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杨 鹏(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韦艳南(广西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陈智霖(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师)
南宁市要顺应“一带一路”和“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建设新要求,围绕扩总量、提质量、加速度、强辐射,增强首府经济的引领辐射和支撑带动作用,提升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
从落实国家战略来看,南宁要充分顺应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巩固和提升区位优势,立足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对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全面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基于此,第一,要大力提升南宁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壮大出口加工贸易,推动南宁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抱团“走出去”,将南宁培育成为“一带一路”尤其是国际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支点城市。第二,要努力提升南宁作为向海经济发展的腹地支撑能力,顺应国际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开拓和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壮大产业发展新兴动能,提升南宁市的核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从区域发展范畴来看,南宁的区域战略定位和区域地位谋划必须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部湾城市群、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要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提升首府城市的辐射带动和要素集聚能力。基于此,第一,未来南宁的区域定位及区域责任应当着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联动北部湾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联动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高铁经济带)建设,努力形成“群—区—链(通道)”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充分考虑南宁未来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发展定位,贵南高铁预计2023年竣工通车,届时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逐步完善,高铁经济带对南宁与西南、西北地区之间的影响将更为广泛,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带。第二,加快打造千万级首府经济圈。随着铁路交通网的建设,居民出行以及生活方式得到大力改善,沿线城市经济进入快车道,未来钦州、扶绥、平果等市县融入首府经济圈,形成与南宁首府协同互补、配置优化的发展格局。
在经济要素畅通流动的今天,谁最受关注,谁就拥有吸引资源的强劲磁力。与成都、长沙、贵阳、昆明等周边城市相比,南宁在城市特色宣传和谋划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基于此,第一,要加强城市名片的长远考虑,极力打造“休闲之都”“宜居之城”“中国绿谷”等城市名片,将城市的自然地理与城市布局建筑特点、历史文化进行和谐统一,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格,彰显城市“山、水、绿、蓝”风貌格局,让南宁的发展更具高瞻性,散发出独特的城市魅力。第二,要加强历史文化的展示,延续城市发展根基,展示首府城市的“金名片”。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等平台,挖掘地方元素,突出首府特色,推动南宁文化产业“走出去”,进一步丰富南宁市的历史文化内涵,用好山水城市、民族特色、东南亚文化和传统风貌,实施城市建设精品路线,提升城市“精气神”。
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增强城市文化形象的特色,充分展示地域文化魅力。南宁市在未来建设中,应着重体现多元素的城市文化氛围。第一,加强以铜鼓造型为建筑体的建筑形状,从传统干栏式建筑、鼓楼、民族村落等汲取精华用于城市建设。第二,以铜鼓文化、绣球民俗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加强铜鼓雕塑、绣球雕塑等布置,对铜鼓习俗、绣球等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包装、升华,是民俗文化的一种保存、复制与再现,使文化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意志。第三,在突出传统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要全面构建现代文化体系,加强图书馆、书院、书店等文化载体建设。建议尽早建设南湖书院,打造城市休闲文化,以城市文化素养提升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_南宁市“三街两巷”与漓江书院(邱勇哲/摄)
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其中能否建立和完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体系是关键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第一,采取先进技术手段推动精细化管理,推动高科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已成为改善城市管理方式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要以数字化城管为依托,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向科技型、智慧型转变。第二,创新管理理念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城市管理,采用服务外包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行公共服务社会化。第三,城市管理于细微之处见功力,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必须由粗放型向精细化型转变,从细微之处着手,从民生所需着眼。开展厕所革命文明提升行动,全面盘活公共厕所存量资源,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让垃圾分类成为城市发展新时尚。
到2020年,首府南宁的城市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绿城”品质实现大升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首府功能明显增强;“南宁渠道”实现全面升级,打造成为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初步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到2035年,高标准建成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基本实现。在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在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中核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先行示范城市、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核心城市及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一是城市经济发展目标。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层次显著提高,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城市创新链、价值链地位不断提升。
二是服务水平发展目标。对全区的辐射带动及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
三是生态环境发展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成为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四是城市名片发展目标。坚持不懈提升城市品质,成功塑造别样精彩的人文魅力和城市气质,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打造形成“休闲之都”“宜居之城”“中国绿谷”的城市名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