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华
【摘 要】“金课”不仅要有权威的教材和高校的教学平台支撑,而且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等要有深刻的领悟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使这门课程更具有针对性、更富有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探析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让课堂体现时代感,让学生享受获得感,力争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论文对此展开论述。
【Abstract】"Golden course" should not only be supported by authoritativ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platform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s should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rules, teaching methods, etc. On this basis, high-level and high-quality teaching design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make this course more targeted and rich in connot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current colle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make the classroom reflect the sense of the times, to make students enjoy the sense of acquisition, and to strive to eliminate "water course" and create "golden course".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issue.
【關键词】“金课”;教学改革;实践
【Keywords】"golde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6-0108-02
1 引言
2018年6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指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8月,教育部专门印发了(教高函〔2018〕8号)《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必修课,是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国家一直以来很重视。然而,在当代大学生眼中,《基础》课不如专业课重要,大多数学生采取一种不重视的态度,教师讲授教材内容,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达到考试及格即可。尤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信息多元化,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学生从网络直接获取知识,逐渐忽视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就可能出现“水课”现象。因此,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课堂,成为当下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2 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提升学业挑战度
2.1 拓展课程深度,增强教学内容时代性
高校的教育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必然要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基础》课的一个核心任务,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全面、充分地反映到教材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准确把握这一精神,既不脱离教材,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教学高度。要打造《基础》“金课”课堂,教材模式的变化与课程难度和深度应是相统一的,适当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教学内容不仅要反映最新时事政治,还要具有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以及思想。对学生应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2 强化学生学习过程考核,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基础》课本身课程难度系数较低,高校应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在学生考核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度改革考试制度,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考试难度以及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考试及格关。对于不及格的学生应采取重修制度,整体提升学业挑战难度,以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3 优化教学设计,增强教学效果
3.1 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ness, SC)”,作为一种本科教学范式的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高校,它改善了美国本科教育,并使美国成为很多国家本科教育改革的榜样。SC改革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2]。传统教学观念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组织学生教学,教师占主导作用,而现代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权威性。灌输课堂难以发展高阶能力,容易变成“填鸭式”课堂,使知识主宰着课堂、老师成为知识的权威、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使教学过程成为“复制”知识的过程[3]。“满堂灌”的课堂必然枯燥单调,气氛沉闷。因此,要从教师的“教”这个中心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上,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平台,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充分联系社会实际,与时俱进,并利用互联网的优先条件,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交流,将“一言堂”的课堂转变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传递、交流和互动的课堂,让《基础》课呈现出一种时代感,与时代接轨,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
3.2 教师更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怎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到“精彩”和“精致”?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学内容有内涵,有条理性,有艺术性,能触动学生的心声,能让学生有获得感。“金课”之“金”不仅在于课程内容本身,也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符合教学规律的同时,教师还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效果,以达到“金课”水准。
在网络环境下,《基础》课衍生出很多在线教学环节,网络式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微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能够通过更多信息渠道获取知识,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网络等平台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拥有更加平等、自由的心态去发表言论,表达心声。这种学习方式可能更受到学生的青睐。因此,教师可以将其方法与传统讲授方法相结合,在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达到二者的统一,以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验式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克服学生知行脱节的弊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过程中,不能太过于随意,互动的内容与形式应该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并且具有思想性或启发性,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和创新性,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3.3 提升教师自身修养,打造“金课”人才支撑
一门有意义的课程,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都离不开教师本身这个角色。《基础》课的课程性质本身就是一门提升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讲述人生課题的课程,对教师自身修养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讲好《基础》课离不开教师本身的“艺术性”,除了知识传授的准确性、语言表述的生动性、讲授过程的逻辑性等,是否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否能传递真正意义上的正能量,是否能真正通过自身的素养激发学生、感化学生、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否能够让学生受益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打造“金课”的过程中,要不断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4 优化外部环境,加强课外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基础》课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门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理想信念,确立正确人生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意志行为的磨练,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打造“金课”的行动路线,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积极拓展思维,参与社会实践,进而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修养。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强化课外实践性教学环节,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将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坚持行胜于言,寓教于行,强化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打造“金课”的实践中,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高校应大力组织以《基础》课为中心的学术研讨、社会调查、社团活动、论坛讲座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对接。
5 结语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前进不止,教学改革必将随着教学理念的深入、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创新等而逐步深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等,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实践,力争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育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35-56.
【3】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