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柏灿
在杜甫的“药生活”中,有一味中药不得不提,那就是黄精。杜甫曾多次在诗歌中提到黄精的作用,如《丈人山》里赞誉它“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杜甫在《太平寺泉眼》里写下“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甚至在大雪封山的寒冬、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他依然不忘用黄精果腹,一句“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二》),道尽大雪满山,黄精难觅,空手而归的无可奈何!
这不禁令人好奇,黄精究竟是怎样的一味中药,令杜甫如此钟爱?
关于黄精,宋代的《稽神录》里记载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临川有一富豪生性残暴,常虐待下人。家中一婢女不堪忍受虐待,负气逃入深山之中。因饥饿难挨,只能拔溪边的一种野草充饥。开始她觉得这野草味道不错,甜滋滋的,能填饱肚子、消除口渴,于是就天天把这种野草当饭吃。
一天夜晚,她坐在大樹下休息时,听到草丛中有声音,以为是野兽要伤她性命,恐惧中纵身一跃,居然一下子腾空上树。待到天亮,她觉得可以下来了,不自觉中双脚已经轻快着地。如此矫健的身手让她一直能躲避主人的追捕,直到数年以后,她被设计捉住。经仔细询问,人们才知道,这些年她在吃黄精。
尽管吃黄精后身轻如燕,能飞檐走壁只是一个传说,但现实中,它确实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
杜甫患有很严重的消渴病,在其诗中几番提到此病,如“消渴今如在,提携愧老夫”“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等,无不表达了诗人饱受消渴病折磨的痛苦。
中医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虚津伤,病变部位以肺、脾(胃)、肾三脏为主,其临床表现以口渴多尿、消谷善饥、形体消瘦为主。治疗上以补益肺、脾、肾三脏为法则,黄精恰好具备这种功效。
黄精属于百合科植物,入药部位为根部,味甘、性平,归肺、脾、肾三经,能够补气养阴、润肺健脾补肾,非常适合消渴病的肺燥、脾虚、肾亏,为治疗消渴病的要药,无怪乎杜甫对黄精情有独钟。
当然,黄精历来被当作延年益寿之药,不仅仅因其能用于消渴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它在延缓衰老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引起衰老的原因有很多,但从本质上讲主要与人体的功能减退、代谢下降等因素有关,其中精血亏虚是根本,脾肾两亏是关键。
人到了中老年常表现出一些脾肾两亏的症状,如腰膝酸软、腿脚不利、须发早白、牙齿松动、性能力下降、消化功能减退等。因此,健脾补肾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并能治疗一些老年性疾病。
难怪杜甫会寄希望于黄精来“扫除白发”。而且黄精药性平和、不温不燥,最适合平补。因此,黄精可以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