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荣
江西省广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江西广昌 344900)
药物流产刮宫术为临床妇产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手段, 该手术对患者身体产生一定的破坏从而易引发大出血现象,对患者的预后转归产生严重影响[1]。因此,针对药物流产刮宫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完善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疼痛规划化管理为临床妇产科一种新型的疼痛管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且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针对药物流产刮宫术患者实施疼痛规划化管理,通过检测其疼痛程度及术后出血情况以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广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接诊的84例需实施药物流产刮宫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29.31±1.21)岁;停经35~95 d,平均(62.53±2.84)d。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8.64±1.42)岁;停经35~100 d,平均(63.38±1.48)d。两组年龄、停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需实施药物流产刮宫术的女性;(2)年龄18~40岁;(3)自愿参加研究,且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肾、肝、肺、心功能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疼痛管理,于患者入院时安抚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采用自制疼痛评分表由患者自主填写以完成疼痛评估。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该手术的过程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加深患者对该手术过程的了解。控制手术室温度及湿度适宜,科学合理控制患者饮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疼痛规划化管理。(1)组建疼痛规划化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手术室护士、普通护士、麻醉医师及临床医师构成,明确各小组成员职责分工。由临床医师根据个体化差异制定手术前后实施的服用镇痛药物方案,由麻醉医师根据个体化差异制定手术过程中实施的疼痛管理方案,患者入院至出院病情发展变化、疼痛程度变化及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由护理人员负责,如遇突发情况应及时向主治医师反映。(2)疼痛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入院时由普通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疼痛相关知识,使其对疼痛及预防疼痛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主要包括如何进行疼痛自我控制,疼痛评估中视觉模拟评分法的具体操作,临床常见的镇痛药物,患者因疼痛而出现的身体变化,疼痛的定义及产生机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疼痛相关的问题,使患者清晰准确地表达疼痛程度及性质,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3)针对性干预治疗疼痛: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针对性制定疼痛管理方案。针对疼痛评分在1~3分的患者,加入冷敷并使患者转换为较舒适的体位,与患者交流或播放轻松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针对疼痛评分在4~6分的患者,在转移患者注意力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药效较低的阿片类镇痛药物。针对疼痛评分在7~10分的患者,在转移患者注意力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药效较强的阿片类镇痛药物。
(1)于患者入院时及术后麻醉清醒时进行疼痛程度评分,评分标准为: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严重疼痛,评分愈高疼痛程度愈剧烈。(2)记录并比较两组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及手术时间。
对照组入院时VAS评分为(8.52±0.31)分,术后麻醉清醒时VAS评分为(5.37±0.62)分;观察组入院时VAS评分为(7.93±1.03)分,术后麻醉清醒时VAS评分为(2.71±0.48)分。入院时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83,P>0.05),术后麻醉清醒时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8,P<0.05)。
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间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术间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阴道流血时间(d)术后出血时间(d)手术时间(h)对照组 42 8.07±1.35 10.49±2.76 8.84±1.43观察组 42 5.39±1.42 5.32±1.33 3.52±1.08 t 4.295 3.862 4.157 P<0.05 <0.05 <0.05
药物流产刮宫术通过让患者联合应用米非司酮片加米索前列醇药物使其宫颈软化、子宫蜕膜发生变性坏死,子宫出现兴奋且收缩现象促进胚胎排出体外,再由专业妇产科医师刮除子宫内膜以达到人工流产的目的[3]。该手术过程会破坏患者子宫肌层导致其收缩性较差,易引发出血及子宫穿孔等并发症,且术后疼痛也较为剧烈,给患者后期预后康复带来较大的困扰[4]。因此,针对药物流产刮宫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健全完善的护理方案对于患者的预后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疼痛规划化管理模式被普遍应用于临床外科护理,通过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并对此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药物流产刮宫术的疼痛作用机制及并发症的认识,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实施护理方案[5]。通过明确管理团队各成员的分工职责并落实护理措施,减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所损耗的不必要时间,加强护理效率,以达到护理作用最大化的目的。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疼痛健康知识并主动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针对疼痛知识的各类疑问,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疼痛的理解深度且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以达到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目的。通过患者自主填写自行制定的疼痛评分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确保了解准确患者疼痛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等级的护理措施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出血情况及麻醉清醒时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疼痛规划化管理在缓解患者疼痛及术后出血中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与杜红梅和陈广栋[6]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针对药物流产刮宫术患者实施疼痛规划化管理模式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术后出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