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庞德立
在现今生活中,由于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的身心往往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长期烦躁、焦虑紧张、失眠等是目前许多人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许多心理和身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太极拳这株武术百花园中的奇葩,以其技击和健身等多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一项运动。太极拳除了有非常高的健身价值外,在调节心理健康状态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要求是在松静自然、刚柔相济的基础上以螺旋缠绕的运动方式,在意识的调控下做有氧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和要求对心理状态的调节有良好的作用。松静自然是指在思想与情绪安静的前提下,使精神和肢体两方面都能得到舒适随和的自然放松,从而可以有效地减轻精神和情绪方面的压力,改善紧张焦虑的状态,对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如“浑圆桩”,通过周身的松静自然,思想的清静平和,心理的安静释然,呼吸的深、长、细、匀、自然放松,最终正是要进入一种虚无淡泊状态。而这种看似一无所有的“虚无淡泊”状态,就能给练习者带来最佳感受。虚无淡泊,是一种虚怀若谷、恬静无欲的平和心境,而这种心境借助于一种拳术活动来实现是颇有情趣的。这种状态,恰是陈式太极拳习练过程中所追求的一种极高境界。
同时,陈式太极拳通过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及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练习方法,使练习者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练拳过程之中。通过这种舒缓而放松的运动方式,首先可以把许多负面情绪排除在意念之外,在抛开负面情绪的致病因素后,一些心理疾病即可缓解,其次可以调节习练者的情绪和情感。练习陈式太极拳时要求“心气下降”的意念状态,把杂乱的心情暂时放松,把意念纳入到太极拳的动作里面,可以使其将负面的心情“抛诸脑后”。此时各种刺激和杂乱的感觉会慢慢减少,心情和思维会慢慢恢复正常,意识也会回归到清醒的状态。
另外,陈式太极拳要求动作螺旋缠绕、松柔圆活、松而不懈、立身中正、含胸塌腰、气沉丹田、节节贯穿等,达到导引经络、通畅气血的效果。所谓“心静方能体松”,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调控中枢神经系统。这些基本的练习要领,可以缓解神经过度紧张,减轻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负面的情绪也会逐渐消失。长时间练习陈式太极拳,可有效地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培养积极进步、性格谦逊随和的良好情绪,从而延缓生理与心理衰老的速度,改善人际关系,使社会安定和谐。另外,陈式太极拳对因失眠造成的心理功能障碍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能延缓记忆力、注意力的衰退,改善和调节各种因失眠引起的心理状态和症状。
人体的各种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的调节,而人体动作的变化、协调及平衡则全由中枢神经系统来指挥。陈式太极拳习练过程中,要求全神贯注,沉心静气,意守丹田,排除一切思想上的干扰,在意念的支配下进行。在陈式太极拳里,像基本功的缠丝劲练习以及各种桩功、采气法、抓气法等内容,由于动作简单,因此就更加讲究与呼吸的配合和意念的引导。习练者真能做到上述要求,就能有效地保持大脑皮质神经兴奋和抑制的平衡,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对那些由神经系统障碍而引起的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在日常生活中,直觉领悟往往是短暂的,而练习陈式太极拳却可以将直觉延长为一种持久的意识。在陈式太极拳的理论之中,有很多可与人生实践相合之处。比如,身法上强调要始终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习练日久,自然会感悟做人的基本原则;动作运行上讲究“不丢不顶”“无过不及”等原则,让你领悟中庸之道;在“含胸塌腰”“屈膝松胯”中感悟谦卑之心;在“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中聚集正能量等。太极拳非一日之功,人的道德修养更是一个长期的陶冶过程。只要坚持练习,理论上就会渐通,人生修为就会渐悟。
在摆脱了激烈竞争、紧张节奏的工作后,通过练习陈式太极拳而进入一种无干扰、无欲念的宁静之中,可以获得清心悦目的最佳情感,可以感知人生的另一面。对于浮躁焦虑的现代人来说,忙碌之余练习太极拳,体会到这种空灵宁静的心境,会给人生带来新的情趣。陈式太极拳对人的修身养性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清心剂”。正因为陈式太极拳特殊的运动形式和学习方法,才会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求的修身养性的运动方式。也正是太极拳拥有这样特殊的运动形式和学习方法,才能让练习者最终达到内外兼修、德艺兼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