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中小企业是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源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特别是恒丰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来说,发展普惠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既是大局和责任,也是市场和机遇,特别是金融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普惠金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
第一,普惠金融成效显著,正向高质量可持续迈进。经过多年努力普惠金融相关的产品体系和组织体系越来越完善,汇集人群越来越广泛,发展生态越来越健全,普惠金融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感知,从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的数据可以看到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触及面在放宽,从量上来看信贷的投放量在持续增长,从效上来看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以参展为代表的这些商业银行,正在借助场景和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对企业的精准画像,新的风控技术使几分钟审批、几秒钟放贷成为可能。各种线上融资业务更是便利,加大了小微企业的信贷获得。贷款的质量有效提升。最近在整个小微企业贷稳步放量的同时,不良率等一些指标较前期有改善,在国有大型银行的带动下,数据显示前五个月五大行平均利率水平是4.79,比去年全年下降0.65个百分点,他们是我们中小银行追随的标杆。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一系列的阶段性进展,我国普惠金融正在发生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持续的金融服务正在成为可能,普惠金融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金融科技是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核心力量。近年来从PC端、局域网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银行正被数字化、智能化重新定义,流程控制、价值实现都被新的业态重新解构。在变是永恒不变的新时代,银行积极向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移动端做转型探索,并率先用于普惠金融领域,积极利用数据的解析能力,互联的共享优势,移动端的便捷特性,降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交易成本。数字解析和未来通过数字解析服务实体经济是一个潜在的前景。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具体来讲金融科技从三个方面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开启了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一,突破空间阻隔,连通信息孤岛,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传统的银行是做商,主要依托线下的钢筋水泥、鼠标键盘这类网点,以面对面的柜台交易为主,而金融科技让银行可以提供永远在线的金融服务,地面低频服务为云端的高频服务,只要指尖动动,移动金融产品可以实现秒级到账,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前中后台进行解构和再造。实际上因为各个部门设计的逻辑从国外银行到国内银行、从大银行到中小银行都是一脉相承,这一百年没有大的变化,但是金融科技需要重新组织,这对于银行的组织管理是非常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已经实现对小微企业和其他普惠主体的精准画像,在程序实现线上自动审批、智能监测,正在着力解决普惠金融缺信用、缺信息、缺信任的问题,广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接入渠道更广,申请更加便利,信用主体融资难的问题有了新的破解之法。
第二,有效降低边际成本,提升信贷成本的可负担性。普惠金融金额比较小,资质差别比较大。银行传统的放贷成本很高,做10亿元的贷款投放和100万元的贷款投放,其实以前流程差不多,风险控制的责任差不多,那么金融科技可以沿着实体经济的逻辑链条,随着链条跨周期跨行业跨地域挖掘出生产经营良好的企业,实现金融活水的金融滴灌,以此为基础开展的业务都是基于真实的生产和交易,以此为改变开展的信贷,也不需要互联互保,不会形成系统性风险,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降低了银行的信贷成本。另外还要继续自我革新,降低普惠金融的社会成本。
第三,全面拓展风控外延,提升了商业可持续性。传统信贷调查侧重职业、收入、资产、负债等方面,往往都是一些静态的结构性的数据,金融科技可以从更多维度收集客户的非结构信息和动态信息,经常浏览的网站、经常消费的物品、所到之处、所住之店,这些信息可以反应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行为偏好,贷后通过风险工具可以更加精准定义用户的风险状况,实现提前警示,防止风险蔓延。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只有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之路,才能在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的大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商业银行必须扛起普惠金融的政治责任。我们现在在市场提供的服务量占比比较高,超过80%,我们要全面拥抱金融科技,跨越五道关口,提升五种能力。我国金融市场间接融资比重比较高,而且从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短期之内这个比例还会持续。
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首先要跨越政治关口,金融机构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刻理解经济是基础、金融是血脉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对银行的本源、初心、使命做了非常明确的定位,金融是经济的血液,血脉畅通肌体才能有力量,大大提升最后一公里小微经济体的运行效率,让银行与政府、企业、居民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整个经济体变得更加强壮更加有力,这个过程中银行将成为金融方案的设计者和实现者,金融属性趋向模糊,社会属性逐渐凸显。
第二是情怀观,商业银行要担负应有的责任,在政务领域我们要协助政府提升治理水平,树立共治的理念,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社会治理,以“互联网+”推动金融服务与政务服务的融合创新,实现政务服务与金融服务的互相输出、互相融入,做好现代服务的综合服务商。商务领域搭建信息化平台,帮助企业完善产业链,提升價值链,打通供应链,帮助上下游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高投融资、投研产的效率,实现与客户的共同发展。在民务领域,要植根普罗大众,聚焦不同人群在教育、养老、医疗、社保、居住、环境等方面对美好生活的不同向往,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三农低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为全社会共建共享贡献金融力量。
第三是变革观,在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变革中,商业银行必须勇于自我革新,坚定初心本源,加快技术迭代,探索范式更新,率先在金融科技领域特别是普惠金融科技领域实现敏捷获客、敏捷响应和敏捷改进。
第四是普惠观,商业银行要算责任账和社会账,一方面必须坚持先益后利,不追求绝对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另外一方面风险要可控,普惠金融不是慈善不是救济,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借助技術进步,让普惠金融业务产生的收入能够覆盖相应的成本,实现商业可持续,这样普惠金融才有生命力。在科技融合发展普惠金融这方面,首先科技的投入很大,很多互联网企业发展模式和传统银行发展模式不一样,我们要靠自己的资本以本来逐利,但是互联网金融多数靠投入,其科技投入在很短时期内强于商业银行。那么商业银行除了在科技上做好合作,互利共赢,自身也要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而且这块不能记在普惠金融发展成本里面。
第五是生态观,普惠金融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银行、市场主体等多方参与,商业银行要加大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征信、财政、科技等部门合作,按照共建共享的思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打破不同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边界,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协作机制,共同打造合作共赢的普惠金融生态圈。
这是在认识上首先要跨越五道关口,实践中要提升五种能力。
一是批量获客能力,发挥商业银行云端与地面同步服务的优势,特别是通过政策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成批的识别到这些踏踏实实做企业,全心全意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小微企业。
二是提升精准服务能力,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们要善于拥抱万物互联的全新变革,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通过整合政务、商务、民务的这些数据。
三是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风险管理是银行服务中介功能的金刚钻,也是普惠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把握风险实质,有针对性的降低客户的抵押和担保门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激活小微企业融资的内生元素来发挥作用,降低传统风险手段对于小微企业的制约。
四是存量风险处置能力,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较成熟市场还是偏短的,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大于大型企业,在处置不良贷款时,银行仍然面临执行难、核销难、成本高等问题,从当前的实践看,金融科技在降低获客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需要有关部门能够给予政策指导和倾斜,比如对个人不良贷款进行快速核销,尽快让好的企业能够获得金融支持。
五是提升信用惩戒能力,应该说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央多个部委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信用环境也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势头,但是多地仍然存在着恶意转移、隐匿个人和企业资产,甚至一跑了之的现象,这说明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死角,小微企业贷款由于金额比较小,存在立案难的问题,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要发挥金融机构自身的能力和动力,更要发挥金融科技在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挖掘、分析方面的优势,推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大格局,建议相关的司法部门仲裁部门,能够通过开展批量仲裁等方式,提高相应的追索效益。
普惠金融事关全面小康目标,事关经济发展大局,是金融机构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民生的责任担当,金融科技是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最为有效的手段、最为强大的动能,我们要自觉肩负起发展普惠金融的政治责任,以更加有利的举措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要,让普惠金融的阳光能够惠泽万家,普照全社会每一个有需要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