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色“古城恢复”和“红城提升”工程的思考

2019-08-19 01:58张杏芬
广西城镇建设 2019年7期
关键词:百色老城区风貌

□ 张杏芬

1 项目内涵

百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革命纪念文化,现有的保护与利用方式较为被动单一,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不足,与城市风貌塑造、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不足,未彰显其应有的价值。本文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纲领性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古城的肌理和构架,将古城保护、恢复与革命红色资源整合,侧重于从城市空间、城市运维的多层面角度,通过革命纪念、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综合体等若干项目的规划,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魅力,最终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

2 项目价值

一是疏解老城区,促进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打破各板块间孤立式发展,均衡主城区各区域板块的教育、医疗卫生、体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市各板块之间资源共享、健康联动的协调发展,强化并明确老城区定位,引导人流、产业、服务设施、物资、信息向城市新区疏散,实现各板块之间健康联动协调发展;二是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城市文化,以古城保护为载体,以深化革命纪念红色文化为核心,对具有历史价值的遗址及建筑进行恢复与保护,对百胜街、解放街两个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对风貌协调区建筑进行风貌改造和控制,打造亮丽城市名片,彰显城市文化;三是以“古城恢复”为手段,挖掘古城文化、红色文化潜力,实现文化和旅游结合的第三产业提档升级。

3 资源分析

3.1 百色是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元地区

百色拥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族等7个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360公里中越边境线,是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区和边境地区;有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等红色旅游资源,天坑、峡谷、原始森林等绿色资源;是具有嘹歌文化、绣球文化、黑衣壮文化、壮剧文化等壮民俗文化地区。

3.2 百色具有丰富的民族革命历史

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组织领导的百色起义和创造中国工农军第七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百色是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主战场,军民齐心,共战边境,维护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百色具有“西林教案”“一门三总督”“瓦氏夫人”(明代抗倭巾帼英雄)等丰富的民族革命历史。

3.3 百色具有悠久的城市发展史,历史街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图1 百色古城、红城史记图

据史料记载,百色古城建于清雍正八年,晚清时期水运便利,商贸活动频繁,城区由古城内向外拓建至右江沿岸。目前,解放街片区保留着传统的格局和历史风貌,包含解放街骑楼、粤东会馆、灵州会馆、梁宗岱故居等历史建筑,同时古城内散落保留了一些传统风貌民居建筑。解放街、文明街、中华街、百胜街的城市街道肌理明晰,延续着老百色繁华的传统打银饰、棉胎、制衣馆、烧烤、肠粉、甜吞、炖汤、凉茶等老字号商铺。(见图1)

4 总体思路

4.1 编制顶层设计

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基础,编制古城保护和红城研究的顶层设计:明确红城提升的市域统筹目标;明确控制发展的古城保护目标;立足于城市历史、民族传统,充分挖掘红色革命纪念文化,尊重历史,延续革命精神;明确疏解老城区人口,优化老城区功能组织;明确老城区在整个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革命纪念文化的窗口;提升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第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助力城市整体环境提升,创新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活力。

4.2 深入挖掘百色古城历史文化,充分利用市域历史文化资源

严格保护以粤东会馆、灵州会馆、清风楼等文保单位为核心的解放街、百胜街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挖掘城镇化、工业化等体现社会发展进程的地段和遗留建筑,分析历史价值,提出相应的保护规划对策;考究百色古城历史,挖掘百色本土居住文化、生活文化、民族文化、码头文化、会馆文化等,适当恢复码头、古城城门、文庙等公共区域;对控制城区和风貌协调区域的整体环境进行改造;扩大全市域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挖掘中越自卫还击战、“西林教案”、“明代瓦氏夫人抗倭”等革命纪念文化,古人类遗址、遗址文化、民族传统纪念文化,整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习基地,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展览的场馆信息库。(见图2)

图2 历史文化资源分析图

4.3 城市更新与“古城红城”工程同步

结合拉域片区、百胜片区、建新片区、城乡片区、中山片区、百通片区等老城改造工程,研究中山桥头农行、邮政、右江日报社、右江区第二办公区、军分区、百色中学、农行大楼等重要空间节点的征迁,为历史建筑和公共服务场所留出公共服务空间;结合海绵城市,研究老城区六田沟、五小沟水系,综合考虑河道行洪、泄洪,老城区防汛安全和水体景观提升改造综合问题;研究历史文化街区通往滨河步道的通道,结合水上交通,与百通片、半公园片区形成三江口区域的核心景观区域;研究老城区人口疏散,规划公共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排污官网、垃圾处理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新增民俗文化展馆、红色文化场馆、百色记忆馆、百色城市发展历程馆、百色脱贫励志馆等具有百色特色文化的发展历程展馆,抓住优势,突出重点展示百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4.4 优化老城区交通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

片区交通及综合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人口密度过高,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过于集中,是老城区发展的历史成因。结合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有机更新,疏解老城区人口,将各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外迁,形成合理的服务范围,是解决老城区拥堵问题的关键。近期研究贯通江滨路、中山路、城北路的纵向交通,形成引导性的交通组织方案,主要以澄碧桥、百林桥、东合桥、那毕桥为主的进出老城主要交通干道。调整中山桥为辅助交通道路,主要以旅游大巴、非机动车、行人为主的桥梁。明确历史文化街区步行线路设计及管理,形成核心区步行范围。同时,统一考虑汽车站、火车站、高速出入口到各个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交通组织路线,系统规划旅游停车场、旅游服务设施,将5A纪念园、历史街区、滨河风貌区等重要的节点串联起来,研究建材机械厂、毛巾厂等老旧工业厂房等工业遗产的利用,结合恢复和改造7个码头,通过水上交通连接,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

4.5 研究古城的商业业态定位,实施核心项目

明确古城保护,防止大拆大建,保护并延续古城生产经营特别是生活状态,分析历史街区和老旧街区空间格局、风貌、街区业态、现状功能、建筑使用功能等,研究解放街、下岗街、文明街、百胜街等业态功能定位布局。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市域红城提升的整体优化项目;结合红色教育,实施餐饮、创意、民俗文化、居住文化等文旅教产业为一体的业态优化提升项目;实施历史文物、古迹、街区、建筑的保护及恢复项目;实施城市建制场馆、名人场馆、励志馆、扶贫馆等特色纪念馆;构架百色美食文化、休闲文化、场馆文化、生活文化以及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等特色街区,引导和带动可开发项目的落地,形成商、文、旅互动效应的具有传统文化的商业街区。(见图3)

图3 古城现状功能区划图

5 古城保护的思考

5.1 恢复古城格局,保护与风貌提升工作同步

百色古城的传统格局通过街巷、河流水系格局和道路名称等进行识别,但遗存的历史建筑数量较少,古城边界已被破坏,通过恢复古城城门、庙宇码头、城墙等重要空间建筑,从空间格局上恢复完整的古城形制。保护并恢复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貌建筑的解放街,提出古城核心区风貌改造手段,与建控区、协调区风貌控制,重点研究两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貌与周边区域衔接,提升改造解放街、下岗街、文明街。控制发展并整治整体风貌整治,对三江口区域提出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整治及完善,对建筑高度、建筑风貌等提出控制,为保护粤东会馆、灵州会馆等文保单位、文物创造良好的环境。(见图4、图5)

5.2 明确古城的功能定位

将百色古城功能定位为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百色文化保育核心区与深度旅游体验接待区,打造百色旅游产业地标。将百色起义革命纪念精神、百色历史文化街区、百色12个县区多彩壮民族文化融合,打造具有百色地域特色的多元文化旅游区。

5.3 深化百色记忆等历史文化资料

图4 古城资源分布图

深入挖掘码头文化、会馆文化、书院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饮食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业态上以恢复传统的手工业店铺、老字号商铺及地域特色鲜明的商业为主,避免商业同质化;整理市域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遗址等史记资料,形成系统展示百色12个县区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居住生活文化、自然地质风貌等窗口,融合百色老城本地的居民生活文化、城市发展进程历史,配合各种文化创意场馆展示,打造百色大讲坛,讲好百色故事。

6 “红城提升”的思考

6.1 明确“红城提升”愿景目标

红城百色定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圣地、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民族风情观光体验城。

6.2 深度挖掘革命纪念文化,延伸“红城提升”范围

进一步挖掘百色起义内涵及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历史,形成纪念展示区域,铭记历史,讲好百色故事。“红城提升”应从整个市域范围统筹考虑,系统考虑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中越自卫战、明代抗倭巾帼英雄等丰富的革命纪念文化,形成主次重点分明,各具特点、独具特色的红城纪念体系。研究市域范围内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案,从革命纪念文化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展示展览,重点突出特色文化,形成以百色市区和田东县区域的百色起义和创造中国工农军第七军红色文化精神文化为核心,反映靖西县和那坡县边境中越自卫战纪念文化以及瓦氏夫人等民族英雄抗倭的3条革命纪念文化主线。从城市出入口、重要街道、核心广场、重点节点公园、河岸流域等方向入手,开展具有革命纪念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的风貌提升改造,强化民族特色的风貌景观。研究城市山体和河道的提升美化;打造城市观景平台,形成城区的鸟瞰观景点。

图5 古城风貌控制图

6.3 “红城提升”的系统规划策略

分析提出六大方面策略思考:一是提升百色红城文化软实力,围绕百色起义及历任中央领导对百色革命老区亲切关怀等素材,通过声光电、壮剧、歌舞表演等手段传播红色文化,实现空间载红、游线串红、故事叙红、遗迹显红、产业兴红、风貌强红,重温《百色起义》,回顾中越自卫还击战的历史等革命纪念事迹;二是城市建筑风貌上体现红色元素与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符号;三是城市开敞空间形成红色文化展示的地标节点与广场体系;四是城市道路系统选择主要干道打造红色文化氛围展示廊道;五是城市产业策划打造多个承载红色文化的体验休闲综合体项目;六是城市标识规划点缀具有传统红色系色彩的城市构成元素。

猜你喜欢
百色老城区风貌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红色情 百色梦
包裹的一切
攻坚百色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百色: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