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露明
【摘要】古代文人士大夫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是连接皇权和老百姓的桥梁。有名门望族子弟,亦有寒门逾金榜之人。因此受家传文化知识的熏陶甚多,闲暇之余吟诗作画以为消遣。具体渊源无从可考,但是文人画是当时文人生活的具体体现,让现代人了解了古人的思想境界以及社会生活等等。本文通过从历代文人社会生活当中探究文人画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文人画 文人生活 历史
【正文】
何谓“文人画”?陈师曾说过:“文人之画不在画里考究艺术功夫而在画外看出文人所思所想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就是画里面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专在画里面考究艺术上的工夫,必定是画之外有许多的文人的思想,看了一幅画,必定使人有无穷的感想,这作画的人必定是文人无疑了。
一、文人画的起源及发展
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士人的文艺生活丰富,汉隶由此诞生。而且张衡、蔡邕皆有画名。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故文人画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使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 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
宋代版图虽然未完整统一,但是就文人画的发展确实兴盛一时。这或许从宋太祖赵匡胤的抑武扬文的国策有关吧。故有宋以来文人学子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很高,生活与艺术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书画艺术亦是得到长足发展。到宋徽宗时代更是从官方认可了这一行为,宣和画院的成立即是明证。赵佶本人更是亲自操刀为画院诸学子担当教师之职。
元代文人处境相当卑贱,文人士大夫放弃仕进,疏于人事。在宋代主要作为仕宦文人业余文化生活的文人画,除以赵孟頫为代表的仕宦画派外,更多地转入在野文人手中,成为他们超越苦闷人生重返自然的慈航。
明代初年画家分为两派:一派始忠于宋元文人画的传统;另一派是复古派,即明初复兴的皇家画院中继承南宋“马夏”院体山水画传统的戴进、吴伟等人。但“吴门派”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扫除了“复辟”的“院体”画,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
他们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敏感或切身体验到仕途的险恶,于是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们尚意趣、精笔墨、继承“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
清代到文人画鼎盛的时期,涌现了诸多顶极文人画家,如八大山人、石涛等。身为明末遗民,他们在书画中寄寓国破家亡之痛,八大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造形夸张,意境冷寂。石涛努力体察自然,鄙视陈陈相因,亦步亦趋的画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法自我立”,面向生活。他的主张对后世的“扬州画派”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民国时期的文人画受历史时代的变化影响,继承了晚清的文人画的特性,诸多皇室贵族亦加入其中。但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人士大夫群体随着历史的变迁却也近消亡。
建国后至今传统意义的文人画已经淡出书画界。文人画在当下的尴尬地位和日渐衰弱的局面已经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复兴传统文人画任重道远。
二、文人生活中的文人画
古人的生活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志,尤其是科举考试的推行,让众多寒门有了考取功名之希望。古代生活当中不像现代有诸多电子产品,只有以读书为乐,故古人对于笔墨的热爱近于痴迷。除了读书当然还有和笔墨相关的活动,那就是练字和画画了。所以其生活当中渗透进笔墨的元素,那么骨子里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思想就会一并反映到其书画中。而且犹以文人画为最。敦煌壁画里就有很多文人画在其中,有反映地理状态的五台山地图,亦有反映古代生活起居的画作等等不一而足。当然是无法把文人画从众多的传世画作中单门摘取出来。
对于文人画有确切定义的就是苏轼的“士人画”之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东坡题跋·跋宋汉杰画》)。因此北宋文人绘画的题材也多从生活中取得,多倡导绘画的逸格,强调绘画的韵致,以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苏东坡生活的时代正是重视士人的时代。所以在他生活的整个历程当中充满了起伏。由出仕到重用再到被贬谪,从仕历程贯穿了他的生活的大部分。所以他的画受到他生活的影响自是很多。人谓宋人书法“尚意”,笔者认为其画作亦是尚意之表现。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寥寥的数笔却把枯木、怪石和竹叶完美统一。与其表兄弟文同互相影响开创了开创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画题材。故文人画体现了苏轼的政治生活的得意与失意,枯木竹石萧索,正印证了其被朝廷贬谪的境遇。但是枯木又意寓着一定会逢春,也是东坡先生对于未来君主会重新启用他进入政坛的渴望之心。
从王摩诘向往田园山水之乐趣的崇尚隐居的理想文人生活引入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创作;苏轼、文同、李公麟、米芾、蔡襄等的尚意文人生活进行简洁意蕴的绘画创作。赵孟頫的以宋皇室后裔入仕元而表达内心苦闷的画作……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特别注重“境界”的营造。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也就达到了“气韵生动”的目的。所以文人画是这些文人内心世界以及生活的反映。所谓“境界”,指的是书画家通过笔墨语言所创造的一种 气象,一种意境,一种格调,以及品赏者通过精神体验、主观感受而感受到的精神高度。文人生活的必需品是笔墨纸砚,所以有宋以来有苏易简《文房四谱》、米芾的《砚史》行世。明代亦是如此文征明及其子孙几代均有画作传世,其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就是体现文人生活的最好诠释。因此文人画的产生与文人生活密不可分,文人画是文人生活之一部分,正因为文人画的出现和流传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生活的状态,也深深影响了历代仕子。
【结语】
文化画的产生离不开文人生活的具体环境,每一个历史時期都会出现不同类型和题材的文人画作。文人画作以物喻景抒情,最终一些特殊的绘画类型被视为文人题材,比如四君子之梅兰竹菊是文人画的常客。在山水画领域亦有该种文人气质的体现,因此不同时代,不同的生活状态造就了文人画和文人生活是无法剥离的,各类题材的文人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才流传至今展现在今人面前。
文人画还是必须按照上述所写的基于自身的生活形态,以书法入画、以诗境入画、以儒释道入画,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笔墨基础上可以借鉴和吸收新的技法和理念,更加完善地、全面的继承传统上创新,在创新中完善自我,让中国传统文人画走到更好,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