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事管理 高等教育 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
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通过有效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学校有效进行相关的管理,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激励制度在高校中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目前的高校工作中,因为高校相关的管理机制较为落后,并且在高校的管理制度相对较为缺失,对于教师的管理工作无法做到位,这些因素都会使得高校的相关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导致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人事管理水平没有达到应该具有的标准,从而导致大量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建设水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激励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得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被充分调动起积极性,容易导致工作的效率低下,这就使得高校的工作没有能够正常进行,而通过建立起高校的激励制度,可以保证学校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建立比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确落实。
一、激励机制的意义
高校的激励制度可以保证人们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内在激励,在外在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努力,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激励制度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进行更好的自我约束,为了更好的目前进行努力。在激励制度下,人们可以拥有更好的工作目标,从而为了目标去进行自我的提升以及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提高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并且规范好人们的行为举止,帮助提高高校的人事管理机制,提高工作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工作人员可以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可以帮助员工实现更好的创新精神,提升人事管理的工作质量,为高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人事管理现状
在高校的人事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帮助高校进行人事方面的管理,这对于提高高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有较为专业的管理制度,并且建立的流程也需要不断完善。而现在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原有的激励机制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运营维护,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激励机制也没有能够真正起到激励作用,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激励,并且教师本身的需求在激励制度中没有能够得到体现。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与激励制度也没有进行结合与创新,依旧是故步自封,激励制度的有效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激励机制建设存在的缺点
激励制度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得到较为成熟的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励制度相对来说较为落后,而且在进行激励中,高校的认识管理制度以及效率也没有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很多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激励机制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析:
(一)激励手段单一落后
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高校由于自身激励制度建立的不完善,并且因为传统激励手段的限制,在建立激励机制的时候,往往不能建立相应的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往往会较为单一,并且不符合新的时期下,学校老师自身的诉求。高校的老师因为其自身的工作性质以及自身的需求情况,其获得激励的满足点并不相同。但是现在高校在进行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往往只是将物质激励手段作为激励的有效途径,而忽略了教师精神方面的激励需求,这就导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无法获得有效的激励奖励。
(二)激励机制考核原因
激励机制的建立,目的是为了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并激励其继续努力工作,同时为其他员工建立起学习的榜样,提高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激励机制如何有效的建立,并且激励机制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这对于高校人员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基础上,激励制度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但是激励制度中,关于员工行为的考核,以及怎样进行考核等问題,并没有能够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对于员工来讲,其行为并没有得到激励制度有效的激励,这往往会导致学校的教师无法进行高校的工作。
(三)人事管理文化建设的落后
在进行高校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高校的人事管理过程中,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并没有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由于国内高校激励制度的不完善,高校的激励制度在建立过程中,没有办法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在进行建立的过程中,学校有关方面应该学会勇敢放权,给予学校人事部门以及学校下属的学院权利,帮助相关部门建立好先进的人事管理制度,帮助学校进行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学校以往的,对于学术研究重视程度不足,通过绩效评价教师岗位工作情况,却忽视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成长。
四、高校人事管理激励机制运用对策
(一)构建人性化激励机制,满足教职员工个性化需求
在进行激励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学校应该摒弃以往的错误观念,充分考虑到员工自身的需求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制度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情况,相关部门要进行专门的考查,针对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情况进行教学,对于激励制度的建立也要区别对待,不能够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其中对于教职工个性化需求,包括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和社交需求等要进行全面的了解。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较高,通过选取合理的激励措施来帮助教师自我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教职员工个性化需要调查分析,并且把握教师自身需求基础上,确保激励机制更具针对性,这样才可以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推行精神激励,加强员工内心满足感
高校激励机制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帮助学校员工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同时能够更好地进行工作。在进行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员工的物质以及精神方面应当得到充分的照顾。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一直没有能够真正将员工的工作体验考虑进激励机制里面,以往的激励机制只是简单通过物质方面的奖励来促使员工进行相关工作的改进。在新的奖励机制里面,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和微信方式与教职工沟通,了解教职工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员工自身的成长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为教职工个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与管理制度
在进行相关的改革过程中,绩效考核与人事管理工作之间联系较为密切,这就需要立足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掌握教职工的发展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绩效计划。制定的战略目标,需要动态调整人事管理目标,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责;在职业规范下进行绩效评价,选择合理的量化指标,将高校人事管理技术要素和责任要素全面纳入到绩效考核范畴。只有通过绩效改革,将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够帮助学校的老师更好进行工作,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五、结语
在目前的情况下,进行相关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也应该提上日程,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在改革持续深化下,为了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推动人事管理文化建设,及时改进其中的缺项和不足,推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改进和完善,以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高校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东洋.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价值工程,2014,(33):181-182.
[2]高俊娜.激励理论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8):458-459.
[3]邹艳辉.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6,(23):345.
(作者简介:刘喆,硕士,助教,单位: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是人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