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栋,李 珂,何伟华,李顺飞,杨 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地震、洪水、台风等为主的传统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各类事故层出不穷。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灾害事故亦频繁发生,并且日趋常态化、复合化、大型化,如2015 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 人遇难,2019 年江苏响水“3·21”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 人遇难,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安全[1]。军队卫勤是灾害救援行动中责无旁贷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军队医院抽组的机动卫勤力量具有快速响应、机动性强、精干专业等特点,在我国历次灾害救援中都发挥出关键作用[2]。为进一步发挥军队卫勤资源应急效能、提高医学救援效率,本文将对机动卫勤分队模块化建设和运用作一探讨。
1.1 人口密集,破坏严重,伤亡惨重,社会影响深远
城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人口与经济高度聚集,以致形成高密度的经济活动区域,承灾体更为集中。一旦发生地震、爆炸等突发性灾害事故,可造成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给人身体带来严重伤害,还易导致群体性“心理-行为-精神”障碍,对于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导致社会功能瘫痪。
1.2 城市发生灾害事故后次生灾害多,灾情复杂严重
由于城市内部各种关键基础设施之间紧密关联,当城市群遭受任何一次较大的灾害时,源发灾害很容易发生演化,不可避免地引发次生灾害。某些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甚至大大超过直接灾害造成的损害。地震灾害常诱发多种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毒气或放射性物质外泄中毒、交通事故甚至传染性疫病等社会性灾害。这些次生灾害使得灾情更加严重复杂,救灾防病工作更为困难。
1.3 风险源类型多样,区域性、地域性特征更为明显
除一般自然灾害风险源外,城市还面对着复杂的社会灾害风险源,如部分城市排水能力设计偏低,排水管道设计偏小,面对台风来袭或大暴雨,城市排水系统不能及时将雨水排出,容易形成严重内涝;一般恐怖活动往往没有特定袭击目标,随意性很大,但多数袭击目标集中在大中城市和重要建筑。此外,中国气候区域、地形区域和流域具有多样化特点,不同区域的城市群灾害都有各自城市群的地域属性特征,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风险灾害特点,如东南沿海城市易遭受海洋灾害侵袭,华北或川滇部分城市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等。
2.1 人员抽组模块 通常突发灾害事故按照危害程度可以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参照事故分级和救援任务,结合机动卫勤分队编制情况,实行模块化人员抽组。(1)应急小组模式,即3 人抽组模式,主要包括急诊医师1 人、创伤外科医师1 人、重症监护护士1 人,携带相应救援设备药材物资,实行灾害应急救援院内常态化备勤值班。当发生一般性灾害事故时,迅速集结1辆救护车前往灾害事故现场实施救援,适应于一般或小型事故救援的快速应急响应,以及潜在事故风险任务活动的伴随保障。(2)备勤分队模式,即10 人抽组模式,主要包括指挥组1 人、分类检伤组2 人(急诊专业)、外科急救组(主要涵盖普外、骨科、胸外等专业)3 人、内科急救组(主要涵盖重症、呼吸、心内、消化等专业)2 人和医技保障组(主要涵盖超声、心电等专业)2 人,携带相应救援设备药材物资,适应于一般或较大事故救援的应急处置。(3)骨干力量模式,即30 人抽组模式。主要是抽组机动卫勤分队骨干力量,编设指挥组2 人、分类检伤组5 人、抗休克组9 人、手术组5人、留观后送组6 人和医技保障组3 人,携带相应救援设备药材物资,适应于较大灾害事故医学救援应急处置,可在野外条件下实施复苏外科手术。(4)全队整建制模式,即野战医疗队50 人抽组模式,按照整建制要求全员全装应急出动,可根据救援任务灵活调整组室设置,增加应急救援灵活性和匹配性,适应于重大及以上的灾害事故医学救援的应急处置[3]。
2.2 携行物资模块 在机动卫勤分队携运行物资标准基础上,结合灾害救援工作特点和物资需求,依靠计算机模拟手段,将既往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卫勤保障药品消耗情况,根据事件中伤病的救治需要和药材的救治作用,对不同突发事件条件下不同的药材保障进行分析和归类,并划分为分类检伤模块、创伤急救模块、伤员复苏模块和辅助检查模块等,以便快速装载和取用。(1)分类检伤模块。主要用于区分灾害现场伤员伤病情、伤势情况,同时对危重伤病员进行紧急处置等工作。主要器材物资包括军医和卫生员的背囊、检伤分类箱、急救药品器材、伤员分类帐篷、搬运工具(主要为折叠担架和铲式担架)、救援破拆工具、配电照明箱及头灯、手电、照明灯等照明设备。(2)创伤急救模块。主要用于对现场危重伤员实施紧急处置,开展急救手术及损伤控制性手术,控制或解除伤员气道梗阻、大出血、张力性气胸、严重休克等致命性损伤因素,为伤员平稳后送至医院赢得时间。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通气、固定、清创等急救器材、损伤控制手术基本器材和伤员生命体征监护设备。(3)伤员复苏模块。主要是对现场休克伤员进行液体复苏、氧气供应,维持基础生命体征。主要包括静脉或骨髓输液装置、各类液体、升压药物、镇痛药物、吸氧装置及氧气瓶、治疗挤压综合征、急性肾衰竭药物等。(4)辅助检查模块。主要是利用车载或便携式简易检查化验器材对伤员进行辅助检查、判明或排除致命性损伤因素。主要包括车载简易X线机、便携式超声、检验综合分析仪等[4,5]。
2.3 专业训练模块 针对典型城市灾害救援事故特点,综合运用高仿真模拟人、标准化伤员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模拟训练手段[6,7],开展相应模块专业训练,以提高灾害救援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主要有以下几类。(1)地震灾害医学救援训练。基于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搜救协同作业要求高,瞬时发生大批量伤员等特点,在训练中需要重点加强检伤分类处理、通气术、心肺复苏、抗休克、骨折固定、搬运后送、抗感染及心理干预等基本技能培训。依托通过破拆、顶撑、移除、竖井救援及斜向救援等技术手段构建的地震废墟模拟场景,开展狭小救援通道或空间下伤员基本医疗处置训练,提高搜、救一体化联合救援能力。(2)爆炸事故医学救援训练。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危重伤员大多为复合伤,致伤因素多元化、致伤部位多样化,在现场救治过程中,要求与多学科多专业急救人员密切合作,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可将“一专多能”训练与模块化原理相结合,克服机动卫勤分队人员编制固定化、临床医学分科高度专业化带来的批量伤员救治难题,将不同专业、不同层级人员编配为特定的功能单元,如创伤急救小组、损伤控制小组、紧急气道小组和心肺复苏小组等,分别设置各专业训练工作坊(workshop)开展相关培训,以提高医学救治的针对性与协作性。(3)恐怖袭击事故救援训练。通常恐怖袭击持续时间短促,恐怖袭击具有突发性、随意性、高技术性和毁灭性等特点。在组训时,要针对现场潜在危险或威胁因素,开展现场危险程度评估和最佳救治策略研究,做好疑似辐射物、化学毒剂、生物剂袭击下的迹象排查和自身防护训练,如具备条件可依靠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手段开展实景模拟训练。此外,可借鉴外军战术紧急医学救治(tactical emergency casualty care,TECC)理念,区分直接威胁区、相对安全区和安全区实施现场急救,在尽量降低施救人员风险前提下实现最大医学救援效果[8]。
基于城市灾害医学救援具有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伤员批量发生、伤情复杂等特点,而军队医院抽组的机动卫勤力量具有出动迅捷、机动性强、展开速度快等特点,相对于地方医疗资源或救援力量,军队医学救援力量具备精良的装备、严密的组织、良好的应急机动能力,在分级救治、批量伤员通过、现场急救处置、卫生防疫防病和野外通讯保障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匹配现代灾害救援需求[9]。但是,在我院以往参加灾害医学应急救援演练或实践时发现,由于机动卫勤分队存在人员岗位编组固定单一、药材品量与救援任务不够匹配、全员全装应急出动审批程序繁琐等问题,导致其单一标准的能力资源与复杂灵活的救援任务不相匹配,影响整体应急医学救援效能。
近年来,医院借鉴模块化原理和方法,将机动卫勤力量的人力、物力、运力先按照分队可能承担或参与的城市灾难医学救援任务和性质,进行救援物资和训练内容模块化分解,再按照灾害事故大小和医学救援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进行组合,实现了以保障功能为基础的模块化编组,应急保障、机动保障和专科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图1,图2)。2014 年以来,医院利用抗击洪涝灾害、批量烧伤伤员救治、特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医学救援等实战机遇,启动卫勤分队模块化快速部署预案,收到良好效果。
历经多次实践检验及应急演练,运用该方法基本能实现3 人、10 人应急救援分队能在接到命令后5~10 min 内携带相应模块救援物资快速出动,30、50 人应急救援分队在30~40 min 内全部集结出动,实现小型灾难事故应急小分队快速出动,大型灾难事故整建制分队全面出动,机动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升,携行救援物资和队员急救技能与灾难医学应急救援任务需求更加匹配适应。
图1 不同模块化救援物资标识
图2 创伤医学救援训练模块
机动卫勤分队是军队医院抽组组建的卫生应急保障力量,按照职能任务要求在承担战时卫勤支援保障作用的同时,还要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履行医疗应急救援任务。相对地方灾害救援力量而言,军队医院医疗体系中抽组的应急救援力量具有任务经验丰富、城市部署分布率高、应急出动更为迅速、自我保障能力更强等特点,在参加驻地城市灾害应急救援行动中具有先天优势。城市灾害事故种类复杂多样,且程度轻重不一,要实现灾害救援力量精准化快速化投放,必须运用模块化原理,将固定编制的机动卫勤分队设计成不同的应急出动模块,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灵活组合、调整、集成与拆分,形成不同的模块体系[10-12],突出“背囊模块迅疾出动、车辆模块后续加强”使用的特点,实现模块与任务的动态化匹配和快速化响应[8]。总体而言,笔者设想通过人员抽组模块化、物资储备模块化和专业训练模块化的方式,旨在提高卫勤反应的速度,强化专科救治能力,使卫勤的组织形式和保障方法更加灵活、实用,适应现代城市灾害医学救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