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刊记者 陈萧军
张北劳务早市一角。
来了一辆用工车辆,大家蜂拥而上。
妇女们在体力上不占优势,一般以小工为主。
寒风中等待的工人
。
王佃桃说,等孩子都毕业了,就不再出来揽工了。
32岁的刘志强会电焊、泥瓦工、木工,是个多面手。
商谈用工价格。
记录用工信息。
出北京向北200多公里,便是河北省张北县。张北县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是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县城北部兴华西路与张库大道十字路口,因为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每天聚集着大量的劳务人员——一个工具包、一个水桶、几个涂料刷子,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他们都等在“桥头”揽活,不管是扛水泥、搬砖头,还是抬家具、砸墙,他们都能干,被当地人称为“桥头工”。每年5月以后,张北县的这个“桥头”便开始活跃,最多的时候聚集过2000多名找工作的人。
2019年3月17日早上5点30分,夜色中的县城一片寂静,偶尔有车辆过往。揽工者陆续来到“桥头”十字路口,等待他们一天的活计。
海硫图乡的牛进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年轻时学过木工,人也能干,谁家办喜事儿都找他打柜做床。结婚以后,为了挣钱养家,牛进表进了城,每天骑辆自行车挂牌牌“站桥头”揽木工活,一“站”就是20年。他一般五六点钟就起床前往那里,“再晚点就不好找活了,老板肯定想让咱多干会啊,这两年用工少多了,可找活的人有增无减,于是,找不到活就成了常态。”说到这,牛进表有些无奈。
“每天起早贪黑,能接到活儿还好,有时候站一天都没活儿干。”大河镇的赵树斌今年51岁,他告诉记者,对于“桥头工”来说,为抢活儿而大打出手的事情时常发生。“只要一有车停下,全部蜂拥而上,有人爬到雇主的车顶上,争抢之下甚至还掰坏过车上的反光镜。”
家住大河镇的王佃桃今年54岁,在以男性群体为主的揽工大军里,她和另外几个头戴大红大绿头巾的妇女格外引人注目。王佃桃的大儿子在山东读大学,二儿子上高中,由于丈夫多病,干不了活,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身上。每天早晨5点多,她从家里出发,6点能到桥头,“昨天有人雇我去挑选土豆,工钱80元,今天去哪里干活还没着落。”王佃桃背着一个双肩背包,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水壶,还有一包方便面,“中午就在上工的地方对付几口,省钱也省时间。”王佃桃说道。
“桥头工”大多来自城市周边的区县,其中有城市的无业人员,也有在农闲时间专程到城市里打工的农民,主要干厨师、驾驶员、保洁、力工等一些短平快的杂活。找活的方式就是等候——自发地聚集在市场里,等待雇主出现。“桥头工”淡季的时候每天工钱70-80元,旺季则每天可以挣到120-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