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8年金融危机后,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下调利率水平以刺激经济增长,本文旨在研究低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笔者选取了储蓄、投资、产出三个指标,先结合日本分析低利率对这三个指标的影响,然后运用可视化处理、回归分析等方法具体分析了低利率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实施利率政策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低利率政策 经济增长 日本 中国
利率作为一个重要金融变量,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利率政策作为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愈加频繁的使用。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零利率时代,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美联储将利率水平降至极低的水平,尽管2016年美联储上调了利率,但仍处于低利率水平。继美国之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调低了利率水平,希望运用低利率政策加快经济复苏,但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复苏乏力。本文从利率的角度出发,研究利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丰富利率政策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对利率政策的研究,总结经验,有助于为实施我国利率政策提供借鉴意义。
1.低利率政策对日本经济影响分析
1.1低利率政策对储蓄的影 [1]
日本存款利率和CPI呈现相似的变化过程,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80年1989年快速下降,1990年后经历了短暂上升后又继续下降。结合存款利率和CPI的数据可计算得到实际存款利率,可以发现日本实际存款数据自20世纪80年末期一直处于低利率水平。
日本社会总储蓄率在1980年到1990年间呈缓慢上升趋势,1990年到2010年日本社会总储蓄率是下降的。1980年到1990年日本实际利率水平降低,致使国内总储蓄率上升,但1990年后日本国内存款利率依然在下降,并且降至零利率水平,可国内总储蓄率却不增反而降低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均收入还处于相对低位,到90年后日本人均收入水平已经增长至很高的水平了。如图2,在1980年到1990年期间,日本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利率下降,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应起主导作用;而在1990年后日本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增长至很高的水平,加之CPI几乎为零,所以人们不用为未来的生活担心,故此时低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占主导。
根据以上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即当一国收入水平较低时,此时收入效应占主导,低利率会使储蓄率增加;当收入水平较高时,替代效应占主导,低利率使储蓄率水平降低。
1.2低利率政策对投资、产出的影响[2][3]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越低,投资水平越高。
上世纪80年代,日本降低利率,国内实物投资增长速度呈上升趋势,而在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尽管日本利率降到了极低水平,实物投资增长速度却在下降。这是因为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国内过度投资,经济泡沫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产品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所以在这段时间尽管日本国内利率水平很低,但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实物投资呈现下降的趋势。在1981年到1989年间贷款利率和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增长率是反向变动的,即贷款利率越低,固定资产增产速度越快;在1990年到2007年,贷款利率保持低水平,而固定资产整体呈下降趋势,如图3。
增长。如图4所示。显然1981年到1995年低利率政策促进了日本GDP的增长,但1996年到2006年尽管实行低利率政策,但GDP并没有增长。究其原因是因为1996年之后日本经济陷入“凯恩斯陷阱”,低利率政策无法促进产出增长。
笔者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后认为,短期低利率政策可以促进投资水平,但长期低利率政策将导致过度投资,市场将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商品供过于求的局面,此时受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低利率已经不能刺激投资增长了。
2.低利率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
如图5,计算实际存款利率的平均值,得到-0.27%,可见中国长期利率水平为负。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利率水平,但总体上实际存款利率维持在-2%左右,实际贷款利率维持在-1%左右,由此可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际利率水平为零。
2.1中国低利率政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4]
图6给出了1981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率的图形,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点:一.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率都呈上升趋势;二.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上升的速度要快于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率;三.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率波动更大,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较为平稳。
针对上述三点,可作如下解释,首先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低利率政策促进了居民储蓄率的上升。上文我们通过分析,,日本在1980年以前主要发生利率变化对储蓄的收入效应,使得日本在1980年以前居民储蓄率呈上升趋势,当前,以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我国采取低利率政策同样也是对储蓄的收入效应起主导作用,所以我国居民储蓄率是上升的。其次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用于衣食住行的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就低于农村居民,所以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自然上升的快一些。第三,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当遇到突发事件时会引起储蓄率的大幅波动。
上述分析表明,低利率政策能夠促进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但是对不同收入群体储蓄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群体收入水平越高,低利率政策对该收入群体储蓄率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储蓄率也越平稳。
2.2中国低利率政策对投资、产出的影响
中国的信用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都不健全,加上长期受中国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低利率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很小。在我国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中,低利率政策降低了资金成本,促进了投资水平,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中国GDP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增长,经过30多年的发展,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GDP增速自1994年后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如图8,低利率带来的过度投资以及投资效率低的问题日渐凸显,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增长。
下面通过模型实证分析:
式(1)中c为常数项,GDPR为GDP增速,R为利率、CL消费水平、IS为产业结构,为待估计参数,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由于本文采用的均为比率数据和增长率数据,故不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
由表1可知所有变量均通过至少10%的显著性检验,利率的系数为-1.1455,在1%的置信区间上显著,表明低利率对我国经济增速起到较大的阻碍作用。
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GD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第一,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大,但是地区、城乡之间差异巨大。第二,我国长期采取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第三,一些中低端制造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高端制造业发展缓慢。
3.政策建议
3.1实施低利率政策的同时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补贴或采取阶梯税制,缩小收入差距
低利率政策能够促进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但是对不同收入群体储蓄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群体收入水平越高,低利率政策对该收入群体储蓄率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因此在实施低利率政策的同时,运用财政政策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补贴性收入或采取阶梯税制,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能够缩小不同收入群体间得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公平。
3.2灵活运用利率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低利率政策能够促进投资增长,但是仅仅依靠市场的作用,会导致投资结构不合理。当前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并且提供了群社会50%左右的工作崗位,但是我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都流入了国有经济中,而民营企业得到的信贷资金不足10%,所以民营企业对资金的运用效率要远高于国有经济。仅仅依靠市场来分配资金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或者改革国有企业,引入民间资本,提高国有经济对资金的利率效率。
3.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取得巨大进步,但是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我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逐步向绿色发展的方式转变。虽然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我们制造的都是一些中低端产品,高端制造业发展缓慢。我国经济要向更高层次发展,现阶段应鼓励创新,发展高端制造业,逐步向“创新工场”迈进。
【参考文献】
[1] 焦艳.长期低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日本为例[D].山东大学,2010.
[2] 高秀平、周卫.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人为低利率政策及其影响[J].环球金融研究,2000(04):28-31.
[3] 满雪茜.日本零利率政策及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4] 陈涛.论利率政策与货币供给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S2):66.
作者简介:李浩(1993-),男,湖北孝感市,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30073,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建设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