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琵琶的反弹在乐曲中的体现

2019-08-18 07:25韩燕霞
新一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表现力民族音乐

韩燕霞

摘 要:琵琶是我国民族器乐中极具表现力的乐器之一,多种多样的演奏手法增加了乐曲的表现力,丰富了乐曲的音乐色彩和感染力。本文从琵琶的反弹技巧出发,相对于琵琶的正弹进行对比性的阐述并与其他中外弹拨乐器的弹奏技巧进行类比,且通过列举反弹在琵琶曲目中实际运用说明了作曲家对反弹在乐曲中的生动形象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力的认可。

关键词:反弹;表现力;民族音乐

一、反弹技巧

1、反弹的概念

要说到反弹先明确何为正弹。

正弹: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由琴弦的右侧向左侧弹出;大拇指由弦左侧向右弹出。

反弹则是指:以右手食指、中指或者无名指用义甲独立的由弦的左侧向弦的右侧抹进来所发的声音;大拇指是义甲由弦的右侧向弦的左侧勾进来所发出的声音;而小拇指相对其他四个手指而言还是较少被运用。

2、正反弹指法的特点与比较

(1) 正反弹名称和记谱符号的对比

(2)、正反弹音色、速度的差异

相对与琵琶中的正弹而言,反弹在音色上更加柔和,而正弹则为清脆,在速度上连续反弹的速度基本可以与滚奏的速度相同。

古筝的演奏技法相对于琵琶的演奏方法而言也是以反弹居多,,尤其是使用义甲演奏以后,连劈、连挑等正弹的指法均已不用。

西洋的古典吉他,它基本上也是以反弹的演奏技巧为主。吉他是一种六弦乐器,因而在他的演奏中每个手指包括小指都能发挥功能,基本上出指顺序各弹一弦。而竖琴也是一种以反弹的演奏技巧为主的乐器,演奏者通过手指对琴弦的挤压来改变琴弦的固有音符,波动时发出的音色如箭出功弦般的干净、单纯、优美清亮。

无论是中国的弹拨乐器还是国外的弹拨乐器都有反弹这一指法琵琶曲目中的反弹技巧出现于七八十年代后,而传统的演奏技法给予反弹更多的借鉴,在中外各种乐器的借鉴之下,琵琶发展并开拓了反弹这一特殊指法,并在民族音乐作品中进行了大量的运用。

二、琵琶的反弹在作品中的运用

琵琶的反弹技巧雏形于七十年代,借鉴于众多弹拨乐器中这一技巧,在传统指法的演变之下,形成这一新的技巧,特别是琵琶家们经过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大大发展了琵琶的反弹技巧,并大量运用在所创作的现代琵琶民族音乐曲目中。

曲作者在这段中借用了西洋古典吉他的指法,运用琵琶反弹技巧,以中指抚子弦、食指抹中弦、大指勾缠弦为出指顺序以三连音的音型,由慢到快,由弱渐强,由点至线的演奏,形象地描绘出三月初春小雨由一滴一滴逐渐转成绵绵细雨的江南美景。

刘德海教授在八十年代创作的《天鹅》、《老童》、《春蚕》等乐曲中,也大量地运用了反弹的技巧。在《天鹅》中,刘德海教授已经从大指勾弦的反弹,发展到食指抹弦、中指抚弦的反弹技巧,并组合在一起连续弹奏(( ) )( )),来演奏装饰音的效果,并且巧妙地结合正弹,组成了一个音或一组音的延续,徐徐如生地描绘了天鹅抖动羽毛、轻盈展翅画面。通过"摭分" 与"凤点头"和"双勾搭"这两种不同形式正反弹技巧,使演奏者将旋律音量进行强弱的对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鹅振翅疾飞,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的展翅翱翔,使乐曲在音响上更加饱满,相对于其他的演奏技巧而言,更为轻盈,更能表达作曲家的思想意境。

三、琵琶反弹在音乐中的发展

在浩翰的音乐世界中,艺术形式本身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文化艺术形式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已不再是单一的听觉感受,更多体现在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上,他们不仅对音乐的旋律,合声的要求更高,而且对音乐的多种表现手法及形式也更加的注重。因此基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用现代音乐多种的形式诠释传统民族器乐作品的精髓与内涵,为更多的人认知传統民族器乐作品的魅力,这就是现代民族音乐的生命力所在。

通过这篇文章中对反弹这一技巧的论述我想说明的是,为适应现代人的欣赏需求的同时,民族音乐的发展也要与之相适应,我们在继承、学习、领悟老一辈传统民族音乐的同时应多于思考,赋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以更新,更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庄永平:《琵琶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2]叶绪然:《琵琶考级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王范地:《养合集》,伟确华粹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4]乐声:《中国乐器大典》,民族音乐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表现力民族音乐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论报纸新闻摄影专题的表现力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