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兰义 熊健益 刘媛媛
摘要:新时代下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要全面建成“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必须对现行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文章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方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视角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为深入研究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 测度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涵
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具有一致的方向。国外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著名的有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72)与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1940)发现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移动的一般规律: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美国经济学家罗斯特(w.w.Rostow)(1971)认为主导产业迅速扩大,能够在整体上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动。Gereffi&Tam(1998)将产业变动升级定义为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化的过程。Humphrey和Schmitz(2002)将产业变动升级划分为以下四种:流程的变动升级、产品的变动升级、功能的变动升级以及部门间的变动升级。
国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时间较晚,国内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概念。周振华(1992)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有两个方向构成:高级化和合理化。产业结构实现从低层级向高层级方向的转化过程即是高级化发展,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质量即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苏东水(2015)在《产业经济学》中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定义:对相关政策制度进行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优化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张立厚等(2000)认为,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最优。张复明(2011)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由单一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部门向多元的、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的行业部门发展的过程。顾翔(2012)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在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路径规律的前提下,借势科技创新及技术进步,带动产业结构的整体素质及效率由低向高不断演进的过程。张立群(2015)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合理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率,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使产业结构沿着由低到高的路线发展。龚仰军(2002)在其著作中将产业结构定义为经济活动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联系,主要由产业构成、产业发展水平和技术联系三方面构成。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居民消费、产业政策、金融支持、技术创新、对外贸易、城镇化率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国外学者Markusen(1999)以捷克为例,发现外商投资通过与母国企业的联系带动了捷克的产业结构优化。Michael Porter(2000)提出产业结构的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Asgan、Nagamatsu(2003)认为R&D活动、创新技术溢出效应能够使日本高科技进步,从而加速日本产业结构实现变化。Katsu moto、Watanabe(2004)通过对1983-2003年间100个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国家的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Ciccone和Papaioannou(2009)旨出.人力资本积累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决定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速度及效果。Farla(2015)认为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可以产业结构高级化。
国内学者张延平等(2008)认为区域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唐德祥等(2008)通過实证得出R&D支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韩永辉等(2017)研究发现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王英等(2014)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马子红等(2017)认为人口老龄化不仅阻碍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限制了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转型升级。昌忠泽等(2018)刚研究发现信息技术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张林(2018)研究发现金融服务和财政服务都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财政服务的影响作用更显著。刘宛展等(2015)研究认为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显著,东、中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为正.而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为负。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方法
国外对产业结构变动和升级的判断倾向于“比较法”。主要分为三种:
一是“标准结构法”。该方法根据钱纳里计算得出的标准值,将一国的产业结构水平与其作比较,以此确定该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如钱纳里(1989)旧。
二是经济发展阶段判断法,该方法以理论为前提,以实践数据为基础,将一国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然后根据比较国的经济特征判断该国经济发展处于哪一阶段,以此衡量该国相应的产业结构水平,如Rostow(1960)。
三是“相似系数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1979)提出,将本国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国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此确定本国产业结构水平和高度化程度.如武定军等(2015)。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测度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水平,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等。如宋国字等(2005)、刘育男等(2009)、刘淑茹(2011)、邢苗(2017)。二是模型法,从多因素角度看主要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模型以及数学模型等,如潘文卿(2002);从单一因素角度看主要运用产业年度变化失衡指数、结构年均变动值、More结构值、产业结构超前系数等。如李宝瑜等(2005)、谭晶荣等(2012)、唐辉亮等(2018)。
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视角
从国家层面相关研究看,赵婉好等(2016)以美国和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经验为借鉴,认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应该以金融政策为支撑。郭海霞(2017)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对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从各省份相关研究看,宁艳丽等(2006)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山西省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探析与研究。姜睿清(2013)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研究江西省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升级问题。李燚等(2017)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江苏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马喜妹等(2017)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提出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主要侧重金融发展、贸易开放程度、对外直接投资三个方面。
五、研究评述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证都已比较成熟,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
1.综合测度的相关研究较少,缺乏综合全面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多种多样,少数学者主要进行理论研究,大多数学者是通过实践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而大部分实证研究的探讨角度都以单因素指标作为评判标准。虽然单因素指标的测度方法更具针对性,但将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评定方法更为全面。
2.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的研究较少。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宏观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和变化,不同区域、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特点和现实基础不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律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过程中,评价指标选取不仅要考虑代表性和综合性两方面,还要遵循宏观经济趋势,突出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特点。
3.从目前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看,目前还没有学者基于新时代背景和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对某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系统地测度研究。毫无疑问,这种研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