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

2019-08-17 08:43卢银崧
英语教师 2019年14期
关键词:意义文本语言

卢银崧

引言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已成为我国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意在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形式转为以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教育部2018)。高中英语课程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科育人为目标。为此,教师应深入学习并理解课程改革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思考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激发学生参与探究,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意义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又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部2018)。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关注主题意义的引领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课程标准》将英语学习活动分成三类,即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这三类活动从基于文本的信息输入到深入文本的内化和初阶输出,最后到超越文本的高阶输出,以实现基于文本、聚焦文化、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深度学习的目的,从而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写作教学理念

(一)深入解读文本,探究主题意义,把握核心教学内容

文本解读是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实现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对意义的探究,要求教师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教学和碎片化教学方式,把主题意义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梅德明、王蔷2018)。因此,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探究文本主题意义,才能把握好核心教学内容,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

(二)基于文本,关注活动设计的层次

在深入解读文本、把握好课程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需要依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设计出一系列围绕主题意义探究、逻辑递进、循环上升、符合认知规律的活动,使上一个活动为下一个活动铺垫,下一个活动对上一个活动进行拓展和深化,体现情境性、结构性和层次性(梅德明、王蔷2018),以促使知识转变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养。

(三)优化问题设计,创设合理情境,形成结构化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思维品质的培养。英语学科是基于语言学习发展思维的。语言的使用是在生活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王蔷2016a)。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把握有赖于具体语篇主题提供的情境,学习语言知识就是把握具体情境中语言知识的形式和表意功能(梅德明、王蔷2018)。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体现了思维逐渐发展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文本解读时围绕主题意义,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优化问题设计,创设合理情境,形成由逻辑性发展到批判性、最后上升到创新性思维的一系列层层推进的问题链和情景链,促进学生在讨论、分析、判断、评价等活动中自主探究主题意义,形成和内化知识结构,发展思维品质。

(四)体现教、学、评结合,确保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效果不能凭由主观判断,而要基于教学判断。从学生学习的表现找到学生是否学会的证据,即根据学生课堂口头或笔头产出的表现作出合理的判断,并基于此选择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此,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评价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评三者结合,确保教学效果。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教师应设计有层次、有情境、行之有效的写作活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面,以一堂写作课为例,分析如何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与实施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写作教学设计与实施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刻的解读;第二步,基于文本解读,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三步,按照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有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的同时,整合知识,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感知文化并塑造品格,确保教、学、评相结合。

(一)深入解读文本

教师可以从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五个角度深入解读文本,使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梳理结构化知识,并解读各个环节是如何为主题意义服务的,以形成深入而独特的见解(张秋会、王蔷2016)。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解读的内容,让学生从主题和内容、主题和作者、文体和语言三个层面分别探讨文本的主题和内容、深层含意、承载的价值、文体形式、文本结构等。

本文从三个层面进行如下解读和思考:

首先,主题和内容。文本讲述了李华作为一名交换生刚结束在英国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学习期间和房东威尔逊先生(Mr.Wilson)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李华给威尔逊先生发了一封邮件以表示感谢。

其次,主题和作者。感恩教育是德育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美德。学生通过学习写感谢信,表达对身边人与物的感恩之情,是该文本的核心。教师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况,思考感恩的意义,促进人格发展。

最后,文体和语言。该文本以书信形式展开,文本结构清晰。第一段表明写作目的;第二段使用非谓语doing 和which 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表达“行为—结果”的写作方法,列举感谢的原因;第三段再次表明感激之情,凸显文本的主题意义。文本逻辑清晰,便于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总结如何表达感恩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分析文本,提炼出该文本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见图1、图2)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对整个文本有清晰的认识,把握学习活动设计的角度,了解感谢信的结构、内容和写作方法,懂得感恩的意义。

图1

图2

文本内容要通过活动设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引领学生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感知、吸收、内化、迁移。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思考如何将文本内容转变为课堂学习活动,从而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二)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制订的教学目标应分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体现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及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文本解读和学情,本堂写作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够:

(1)通过阅读文本,有效提取信息,探究感谢信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梳理、概括和使用非谓语doing 和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表达“行为—结果”的写作方法,并借助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结构;

(3)运用本课所学目标语言,创设半开放情景,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4)运用本课所学目标语言,仿写感谢信,回顾主题意义。

以上目标都是以活动形式呈现,既强调学习的过程,又体现学习的结果;既可操作,又可达成,还可评价。其中(1)(2)属于学习理解层次的活动;(3)是应用实践层次的活动;(4)是迁移创新层次的活动。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是前一个目标的进级,体现了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过程。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否适应学习者的需求,能否关注每个学习者,能否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王笃勤2014)。教师应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教学活动主线,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设计教学活动及相应的教学评价,使活动与目标一致,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始终,确保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实效果。

下面具体阐述如何设计和开展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1.开展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的目的是感知语言表达的意义和文本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形成新的认识。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文本的学习活动。学习理解是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的第一步。教师应围绕主题意义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已知,铺垫相关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出目标语言。本课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理解类活动:

(1)感知与注意。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导入环节重在创设情境。教师设计了daily report 活动作为第一个学习理解类活动。在此环节中,学生分享daily report—All about Father’s Day,并提出以下问题:“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 when she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Father’s Day?”接着,让学生欣赏感恩歌曲Turn to You,并分享感受。然后,教师利用生生互动的talent show 导入解决本课涉及的关键词汇问题,并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让他们预测本课的主题。教师继续提出以下问题:“What would you do when someone helps you a lot? 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a thank-you letter?”有效的设问不但能激活学生与文本之间知识与经验的信息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能促进学生预测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从而聚焦文本主题。

(2)获取与梳理。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Why does Li Hua write a thank-you letter?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a thank-you letter?What did Mr.and Mrs.Wilson do for Li Hua?What impacts did their kindness have on Li Hua?”重在激活学生的语篇知识。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获取关于感谢信的结构、内容等关键信息,理解重要词汇,并在回答问题时梳理文本知识,了解文本背后的主题意义,满足求知欲,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通过观察与学生互动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感谢信的掌握情况,明确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确保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

(3)概括与整合。

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What useful sentence structures can be used in a thank-you letter? How can we make our thank-you letter more sincere and convincing?”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思考和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施以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信息,概括、整合出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A-R structure,即使用非谓语doing和which 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表达“行为—结果”感谢的写作方法(以下称为A-R structure),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文本中获得新知,并能理解语言的意义和文本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应用类活动的基础。学生只有充分理解文本,才能应用所学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所形成的关于陈述感谢原因的结构化知识,从而确保第二个教学目标的达成。

2.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的目的是实现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内化,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这通常通过描述、阐释等语言输出活动实现。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教育部2018)。本课设计了以下两个应用实践类活动:

表1

(1)分析与判断。

教师展示如下例句,引领学生分析和评价哪个句子更具有说服力。

A.You always smile at life.

B. You always smile at life,encouraging me to be brave when facing difficulties.

C.You always encourage me to do more reading.

D.You always encourage me to do more reading,which are surely very helpful in our study.

学生分析发现,使用A-R structure 的B 和D两个句子更具说服力。这个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内化新学语言。同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所作的选择及其原因,能够把握学生对新学语言的内化情况。

(2)内化与运用。

教师呈现以下4 个半开放情景(见表1),要求学生应用A-R structure 补充完整。这个过程促使学生内化目标语言和文化知识,巩固新学语言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

教师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内化和掌握情况,从而达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3.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的目的在于开展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这类活动一般是通过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新的情境下应用获得的语言知识,增强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迁移创新类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要求。本课设计了以下四个迁移创新类的活动。

(1)批判与评价。

教师用图片呈现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人,包括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熟悉的陌生人(如环卫工人),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Who do you think would deserve our appreciation? Why do you think they make a difference to you?”让学生小组讨论身边的人都为自己付出了什么,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而强化A-R structure。然后,让学生齐声朗读以下感恩诗,继而进行情感教育,唤起他们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Thank you,my dear parents! Because of you,I can come to this wonderful world and enjoy every moment here.

Thank you,my dear teachers! Because of your teaching,I can discover the charm of knowledge and enjoy the happiness of reading.

Thank you,my dear friends! Because of you,I am hardly lonely on the way to my success.

Thank you,my suffering! Because of you,I can become stronger and stronger and face my life bravely.

Thank you,my pains! Because of you,I can understand that 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my life.

Thank you,everything and everyone in my life!Because of you,my life can be more wonderful!

此活动发展了学生的逻辑和批判思维能力,聚焦并超越了文本的内涵价值与意义。

(2)想象与创造。

教师创设如下情境:小组讨论主题并合作给父母、老师、朋友或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如环卫工人)写一封感谢信,深入思考并运用本课所学A-R structure 陈述2—3 个感恩理由。学生在活动的层层铺垫下完成从文本输入到文本输出。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发展其创新思维,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批判与评价。

教师让各组代表在班上朗读和分享小组作品,其他学生根据评价表(见表2)进行评价与打分,重点关注是否使用2—3 个A-R structures、感谢信的结构是否正确。最后,学生给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作品投票。学生通过同伴评价验证学习成果,通过欣赏和评选同伴的作文分享和积累更多与话题相关、相同含义不同表达的语言知识,提升读写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发展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表2

以上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创作和班级展示,把握学生是否能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成第四个教学目标。

(4)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如下作业:Use the A-R structure to write a thank-you letter to your parents. 让学生巩固所学,拓展主题知识,进一步实现迁移创新。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变化:首先,学生真正成为主题意义探究的主体;其次,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而是学生在概括、分析、批判、评价文本结构和语言的过程中,把学科活动经验与核心能力融合起来,实现对语言和文化知识的整体获得;第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三个层次设计问题链和活动链,促进学生开展高阶思维活动,提升其思维品质;第四,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构建文本意义,处理好语言教学与语言教育的关系,实现写作教学对人的发展的关注,从而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然而,在实践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如获取信息及语言内化的程度决定后续的应用、创新和评价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确保内化充分。第二,教师要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优化问题链,确保搭建的思维铺垫指向主题意义。第三,对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下的小层次活动,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和整合。第四,教师应科学分配时间,为学生进行高阶思维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

猜你喜欢
意义文本语言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有意义的一天
语言是刀
生之意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