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化与经济互为表里,相互作用。每一种文化都需要特定的“物”作为联系依托的纽带。对于朝鲜半岛,乃至于东北亚而言“明太鱼”就是这样一种存在。“明太鱼”打破了普通食材的刻板印象,而是作为朝鲜半岛的一种象征符号而存在。
【关键词】 文化 明太鱼 朝鲜半岛
“明太鱼”作为东北亚海域内的一种生物,更是一种具有朝鲜半岛文化表征的生物,同源异流一直被用来描述朝鲜半岛与中国境内朝鲜族的关系,而“明太鱼”在不同场域下的食用与表征含义则以文化的形式将二者紧密联系。民族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智慧和适应策略的体现,又是这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
一.明太魚的前世今生
“明太鱼”的名字即使是朝鲜初期,也没有明确看到文献记载,只是在《东国》中,“咸镜道”的咸镜道京城和明川的土山造申证,才出现了被推定为明太鱼的鱼名。相传在600多年前的高丽时代,明太鱼在江原道称之为“从北海来的鱼”即“北鱼”。当时,在江原道沿岸抓了很多这种鱼,古代人们因迷信认为“没有名字的鱼”是不祥之物,不能被食用的,所以当时没有人敢食用,因此明太鱼渔业也没有发展起来。后来,在咸镜北道朝鲜中叶岭东的明川郡有一个渔夫,有一天他抓到了这种不知名的鱼,他就把鱼给了在衙门厨房工作的朋友。这个朋友就用这条鱼为来办公的观察使做了一道菜。观察使食用后觉得这鱼的味道很是鲜美,便问这条鱼的名字,可是在场没有人能回答出来。于是观察使就把所在辖区明川郡的“明”字以及捕鱼渔夫的姓氏“太”字合在一起给鱼命名。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打捞这种不知名的鱼,并称之为“明太”。“明太鱼”的名称的通用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二.明太鱼漫长的旅行
延边和龙、龙井是明太鱼全球的加工基地。这些鱼来自遥远的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他们不远万里,被运到和龙、珲春等地进行加工,又被销往朝鲜半岛,由于日本人喜食新先鱼籽也有少部分明太鱼被销往日本。这种明太鱼早期是作为“礼物”从朝鲜半岛流动到了中国东北,。由于日本海的明太鱼捕捞过量,加之全球变暖,致使日本海的明太鱼资源急剧减少,俄罗斯占尽了天时地利,成为了世界明太鱼捕捞大户。正是由于这样的供需模式,让延边成为了“两头在外”型加工产业,也是这样的供需模式让明太鱼历经了一次漫长的旅行。
明太鱼首先从鄂霍次克海或白令海出发,在俄罗斯经过简单的分拣、冷冻和包装,就乘坐着巨大的游轮抵达了中国大连港,随后乘坐着公路运输抵达延边,由于俄罗斯的天气不适合明太鱼晾晒、无法完成自然的冷冻-解冻使明太鱼肉质松软的过程,而朝鲜半岛虽然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但是却由于高昂的用工成本无法完成明太鱼的晾晒与加工,所以这也是明太鱼在这次旅行中历时最久的地方,抵达延边的明太鱼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冷冻或晾晒后,再次通过延边的珲春港,运送至朝鲜半岛与日本,进入到市场进行流通,便完成了它这一次漫长旅行的使命。
三.餐桌上的明太鱼
韩国歌手姜山爱有一首歌曲叫《明太》,歌词大意是“明太鱼的鱼子可以做明卵酱,内脏可以做肠卵汤,鱼嘴做鱼嘴酱,眼睛烤下来下酒,肉煮汤,油入药”,正如歌词所述,明太鱼就是这样一种全身皆可食用的鱼类。
明太鱼是朝鲜半岛最爱食用的鱼类,由于我国东北的朝鲜族与朝鲜半岛是同源异流的文化、饮食圈,所以也酷爱食用明太鱼。但与朝鲜半岛食用方法略有不同,朝鲜半岛主要是食用干太作为下酒“小菜”,生太做汤饭、而中国的朝鲜族则将明太鱼变化出近五十种方法,但是最让人无法拒绝的当属黄太。首先将生太清理干净,挂在风能吹到的地方,冬季的韩国,气温足够冷,明太鱼晚上被冻上而白天又能融化,明太鱼经过这样反复冷冻-解冻的一个多月,肉质才能变得松软且有韧劲的口感。将整个明太鱼干撕成一条一条的形状放嘴里嚼,满口生香。而中国境内则是10月份,前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和龙,龙井的国道上便可以看到高高的松木架上挂着一条条明太鱼屹立在延边大地的明太鱼晾晒场。晒干的明太鱼可以撕成丝蘸酱吃,其余各个部分可以做成鱼头泡饭、鱼皮包饭、明太鱼子汤,辣炒鱼杂等等。中国的朝鲜族经过煎、炒、烹、炸、炖、煮、烤一系列工序,不仅将明太鱼吃出了花样,甚至将明太鱼变成了一种饮食文化。最有名的当属延吉市画图明太屋,画图明太屋成立于2004年,产品以明太鱼和烤贝为主,该公司各连锁分店已遍布延边各个地区,并且成功向中国其他城市辐射,现已有店铺延吉16家、大连、上海、营口、韩国各1家,形成了特有的“明太鱼”饮食文化。
然而,明太鱼对于整个东北亚的饮食影响远不仅仅局限于朝鲜半岛。日本人也食用这种叫做明太鱼的食物,日本人常说的明太鱼籽便是明太鱼子,明太鱼籽经加工后形成辛味、辣味、甜味、咸味等不同口味的明太鱼子,成为配餐作料在日本人的餐桌上享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俄罗斯人们食用明太鱼可谓简单粗暴,我们吃到的“无头”明太多由俄罗斯进口而来。由于喜食西餐的饮食特性,俄罗斯人打捞明太鱼后直接在渔船上除去鱼头鱼内脏进行冷藏,或是将明太鱼搅碎做成肉糜,这种鱼糜便成为了许多鱼肉制品的原材料,如蟹棒、鱼排、关东煮等,这些肉制品都是朝鲜半岛的明太鱼在俄罗斯的另一种存在。
一条明太鱼就是这样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在餐桌上,联系着东北亚地区的日常饮食。
四.游在仪式场上的明太鱼
尽管少数民族的鱼文化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体系,但都离不开“神化”这一特点,将鱼视为赋予生命的生物便有了图腾崇拜;将鱼视为预测吉凶、旱涝的手段便有了鱼卜、祭祀。除此之外鱼文化不仅仅作为文化也是与经济相辅相成的一种社会存在,对经济产生了一种良性拉力。
在韩国人的国民文化中,萨满教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萨满可以祈福祭天,驱妖伏魔。明太鱼与韩国人的祈福信仰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婚丧嫁娶中不可或缺的“食材灵物”。与明太鱼有关的民间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并影响着中国的朝鲜族。
古朝鲜时期,先民认为为表示对神明祖先的尊重,祭奉献给神明的祭品必须全部可以入口可食,禁止扔掉任何部分。而在朝鲜半岛的鱼类中只有明太鱼完全符合这种苛刻的条件,所以,每逢祭祀节日,特别是清明节,明太鱼就扮演着一种“沟通神明”的角色进入到朝鲜族的社会当中。清明节虽然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演变,但是它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却并未发生实质上的变更,无论是何时、何地它所要表达的主题都是对逝者的怀念与敬畏,表现在朝鲜族社会中便是“上坟”这一习俗。古语曾说过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朝鲜族由于地域分布的不同,对于清明节上坟的风俗也会略有不同。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祭祀,最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种仪式便是祭祀仪式结束后与逝者共食祭品,这些祭品均为冷食,其中明太鱼营养价值高,食用后可强身健体,且品相较好又没有鱼的腥臭味易于长期保存,所以明太鱼成为了祭祀仪式中是不可或缺的“灵物”。人们通过食用“供果”来沾染祖先或神灵的灵气为自己祈福,渴求祖先的庇佑,因此在朝鲜族的祭祀活动中“明太鱼”起到了沟通神灵的作用。
除此之外,明太鱼还扮演着辟邪“灵物”的角色。明太鱼长着大眼睛大嘴巴,朝鲜半岛的先民认为它在水里能看得到很远,可以听到任何声音,自然拥有可以在大海中阻止各种灾祸的能力。所以朝鲜半岛的人们在选定坟场或是新买了宅基地之后,会在地底下偷偷埋上干明太鱼。新置办了办公室或是乔迁新居时,要举行个仪式祈求平安富贵,之后在门口或是门廊内挂上一串儿用绳子穿起来的干明太鱼,以此来阻挡瘟神进门。
朝鲜半岛对萨满文化的的崇拜,使得朝鲜半岛的人们相信神灵的存在。明太鱼在朝鲜半岛的社会中不仅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灵物”。这种“灵物”的灵力来源于整个社会对于神的敬畏。
总 结
明太鱼在东北亚地区的漫长的游历,标志着明太鱼已经不仅仅是东北亚海域内的生物,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表征符号。东北亚地区人们对于明太鱼的不同饮食方式从侧面展现了不同社会的气候环境与民风,朝鲜半岛居民不善于炒菜,喜饮酒,明太鱼则以干太,下酒小菜呈现;日本人喜食酱料,生鲜,明太鱼则以明太籽酱呈现,俄罗斯人喜食西餐,明太鱼则以肉糜的方式呈现。
也是这样一条鱼将朝鲜半岛,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紧密联结,俄罗斯海域捕捞,中国境内加工,出口销售朝鲜半岛的方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明太鱼“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模式。所以,明太鱼对于朝鲜半岛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更多的是形成了一种专属于东北亚地区的“明太鱼”文化。
【参考文献】
[1] 潘朝霖.水族鱼图腾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1(3期,總65期)
[2] 张国强.韩国南海岸别神祭.[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卷5期)
[3] 宁波.影响鱼文化的主要因素.[J].中国水产.2008(3期)
[4] 钟珂.京族鱼文化在哈节中的表征与传承.[J].河池学院学报.2010.8(30卷4期)
[5] 徐万邦.赫哲族鱼文化.[D].中央民大.2011.8
[6] 吕俊梅、郭晋勇.哈尼族与日本关于鱼的文化对比.[J].红河学院院报.2013.10(11卷5期)
作者简介:崔金南,女,延边大学国际研究生学院2017级,研究学科:民族学,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