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徐敏 卢红艳 陈强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由D~K血清型沙眼衣原体感染人泌尿生殖道粘膜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 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盆腔炎、异位妊娠和不孕不育症等,也可通过产道传播,引起新生儿眼结膜炎和肺炎等[2-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早已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报告和监测[4-5]。北京市自2008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列为单独的一种性病进行监测,填报于“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栏目中(之前报告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现将2008-2017年北京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趋势和特征分析报道如下。
1.1资料来源 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北京市各医疗机构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按报告地区、终审日期、已审核三个条件查询并下载2008-2017年所有的新发病例数据。人口学资料来自于北京市统计局。
1.2诊断标准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制定的诊断标准[6],2016年11月29日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513-2016)。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07和SPSS l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2.1流行趋势 2008-2017年北京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χ2=630.59,P<0.001),其中,2008-2012年上下波动,2013年起逐年上升,至2017年升到最高,为8.73/10万,最低年份是2010年,为2.95/10万,年均增长率为10.18%(表1)。
2.2人群分布特征
2.2.1性别分布: 2008-2017年,男、女性分别报告3 705和5 251例。 男性十年间疫情比较平稳,报告发病率在2.44/10万~5.86/10万之间波动,年均增长率为4.23%;而女性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幅度较大,由2.62/10万升至2017年的11.74/10万,年均增长率为15.31%。2008-2010年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2011-2017年女性高于男性;尤其近3年女性报告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男、女性各年发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χ2=17.28P<0.001,女性χ2=860.93,P<0.001,表1)。
表1 2008-2017年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10万)
2.2.2年龄分布: 从年均发病率分析,30岁~组最高(13.25/10万),25岁~组居第二位(12.58/10万),35岁~组居第三位(7.79/10万)。除20岁~组外,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以50岁~年龄组增幅最大(17.96%);其次为15~19岁年龄组(11.79%)。男性各年份报告发病率30岁~组均排第一位,25岁~组、35岁~组分居第二、三位;2008-2013年间女性报告发病率前三位分布在25岁~组、30岁~组和20岁~组,2014-2017年的报告发病率年龄分布前三位与男性相同(表2)。
表2 2008-2017年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年龄分布及年均增长率(/10万)
2.2.3职业分布: 北京市所有职业均有病例报告,十年间共报告8 956例,主要分布在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和不详等职业。其中,家务及待业4 084例(占45. 6%),居各职业首位并占有绝对优势;商业服务和不详分别以1 053例(11. 76%) 和1 028例(11.48%) 位居各职业的第二、三位。
2.3地区分布 各区年均发病率,通州区位居第一(13.18/10万),朝阳区(6.86/10万)和丰台区(5.87/10万)居第二、三位。朝阳区发病例数位居第一(2 522例),通州区(1 546例)和丰台区(1 177例)居第二、三位,3个区病例数之和占总病例数的58.56%。平谷、大兴及密云区年均增长率居全市前三位,分别为42.87%、25.88%和21.41%。
3.1据估计,2012年全球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新发病例数为1.31亿例[7]。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2015年新发病例达152万例,较2014年增长5.9%[8],欧洲2004-2013年报告的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增幅高达68%[9]。 北京市2008-2017年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至2017年达最高。朝阳、通州、丰台及海淀4个区病例数之和占全市报告病例数的70.69%,可能与这4个区是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地有关,上述4 个区属于城乡结合部,有大量廉价出租房屋供外来人口居住,应是该病预防的重中之重。
表3 北京市2008-2017年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地区分布(/10万)
3.2性别分布显示,2011-2017年各年女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女性年均增长率是男性的3.6倍。我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报告主要来自于综合医院妇产科、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1],因此,男女性别比的差异可能与衣原体感染检测率有关,女性患者多因孕检和妇科疾病到医院就诊,而无症状的男性则不会到医院检测,从而使得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另外,2017年男、女性发病率比2016年分别增长了63.69%和54.88%,这可能与北京市部分三甲医院近年来开展核酸检测,从而提高了检出率有关。提示在我国开展并推广简便易行无创检测方法,扩大检测面,对降低漏诊率十分必要[10]。有研究表明,85%的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无症状[11],如果不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30%以上将发展为盆腔炎,盆腔炎患者如不治疗,20%将导致不孕、18%发展为慢性盆腔疼痛、9%发生异位妊娠[12]。波兰的一项研究亦认为,慢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13]。2008-2017年,北京市女性20~39岁年龄段共报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数占女性总病例数的84.06%,应重点监测该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另外,降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如年龄、多性伴及避孕方式等对减少女性发病极为重要[14-16]。
3.3年龄分布显示,20~44岁性活跃年龄段发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8.86%,提示该人群依然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另外,15~19岁组年均增长率为11.79%(居第二位),提示应尽早、广泛地对青少年开展性健康教育。
3.4职业分布显示,家务及待业人群发病数占总数将近一半,可能由于该群体收入较低,发病后未及时就医,致反复发病,应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其防病意识,开展针对商业服务人群的筛查,结合艾滋病防控开展干预工作。报告病例中职业不详占居第三位,说明目前该病例报告质量亟待提高,应加强医疗机构性病诊治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病例报告的责任心和获得患者职业等信息的技能。
3.5通州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008-2016年报告发病率处于第一位,2017年位于第二位。可能与通州区紧邻河北燕郊,吸引了很多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和外来人口在此置业,通州区由此承接了大量年轻人就医有关。另外,近几年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聚集了大量农民工及其家属,亦可能导致该病报告发病率上升。市、区两级卫生部门应加强通州区性病防控措施的实施力度,以应对新的挑战。另外,平谷、大兴及密云区年均增长率居前三位,原因是这三个区2008年发病率低,由于近年来远郊区经济发展较快,加大人口流动,使过去的低发病区报告发病率也开始上升,应关注此动态。
3.62017年,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北京市五种性病中增幅最大的,北京市性病工作年度总结大会上对该病进行了疫情分析,并提出防控工作要点,希望引起各区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建议市区两级卫生健康委加强防治管理力度,各医疗机构提高检测技术能力,国家将该病列为法定传染病进行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