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外宣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

2019-08-18 15:23葛俊峰
北方文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冗余信息论翻译方法

葛俊峰

摘要:本文以信息论为指导,从冗余信息的分类和翻译方法入手,旨在正确处理冗余信息过载和信道传输容量狭窄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关键词:旅游外宣;信息论;冗余;翻译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产业快速崛起,旅游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近年来,国外游客的数量与日俱增。然而,目前大多数景区的外宣翻译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不符。各大景区的译文过于拘泥于原文,甚至出现硬译、死译的现象;同时,也出现大量的语言甲型病状特征,如拼写、语法和用词不当等错误,阻碍了旅游信息的传递,不利于我国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缩小文化差异并有效提高旅游翻译的可接受性。除了严复的“信、达、雅”之外,还应遵循外宣翻译“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避免旅游外宣翻译中“中式英语”的出现。

二、信息论与冗余

信息论是一种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理论,它不但研究信息的转换与表达,而且还研究信息的处理方式和传递方式。信息论最先是由香农(C.E.Shannon)提出的。如图1所示:

他认为,认为言语交际可视为信源和信宿通过信号连接起来的过程。信号通过信道传输,信道的传输容量指读者的接受能力或对源语的解码能力(Shannon,1948)。同时,噪声也是影响信息传递的重要因素,它是指所有影响读者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干扰因素,其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如外部环境的干扰和读者注意力不集中等。20世纪60年代,奈达(Nida)首次将信息论运用于翻译学领域。他认为冗余是为避免噪声干扰而重复或累加的信息(Nida,2004)。“据统计,每种语言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意上都有50%左右的冗余度,其中英语的冗余度为67%-80%”(李静,2014)。但冗余并不是多余,“冗余度的变化是由两种语言的内在规律决定的。应该区分有益冗余、无害冗余和有害冗余,我们反对的只是有害冗余,即啰嗦累赘”。

三、旅游外宣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分类

旅游外宣翻译不仅是我国对外宣传风景名胜的途径,更是对外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它有利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基于冗余信息的特点,笔者把冗余信息分为两类:即冗余过度和冗余不足。

(一)冗余过度

冗余过度,指的是信息中包含了大量的不必要的重复和无效信息,具体表现为叠词、同义词等的使用。信息通過信道传播,而信道的传输容量是有限的。过度的冗余信息会超出传输容量的承受极限,降低信息传播的频率,因此,译者要进行适当的压缩,为其“瘦身”,加快传播频率,使信息能够顺利地从信道通过。

(二)冗余不足

冗余不足,是指信息中缺少用于读者理解的必要的或重要的信息,具体表现为文化冗余不足。而文化冗余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负载词,或者带有特色的中国词汇等方面。冗余信息不足会使信息从信道中迅速通过,虽然加快了信息通过的频率,但读者不能够捕捉到利于理解的重要信息。因此,译者应对信息进行“拉长”,即增添信息容量,延缓其传播速度,提高读者的可接受性。

廖七一指出,信息过载时,可以通过增加一定量的冗余来增加信息“长度”,或降低信息“浓度”,使负载量与信道容量实现新的平衡(廖七一,1996)。但是,冗余过度和冗余不足的界定本就具有模糊性。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四、旅游外宣翻译中冗余信息的翻译方法

根据冗余的特点,本文将冗余信息分为冗余过度和冗余不足两类。针对上文的分类,笔者将采用省略法、合并法和释译法等翻译方法来指导旅游外宣资料翻译。

(一)省译法

所谓的省词法,即把原文中需要而译文中不需要的词汇、词组等在翻译的过程中加以省略(冯庆华,2010)。这种省词法一般是出于译文语法和表达习惯的需要。如果不省略,译文就会显得拖泥带水,不利于原文信息的传达。

例如:(1)郑州火车站建于1949年,总面积为46700平方米,并即将进一步扩建。

译文:Built in 1949,the Zhengzhou Railway Station for the moment has a total floor space of 46,700 square meters, which is soon about to be expanded.

分析:上述例子笔者采用了省译法进行了处理,原文中的“进一步扩建”,译文则省略了“进一步”,只译为“to be expanded”。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汉语重意合,而英语则重形合。“扩建”一词本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的含义,“进一步”与“扩建”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省略“further”一词。

(二)合译法

所谓合译法,即连用同义词用以强调所表达的含义(冯庆华,2010)。汉英两种语言都擅用同义词,英语常用成对词,而汉语则为连用表达同一意思的四字成语。既然同义词所表达的是相同含义,那译者就采用合译法。

例如:(2)这里千峰竞秀,有奇峰72座,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天擎地,气势磅礴,雄姿灵秀。

译文:Here you can enjoy numerous magnificent peaks

including 72 in odd shapes, with Tiandu,Lianhua and Guan gmingding above 18, 00 meters in altitude.They all rise up like giants, forming into spectacular scenery.

例如:(3)寺内后山的龙王堂、领要亭是全寺的制高点,若从这里向下俯瞰,则全寺景色皆历历在目,一览无余。

译文:The Hall of Dragon King and the Panoramic View Pavilion on the hill at the back of the temple is the highest point, from which one can have a very clear birds view of every spot in the temple down below.

分析:根據上述两个例子可知,原文都是表达同一意思的四字成语或词语。例(2)中“气势磅礴,雄姿灵秀”都是形容山峰的秀美。译文则把这两个词语合并为一个分词短语“forming into spectacular scenery”,在这充当后置定语修饰山峰,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外国读者理解;例(3)中的“历历在目,一览无余”则为一组同义词,都是表达景色尽收眼底的含义。因此,在译文使用“one can have a very clear birds view”进行处理。

(三)释译法

所谓释译法,即对原文中出现的一些文化负载词或特色词以解释或加注的方式进行补充说明。而在旅游外宣翻译时,往往会有文化冗余不足的现象,同时外宣资料中含有大量体现我国历史和文化的词汇,如果我们不加以解释,外国游客则会无法理解,也就达不到我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的目的。

例如:(4)华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尧时就已存在。

译文:Tracing far back in history, the“Huabiao”,now the ornamental column chiseled our white marble, evolved into being quite a long time in the period of Yao(around the end of 22nd century before B.C.)in a very ancient China.

分析:“华表”作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标志,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中国游客,在不解释其含义的情况下,定能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然而,对于一名国外游客来说,如果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用直译,不对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加以阐释,那么,显然国外游客是不易理解的,更不知“华表”为何物。因此,译者通过释译法将“华表”译为“用白色大理石雕刻的装饰性的柱子”;“尧”是我国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因距今比较遥远,因此“尧时”则译为“约公元前22世纪末”,国外游客更易理解。

五、结语

由于旅游外宣的特殊性,冗余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注意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正确处理信息过载与信道传输容量狭窄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要明确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准确分析句子结构,了解冗余信息的类型,再选择相对应的翻译方法,就能较为准确地处理冗余信息的翻译问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Nida, E.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Shannon, C.E.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 unication[J].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1948(27).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对外传播,2004(9):4-6.

[5]李静.语言冗余与英汉翻译[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1):129.

[6]廖七一.论翻译中的冗余信息[J].外国语,1996(3):47-51.

猜你喜欢
冗余信息论翻译方法
基于超像素和信息论的SAR图像目标检测研究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安全通论(11)——《信息论》、《博弈论》与《安全通论》的融合:刷新您的通信观念
微生物二元网络作用关系研究
信息论翻译的多维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