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捐款近四十载,走后才知“李记”是谁

2019-08-19 17:55李一凡刘梓桐
百姓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汇款单海东安庆

李一凡 刘梓桐

2019年3月20日下午,安徽省安庆石化公司的退休老工人许惠春,因脑梗去世,享年88岁。同一天,一位被当地人所熟知、匿名捐款近40年的“李记”,身份浮现于世。

老人去世,没留下一分钱存款。老人的儿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沓捐款单,每张捐款单的署名都是“李记”。

30多年前,“李记”隐名捐善款事迹,一度在安庆石化厂里流传。这个名字被人熟知,是因为他曾两度入选安庆石化“讲奉献10件好事”,也是迄今票数第一却唯一从未领过奖的人。“李记”去世及其身份揭开的消息,在安庆当地以及网络上刮起一阵“暖风”。他的故事,通过《人民日报》等媒体被更多人知晓。有网友评价:27张捐款单,是老人留给许家兄弟,也是留给全社会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多次捐款的“李记”查无此人

化名“李记”捐款近40年的许惠春老人,祖籍无锡,生于1932年。他14岁时,只身一人出门做学徒。1951年,他成为了一名国营单位的职工。1956年,时年24岁的许惠春,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赴兰州玉门油矿工作。 20年后,安庆石化破土动工,他来到这里定居,直到1992年从安庆石化建安公司退休。

现存的汇款单据显示,从1981年起,许惠春陆续捐款,数额从20元至1万元不等。其中,仅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两笔高达1万元的捐款。

“那个年代我每月工资才100多块钱,我爸却能把1万元现金捐出去。”说起这件事,许惠春的大儿子许海鑫颇为感叹。

从这些汇款单可以看到,许惠春老人的捐助面很广泛,当地的困难职工,洪灾、地震等灾区的民众,都曾是他的捐助对象。

许海鑫说,在过去30多年里,父亲几乎每年都要捐款,“青海玉树地震时,他捐款3000元;有一次,他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捐款5000元……”。

记者注意到,许惠春老人每次捐款,都使用虚拟地址,署名一栏是“李记”。

1991年,安徽颍上县遭遇洪涝灾害,其中,源自安庆石化、署名“李记”的多笔汇款,就曾引起媒体关注。然而,经多方查找,并未在安庆石化发现“李记”这个人。

1998年夏天,安庆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安庆石化工会收到一封夹着一张3000元“定活两便”(系一种事先不约定存期,一次性存入,一次性支取的储蓄存款)的存单,背后写着短短一行字:“请将此款转给灾区,李记。”

许海鑫描述,当年“李记”隐名捐善款的事迹一度在厂里流传,“李记”曾两度入选安庆石化“讲奉献10件好事”,是票数第一却唯一从未领奖的人。

为找到这名捐款者,安庆石化及媒体曾在当地发起“寻找好人”行动。如安庆石化报就曾刊登一篇名为《“李记”捐款隐真名》的新闻,发动全厂寻找“李记”,但一无所获。

许惠春的小儿子许海石回忆:“我们当时也在石化厂上班,但从来没想到会是我们家老爷子。”他表示,自己还曾和家人讨论过这件事,但父亲只是在一边安静地听着,一言不发。

节俭老人查出重病了依然捐款

2019年3月20日下午,许惠春这位一生默默无闻的老人因脑梗走了,享年88岁。临终前,老人也未提“李记”一事。

许海鑫、许海东、许海石兄弟3人负责筹备父亲的丧事。在家中寻找灵堂用的遗照时,许海东打开了父亲生前最珍爱的小木箱,发现里面有父亲年轻时获得的三等功奖章、一些信件及一个笔记本。笔记本里夹着一沓捐款单,纸面已经泛黄。这些泛黄的单据上,汇款人姓名一栏均署着“李记”。许海东一惊,赶紧喊来家人。兄弟3人这才知道,原来“李记”就是自己的父亲。

之后,许海鑫兄弟又在其他几个箱子里,找到了一些散落的汇款单,一共有27张,数额加起来,累计有10万元。他们一遍遍翻看这些汇款单,“我们兄弟3人都哭了,真不敢相信,父亲就是‘李记。”许海东说。

在已发现的汇款单中,最后一笔是在2016年7月18日,向安庆市民政局捐出的5000元。当时的许惠春已经85岁。也是在这一年,他被查出脑梗,入院治疗后,回家养病。许海鑫回忆:“当时父亲刚出院没多久,谁能想到他还能一个人跑去汇款。我们在家附近的银行找到了他。”

2017年,许惠春身体虚弱,没力气独自下楼,后来则彻底瘫痪在床。可即便卧床,老人仍反复跟许海鑫提出要买学步器,独自下楼走走。

父亲去世后,许海鑫推测,“他那时可能还想去汇款,只是身体不行,实在走不动了”。

“我父亲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既不是领导,也不是党员。”许海鑫说,家里并不富裕,甚至一度拮据,“父亲平时省吃俭用,家里连像样的家具、家电都没有,家里的房子住了几十年,一直没装潢。”

许海鑫介绍,一年到头,父亲就几件工装,家里的老家具用了几十年不换,连灯泡都用最小瓦的。20年前,母亲章美芳诊断出股骨头坏死,10年前,又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卧病在床。父亲也患有心脏病,腰椎也有些问题,“后来他查出脑梗时,心肌炎也发了,大大小小的手术做了不少”。

“唉,有时候我想,他至少要把自己的身体搞好再捐款呀。”许海鑫叹气道。

留下“最后一笔财富”

“父亲走后,没给我们留下一分钱存款。之前还纳闷,父亲素来节俭,怎么会连一点儿余钱都没有。”许海鑫说,父亲生前非常节省,甚至是“抠门”,买菜总是买最便宜的,有时连吃剩的菜汤都舍不得扔掉,留着泡饭吃。

许惠春的大儿媳回忆:“老爷子喜欢吃肉,但不舍得买,常去市场买猪皮吃。”她还记得,有一回,公公去市场买回猪蹄,吃完后,不舍得扔掉骨头,又继续放锅里炖汤。

许海鑫给记者展示一张父亲在天安门前的留影,“你看,连去天安门照相,都穿成这样,家里哪里就这么穷呢!”有时,许海鑫兄弟看不下去父亲的节省,买了菜、肉和新衣服给父亲送去,但父亲板着脸,让儿子们不要再买,给他买的新衣服也扔在一边。

许海东说:“父亲从小要求我们艰苦朴素,他自己也一直如此,3个儿子,他都不允许抽烟喝酒。”在儿子们心中,许惠春虽然对自己很抠门,但对别人却大方得很,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总是伸手去帮助。有一年冬天,他见小区里一个流浪汉衣衫单薄,就把自己的新棉袄送给人家穿。

许惠春2017年因病卧床后,家人专门请了保姆照顾他。许海鑫回忆,“保姆来了,都待不下去,说我父亲家里怎么破成这样,水泥地面、墙上糊着报纸,连件像样的家电都没有。”为留住保姆,许海鑫兄弟3人出钱买了新被褥、新电视,又嘱咐保姆要舍得买菜买肉。“我父亲不再听收音机,躺在床上看电视,可以说是沾了保姆的光了。”

曾经照顾许惠春的保姆邓荣凤说,老人生活近乎清贫,而且老伴还患病,家里至今没什么像样的摆设,连老人出殡安葬的费用,都是3个儿子凑出来的。

“按理说,安庆石化效益不错,和我父亲一同退休的工人,都舍得吃喝,还有存款。可我父亲这么多年一直很清贫,这让我们以前多少有些想不通。”许海鑫表示,如今在这一张张捐款单面前,才知自己错怪了父亲。小儿子许海石回忆说,父亲多次教育他们兄弟3人要懂得感恩,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知道父亲就是“李记”后,许海鑫三兄弟原本不想公开这件事,打算一切从简。后来医院里的人听说了许惠春老人的故事,认为应该公之于眾。“老爷子已经走了,但厂里还在找‘李记,应该和大家交代一下。”

许海鑫和两兄弟商量,计划将每张捐款单都珍藏起来。“这些沉甸甸的捐款单,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笔财富。”许海鑫说,“这些汇款单,是我父亲品格的写照,我们也想把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汇款单海东安庆
鱼殇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汇款单旅行记
飞去飞来的汇款单
Hidden blood loss afte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ostoperative function recovery:a random controlled 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