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研究
—— 基于SWOT 法分析

2019-08-20 07:40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温世彬
中国商论 2019年15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一带一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温世彬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且将其定位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1]。这是从2015年首次在战略层面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以来,国家采取的又一重大实质行动,表明目前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已获得了十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部署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将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亚洲地区乃至全球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区,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重要支撑区域。

国家希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高度发达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未来的全球第四大湾区。本文拟从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和体制等方面,运用SWOT法分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劣之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打造世界第四大湾区的对策。

1 相关概念

1.1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三角地区,毗邻南海,是由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9市构成的区域,分别由三地的简称粤、港、澳组合而来(如图1所示)。该地区语言相近、文化相通,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是目前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图1 粤港澳大湾区区位图

1.2 SWOT概念

SWOT分析法来源于管理学,是一种能够准确而客观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对象现实情况的方法,它把企业的各种发展条件置于四种因素中,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通过两两组合行成SO、ST、WO、WT四种策略,从中寻找最优发展策略的一种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在1971年《公司战略概念》出版书中首次提出。在SWOT分析法中:S代表企业的优势或长处(Strengths):W是企业的劣势或短板(Weakness);O代表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机遇(Opportunities):T为外部环境所形成的威胁(Threats),SWOT分析是对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归纳出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由此制定企业战略和发展对策,最终使组织保持长期、可持续的良性发展。SWOT方法自问世以来,多使用于社会学和管理学,是解决各种发展战略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2]。

2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可以用矩阵图表示,如表1所示。

表1 SWOT分析框架

2.1 优势(Strengths)

2.1.1 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交通便利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入海口,三面环山,三江汇聚,海岸线漫长、港口群良好、海域面广阔,地理位置优越。其中整个珠三角区域是最为广阔的发展腹地,该区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以及人口和经济总量的1/3。其次,其海上交通地理条件极其优越。中国丝绸之路的战略走向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从我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跨越马六甲海峡或是正在规划中的克拉地峡,延伸至印度洋和欧洲;第二条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通过印尼抵达南太平洋[3]。事实上,全球超过30%的海运和我国近70%的海运都要经过南海。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南海,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唯一地处南海的经济核心区,交通地理位置极其便捷。三是湾区内坐拥国际航运中心香港以及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港口广州和深圳,这些城市也拥有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肩负起巨型门户枢纽的重任。

2.1.2 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总量庞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克服各种困难依然保持着较为高速的增长,GDP增长率连年在6%以上,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奇迹。通过数据,可以看到2014—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及增长率预测趋势(如图2所示),是在逐年增长的。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一直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GDP水平已经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广州、深圳、香港的经济水平甚至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达到10.9万亿元,相比于2017年,增长了约8.0%;预计未来4年的经济总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地增长,到2022年将达到14.76万亿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已经接近纽约湾区,以目前的增长速度,预计在5年内将超越东京湾区,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4]。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土地面积不足1%,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5%,却创造了全国GDP的13%,未来必将成为全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重要增长极[5]。

图2 2014—2022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及增长率预测图

2.1.3 制度创新优势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一国两制三关”的多元体系。其中“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最大制度优势。香港作为“一国”的一部分,始终得到国家的坚定支持,并搭上国家快速发展的快车,充分地享受“一国”所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香港保留了原有制度优势。香港实行自由的经济政策,将港元与美元进行挂钩,并放开金融市场,进出相对简单和开放。此外,香港采用英美法系制度,用中英双语作为法定语言,这对国际商业市场来说更加普遍、适用,使得大湾区具有“两种制度”的优势。可见,“一国”“两制”二者,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双重优势,只要政府作出正确的政策调整,这种双重优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2.2 劣势(Weakness)

2.2.1 内部的经济体制复杂

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在地理位置上联系极为紧密,但是其内部的经济体制十分复杂。其中,香港、澳门属于特别行政区和自由港,深圳、珠海是两个经济特区,此外,还有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由此形成了特别行政区、自由港、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经济体制相互叠加的局面。如果各种体制的优势和开放形态可以互补并形成合力,那么将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没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那各个城市完全有可能为彼此的利益而竞争,甚至出现恶性循环竞争和严重的内部消耗,从而影响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跨城市、跨区域的流动和衔接。

2.2.2 人才凝聚力相对较弱

粤港澳三地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汇聚着一大批高科技水平的重点实验室与科研机构,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为大湾区人才创新、万众创业提供了环境。但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大湾区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较低。据统计,占常住人口中受高等教育人才的比例如下:香港是26.18%,深圳是25.19%,而东莞只有15.74%。与世界其他三大著名的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聚集力是相对薄弱,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平均仅为17.47%[6],如图3所示。

显然,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别的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最缺乏的不是资金和项目,而是人才和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人才和思想对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尤为重要。如何吸引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才,如何长期留住这些顶尖人才为建设大湾区服务,这都是对大湾区规划者们智慧的考验。

图3 四大湾区受高等教育人才常住人口的比例柱状图

2.2.3 湾区内部城市发展不平衡

香港、深圳、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特大城市,无论是产业发展水平、经济总量,还是城市发展层次等方面都已跻身国际一流城市队伍,而肇庆、江门等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仍处于国内三、四线城市行列。珠江口东西两岸,无论是在经济实力、产业发展阶段还是常住人口数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差距。东岸有两个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和深圳,而西岸则缺少引领发展的城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GDP为21750美元,湾区内部澳门的人均GDP最高,达到77600美元,其次是香港的46190美元;而排行最低的属于地理位置上离海湾最远的肇庆和江门,分别为7940美元和8740美元。显然,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发展相对不均衡,如图4所示。

图4 粤港澳大湾区及各城市2017年人均GDP图

2.3 机遇(Opportunities)

2.3.1 国家发展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今促进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倡议决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2019年1月11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表示,中央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有五个战略定位,其中一个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通过纲领性文件明确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可见,不论是从国家战略规划上,还是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具体的方案实施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将成为中国下一个对外开放的重点规划区域,同时也是国家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区和全球创新发展的高地。

2.3.2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机遇

科技创新型产业必将继续做大做强。以深圳为创新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将创新产业辐射到整个湾区,目的是为实现高品质的持续发展。推动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创新链和产业化在相应领域的合作、整合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未来可以预计,无人机制造和应用技术、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及应用、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及应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尖科技产品,最有可能首先在海湾地区实现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当抓住这次全球智能产业革命的机遇,以创新驱动科技发展。

2.4 威胁(Threats)

2.4.1 世界经济放缓、国际贸易紧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全球扩张已经减弱,全球增长面临的风险偏于下行[7]。报告显示出2018年全球增长率为3.7%,但2018年下半年增长减缓迹象已导致一些经济体预测下调,预计全球增长率2019年将下降到3.5%。同样,去年11月30日美墨加三方签署的USMCA自由贸易协定,取代原先实行多年的NAFTA,也为世界贸易形式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滑坡。尽管目前正在进行中美经贸磋商,但最终结果仍不确定,中美贸易争端的谈判过程仍然可能会困难重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兴起,这些不确定性的风险都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持久建设带来挑战。

2.4.2 面临区域经济体挑战

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香港的经济总量及其作为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受到了新加坡等港口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香港也经历了缓慢的转型、经济衰退、政治分化。2013年,香港GDP开始第一次落后于新加坡,2016年,新加坡与东盟九国的贸易额是香港的2倍。根据《2016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展报告》,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和东京位居全球五大国际金融中心之列,香港的排名首次落后于新加坡。虽然近两年又重新回到了第3名的位置,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粤港澳还是作为其核心城市的香港,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必将受到其他区域经济体的挑战。

表2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SWOT分析矩阵

2.4.3 部分人民群众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存在顾虑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高达81.4%的网民听说过“粤港澳大湾区”,其中48.8%网民只听说过但并不了解,仅有18.6%网民没听说过。对于粤港澳经济的相互促进程度,多数网民表示赞好,38.9%网民认为一般,仍需加强[6]。此外,港澳媒体没有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优势与民生红利,向基层人民群众进行广泛传播。因此,湾区经济的建设推广仍旧停留在政治层面,并未深入进粤港澳百姓的心中。部分香港企业对进一步融合三地经贸往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可行性仍存在较大疑虑,担心在融合发展中香港会失去自身在粤港澳地区中的经济优势,沦为珠三角9城经济发展的阶梯与跳板,担心互联互通和要素便捷流通实现后会对“一国两制”造成破坏,人民生活水平并不能因此获得提升。如此看来,“一国两制”既赋予香港、澳门国际化的先天优势,又人为地增加了与内地合作和融合的障碍。粤港澳地区人民,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仍有担忧。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部和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归纳了粤港澳大湾区扬长避短以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SWOT矩阵,如表2所示。

3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对策

3.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海陆空联运对接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是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而大湾区交通建设的主要方向是跨境交通的基础设施,构建连接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打造A字形交通网络,如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粤澳新通道、深港西部快速通道等项目。与此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和航运中心,必须统筹航路航线,将内地与港澳通关朝着便利化水平对接,共同打造海陆空多式联运交通圈。

3.2 主动创新,全力打造科创引擎,建设“人工智能大湾区”

大湾区须主动出击,主动创新,打造智慧世界城市群,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第一要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资源相当丰富,这里拥有17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全国高等院校、2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是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汇聚地。此外,大湾区需顺应智能科技的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大规模应用,实现人工智能在湾区的覆盖、融合和应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集群,多方位、全领域扩大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建设“人工智能大湾区”。

3.3 开展粤港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大力鼓励金融科技创新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框架下,推进粤港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通过创新,调整目前的建设框架,以打造粤港澳三地合作的平台,推动对港澳真正的开放,开展强有力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协作,破解目前粤港澳融合问题,促进港澳居民和各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九市内便利发展和自由流通,实现粤港澳区域合作跨越式发展。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必将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湾区内的金融整合应聚焦于“金融科技”,湾内坐拥近7000万金融科技和服务的消费者,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市场之一,蕴藏巨大的机遇。政府和企业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创新,利用本地的发达金融优势进行互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3.4 吸引高质量人才,打造世界级教育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亦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关于吸引人才,一方面,可以通过多项优惠政策及高校扩张计划将带来丰富的高端人才,比如放宽人才落户的条件,进行购房补贴、现金奖励、租金补贴以及子女入学和配偶入户等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来留住高质量人才,同样,为引进的科研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技术支援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一带一路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