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论述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底线思维便是其中之一。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底线思维对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底线思维 生态文明建设
一、底线思维的内涵
底线思维原本是指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思维技巧的思想者在做某一件事时,会认真计算風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接受这种情况并努力采取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而这里我们要探讨的底线思维是党代表人民治国理政过程中所体现的五大思维的一种(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从一开始就蕴藏在中华文化的智慧之中。古语常言“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礼记·中庸》也曾说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就是想要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能够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与可能发生的危险,采取措施做好准备工作,不管发生什么,都能从容面对,避免危机或者将危机降到最低,来达到最佳的结果。反之,就会陷入危机,做事也会失败。底线思维从哲学意义来说,就是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底线就是不能越界的红线,是警戒线。一旦越过底线,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物的性质就会完全改变,产生不好的结果,出现不可估算的危机,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
“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是底线思维的基本要求,告诉人们,做一件事,从坏处准备,有备无患,处变不惊,从容执着,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有三层含义,一是坚守底线不愈越,不过红线,不踩雷区;二是培养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三是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的关键,就是把握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折点,控制事物的性质向良好的方向前进和发展。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也就抓住推进事物前进的动力。同时,底线思维也要求为人处世,必须坚守底线,守好自己的底线,不能越红线,踏雷池,抛弃自己最后的人格和良知。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底线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底线呢?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生态红线,也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底线首先指的是一条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内的决不可逾越的警戒线,即“生态红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尽管“十二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各类环境污染的问题依然不容小觑。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一旦超出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生态红线是“关节点”、“临界点”,一旦越过这个点,就会产生不可控的可怕风险。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敢于作为、有所作为,全力做好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全力打造并守护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否则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非但不能扭转,也必将危及到生态安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以底线思维建设生态文明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生态环境,期待更干净的和清洁的空气,对环境要求更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主张经济建设的同时,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像以前一样用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比仅是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全国各地的殷切期望。”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受到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生态环境。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底线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生于自然,养于自然,最终也会回归到自然。对于生我们养我们的大自然,应该报有热爱感恩之心,懂得回馈自然,自觉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而不是一味的向自然索取我们所取得各种资源,破环我们的家园。“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环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味破坏自然终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人也不能长久的生存和发展。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底线,一方面要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的主观情感,促进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另一方面,也强调自然的重要性,重视对自然的回馈和保护,寻求人与自然合作共赢,共同生存的理念。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将以前那种人是自然的主人的落后思想摒弃,设身处地的为自然考虑,自觉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寻求长久共生之道。
用底线思维思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就要积极考虑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与国家制度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寻求建立一个能够刺激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的生态建设,更好地建设国家的健康的循环的生态文明体系。
四、小结
底线思维技巧的运用体现在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坚持运用“底线思维”来贯彻执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这是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李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