这是“作秀”。也许有人是作秀,也许有人不是作秀。不管是不是,有权有钱的人作出不嫌贫的姿态,让穷人心理上得到安慰,消除或者缓解穷人的仇富情绪,效果还是很好的。讲人家作秀的人,不妨秀一秀试试,体会体会。

第三,要把公平放在首位。在社会治理中时时处处都要讲公平。不公平的社会其治理结果会事与愿违,越治理越混乱。江苏省高邮有个段子:“领导把我当人看,我把自己当牛干,累死也心甘。领导把我当牛看,我把自己当人看,说什么也不给你好好干。”不论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是它的前身井冈山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都把公平放在突出地位。

从收入分配角度讲,贫富差距大,社会张力就大,从理论上讲社会矛盾必然会一触即发,分配政策上讲公平很重要。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提出“在继续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的分配政策,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中共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中共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共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中共十七大讲“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中共十八大发展到“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中共十九大报告多次强调“公平正义”,并提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不仅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还多次强调教育公平,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随着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建议将“兼顾”两字彻底去掉,将公平放在首位。

二、改进社会治理的方法

为了社会的安定、有序、文明、和谐,中国一直倡导综合治理,既强调社会规范的内化,又发挥外在力量的控制作用。软性的、硬性的,“十八般武艺”一起上。硬性的方法是指政权、法律、纪律;软性的方法有社会舆论、社会心理、风俗、道德、信仰、信念等。多向交叉,多层联结,但是必须明确在社会治理中应以软性为主,硬性为辅。联系当前的实际,本文主要讲三点:

第一,认真学会做群众工作。办事要与群众共商、共建、共享。首先是共商。《管子·君臣上》说,“合而听之则圣”,就是讲的共商。商要真商,不要把共商走过场,不要把共商异化为通知、通报。群众是老师,领导干部是小学生,这个关系要摆正。共商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方能听到群众呼声,方能以百姓之心为心。民粹主义要不得。把反映群众意愿的、不是民粹主义的做法当民粹主义来批判也是要不得的。民粹主义不应成为倾听群众呼声的挡箭牌。

在社会治理中还要加一个“共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姓有责任参与共决。说“人民群众是阅卷人”,就是讲人民群众是有权参与决策的人。有了共决,共建起来才来劲。社会治理中的“共决”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天下治天下”。中共中央三令五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告诉我们,顶层设计离不开基层设计。从基层设计中来,经过顶层加工设计,再回到基层中去检验、落实、完善。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的助手,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春江水暖鸭先知。社会上有风吹草动,社区、社会组织最先知道。之所以把基层组织更名为“社区”,其本意是加速社会治理的社会化。要把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不要等到问题成堆时才去处理,不能不依靠社会组织。社会上有什么创举,也是社区、社会组织最先知道。小岗村按18 个手印时,上级领导并不知道,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社会组织反映到党组织,方才得到安徽省委的支持,包产到户才从小岗村普及到全省、全国。这些年中国的社会组织的数量在直线上升,是天大的好事。从社会主义学说提出者的本意上说,社会主义就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主义,至少在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是如此。无政府主义是荒唐的,“大政府、小社会”的大政府主义也只会增加吃皇粮的人数,加重人民的负担。

建议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做到成年人人人参加五六个、六七个社会组织。这样,个体社会人有活力,整个社会也才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才会安定、有序、文明、和谐。

目前,我们距离这个指标还有一定距离。我们需要更上一层、数层楼。社会组织不怕重复,重复是为竞赛提供条件,没有什么可怕的。在参加社会组织方面也存在一个不平衡的问题。精英参与的数量过剩,普通百姓参与的数量匮乏。

在强调壮大社会组织的同时,也不能不强调一下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社会组织要写争气篇,克服行政化、营利化、空壳化的毛病。社会组织健康了,方能健康发展。包括志愿者,志愿者组织是“德育大学”,是道德楷模。志愿者不计报酬,作为社会应给志愿者以精神鼓励。大家相向而行,社会风清气朗。

第三,改进对社会治理的评估。不同地区社会治理的水平不会一样高,开展评估会奖励先进、激励后进。这些年来,社会治理的评估理论、评估工作都有长足的进步。评估指标不断完善,正在形成体系。可是也应当看到任何指标都有局限性。人们常讲“人均”,可是在贫富差距大的情况下,“人均”没什么意义。如一家县报写道:“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家家都是张百万。”请问:邻居的百万在哪里?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通用指标要数幸福指数。想不到有一年,用幸福指标把一个有幸福感而少现代化的国家评为幸福之国,引发一场议论。这件事告诉我们,不搞单打一,学会运用多种指标评价社会治理就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这里顺便提两个常被人忽视的指标,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注意。一是自杀率。社会治理工作九九归一是要归到人的生命上。人们往往都想长寿,因此,人的平均寿命就成了衡量社会治理的指标。既然期望长寿,为什么还会有人不要长寿,要自杀?大谈社会治理工作如何如何好,但自杀率升高就说明社会治理一定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自杀率降低,就说明从总体看,社会治理工作有成效。二是精神病发病率。精神病患者大多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这种不期而然的现象加剧,说明社会治理工作一定没有做到家,肯定有漏洞。有人强调精神病有遗传因素在作祟,这个解释不能成立。遗传因素各民族都有,即使把这个因素加进去,精神病发病率也有资格对社会治理打分。上述两个指标就像萤火虫。萤火虫是环保的“1 号评审员”,萤火虫来了,你不用侃侃而谈,就可以说明你那里环保不错。

对社会治理的评估很重要,但是做过了头,评估工作也会因泛滥而成灾。现在某些社会治理的评估工作同其他行业的评估工作一样,正在成为上级向下级寻租、索贿的合法通道,正在为腐败披上华丽的外衣,正在成为强化、固化官本位的发电机。当务之急,是要净化评估,开展对评估的评估,把评估权尽可能多地还给公众。

三、解析社会治理创新中遇到的几对矛盾

为了改革再出发,社会治理不能故步自封,哪怕是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在今天是否能够继续沿用,也要加以分析,而要创新又会碰到一系列阻力和难题。

第一,如何做到借鑒而不照搬?科学社会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无不有一个社会主义本土化的问题。本土化往往被称为本国特色。在马克思时代已经出现过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学说。今天,声称社会主义的国家,声称比社会主义还社会主义的国家,仍是各有各的特色。特色有红色也有灰色,有先进元素也有不先进元素,还有在其本国是先进元素,在别国未必是先进元素。人类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各国有各国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应当冷静地、认真地向各国学习,取各国之长而用之。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真理是具体的,是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借鉴而不照搬是对的。在此国有用的未必适用于彼国。各国有各国的自主权、选择权,谁都不能强迫人家照搬。不过,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对自己不喜欢搬的东西,不喜欢搬的那些政策、制度、做法,不一定要劈头盖脸地批来批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个过程”。前些年批“民主社会主义”,有的地方批得对,有些批判文章似乎也有值得商榷的瑕疵,或多或少犯有倒洗澡盆连孩子也一起倒掉的毛病。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根据“近墨者黑”的逻辑,社区有权建议将犯有“黄毒赌”等行为的家长的孩子送交国家抚养、培养到上大学。他们社会治理的这一条怎么样?倒掉了是不是有点可惜?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弱智儿童至少有三个“妈妈”:生母、老师妈妈、志愿者妈妈。志愿者妈妈常常带点巧克力什么的去看他们,“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个似乎也不能倒掉吧!

第二,如何处理“稳”与“进”的关系?在社会治理中强调“稳中求进”是合乎规律的。没有站稳如何前进?

社会治理应当是“稳中求进”与“进中求稳”相结合。在社会治理滞后时应突出“进中求稳”。“进中求稳”是动平衡,陀螺转得越快则越稳。当然,办事要量力而行。但是,在“量力”时还有个按比例的问题,有个加权多还是少的问题。如今维稳的费用很高,能不能降低一点呢?粗看是不可能的,如能细致分析一番,找一找不稳的原因,就会认为是可能的。有些地区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不公平、不充分。无情的规律告诉我们:民足则怀安。把社会保障提高一分,不稳的因素就会减少一分,维稳的费用也就可以相应地减少一分。这就看是选择良性循环还是选择恶性循环了。我们正在开展的精兵简政,便是选择了良性循环。把资金用于扶贫、用于民生,尽快跨过民生这个坎儿,政权必然稳如泰山。“简政”换来了“拥政”,“进”转化为“稳”。

第三,如何处理“透明”与“保密”的关系?在社会治理中要保护公民的隐私。对群体之间的矛盾也不宜和盘托出,否则变成了挑拨离间,该保密的还要保密。社会治理还应当坚持多做少说,但是少说不等于不说,该说的还是要说,我们要大声疾呼:增加透明度。透明是为“共商”提供议题,透明是调整共建速度和提升共建质量的前提。透明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是对公众的监督权、发言权、参与权的真诚。透明对参与者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享受。透明还要求讲究透明度,要透到清澈见底。透明要及时,第一时间透明才是中共中央讲的人民至上。

透明是领导者应尽的职责。透明是自信,既是对社会治理理论的自信,也是对社会治理方法的自信,一句话,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同时也是对自己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的自信。透明度与胸襟的开阔度成正相關。透明是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豁达大度。反过来说,不透明是堵塞言路。不一五一十地透明等于把批评权拱手交给不三不四的外人来歪曲事实。表面上看,是不让不怀好意的人抓住把柄,殊不知在信息化时代,不透明实际上是向不怀好意的人“暗送秋波”。“大道不通小道走”是信息传播的规律。大道不通在小道上走时一定会走样,这是用心理学验证过的又一规律。我们怎能甘心让人家歪曲呢?

近年来,我们不断发布白皮书是透明度不断加强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建议今后继续加大透明度,让社会治理更加阳光普照。

社会治理历来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大课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结题的。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界要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畅所欲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二字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沃土。《共产党宣言》发表170 多年了,要弘扬《宣言》中的精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述。把马恩的思想运用到“改革再出发”的实践和讨论中去,从而提炼出先进的社会治理理论,推动社会治理成为“强起来”的中国的强中强。

(作者系民进中央原副主席)

猜你喜欢
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面对『不公平』的正确姿势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不公平”的比赛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
破难题 促公平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