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芜湖市纤维检验所,安徽芜湖241000〕
棉花作为纺织原料,离不开采购和使用,纺织购棉和配棉已经成为棉花业和纺织业的重要经营活动。在我国目前的棉花流通中,依然主要采用传统的看样订货、撮合交易的流通模式进行棉花交易,供需信息不透明,质量数据难以有效匹配成为困扰纺织企业购买棉花和纺纱用棉的主要难题。供应端有去库存、提高棉花质量的压力,存在卖棉难、优质难以优价的难题;需求端纺织企业对原料需求要求个性化,存在买非所要、购买难、使用贵的难题。供需不能有效对接,使用不能精准匹配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我国棉花加工企业全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棉花质量实现了仪器化公证检验,棉花加工、质量检验信息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和网络化查询;随着“棉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棉花全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已经实现融合和集成。在纺织端,利用原棉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机配棉,从而提高配棉质量的稳定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是棉纺生产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传统的线下看样采购模式向信息化订单生产模式转变是纺织购棉的发展方向,可以保证纺织企业所需原料的数量和质量稳定性,促进棉花流通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棉花是大宗农产品,它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会使棉花在供求市场上出现质量不稳定和价格波动现象,不仅损害农户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纺织企业的生产安排、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
根据目前棉花流通市场的现状以及棉花作为农产品的自然属性,要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生产与需求脱节的现象,需打通棉花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全产业链各环节,以纺织需求为导向实行棉花信息化订单生产、批次销售优质优价,建立棉花生产供给新模式,并逐步形成棉花种子培育、生产技术推广、质量检测和销售生产体系。
棉花信息化订单模式,即“纺织企业提出用棉标准,农民或农业经营单位按照订单要求统一种植、生产,加工企业定制加工皮棉,纺织企业根据需求优质优价采购原棉”的棉花生产组织新模式。
信息化订单通过合同的形式,把棉花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紧密联结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按照订单合同的规定,完成整个生产经营中的产销活动。信息化订单反映了棉花市场的需求,能引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为纺织企业提供稳定的棉花资源和品质。
棉花信息化订单模式涉及的主体包括棉农、轧花厂和纺织企业,棉农是棉花产业链中最上游的主体,主要是对棉花进行种植、采摘、交售;轧花厂主要承担籽棉收购与皮棉加工;产业链下游主要是纺织企业,这也是最简单的棉花产业链条。整个订单模式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提出用棉需求。
纺织企业依据自己的生产计划安排,与棉花生产企业签订合同,明确说明自己对棉花质量(产地、棉花品种、采摘方式、棉花种类、颜色级、长度等指标参数)、数量的要求、定价方案和报价方式等信息,并明确各方的权、责、利机制。
2.面向订单生产环节。
棉花加工企业与棉农或农业经营单位签订种植合同,集中连片建立棉花生产基地单元,根据纺织企业的订单需求,组织农户按照订单要求种植棉花,并对农户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棉花生产的质量,从根源上实现棉花供应的质量的一致性。通过科学种植,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推动棉花质量向高水平跃升。
3.收购加工环节。
农户根据订单交售籽棉,加工企业根据籽棉质量升贴水方案、重量贴水方案进行优质优价收购,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标准化统一加工,采用先进的生产加工工艺,并贯彻实施棉花质量标准,从源头把控棉花质量,不断提升原棉品质。
4.优质优价销售环节。
加工企业根据订单合同中双方协商的质量升贴水方案,将订单生产的棉花进行联动指导报价,纺织企业通过平台查询到满足配棉需求的棉花资源及报价情况,
双方进一步协商,在信息相对透明的条件下形成双向选择,实现棉花优质优价销售,形成订单,有利于纺织企业与加工企业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性,最终实现双方的利润最大化。
针对棉花网上交易缺乏报价工具、报价无依据的现象,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在皮棉销售环节,研究开发网上资源报价系统,为交易双方提供报价、价格协商功能,为棉花销售企业和棉花购买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促进棉花电子商务的发展。报价系统包含固定报价、基差报价、撮合报价等多种报价形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报价需求。棉花资源报价以棉花期货实时价格为依据,与郑商所的期货交易价格联动,利用期货价格指导棉花现货交易,使棉花报价、价格协商有据可依。报价系统与数据云平台对接,可以对推介资源和所有资源进行查询,获得棉花的详细信息,确保资源真实可靠、报价合理公道。
报价系统可以对自己数据权限的棉批进行价格设置,价格发布,价格修改,价格确认;对非数据权限的棉批进行价格设置,价格邀约,价格修改,价格确认;可以看到别人推送或者邀约过来的棉批,并且对这些棉批进行价格商讨,价格确认;对交易平均价格,交易的次数,交易报价次数,成交次数,失败次数等交易信息进行统计。
加工企业通过质量升贴水设置,对棉包批次进行联动报价,纺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需求在系统中搜索皮棉资源,双方互相协商形成订单,实现优质优价销售。纺织企业根据当年采购的原棉纺纱数据进行分析,调整采购方案形成新的用棉需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企业用户根据棉花质量指标(颜色级、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轧工质量等)制定升贴水方案,一般设置质量指标标准值对应的升贴水为0,指标等级越好,设置的升水越高,指标等级越差,设置的贴水越多,可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制定多个升贴水方案,为优质优价棉花销售提供价格依据。
升贴水设置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升贴水设置界面
资源搜索功能集成并展示棉花种植、加工、检验、入库等产业链各环节数据信息,包括产地、包数、颜色级、马值、长度、比强、含杂、回潮、毛重以及存放仓库等数据,系统通过将棉花质量指标与升贴水方案关联自动计算出该批棉包的升贴水价格,质量越好升水越高,质量越差贴水越多。
资源搜索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资源搜索界面
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进行批次报价,选择报价方式(期货指导、基差点价、固定价格)、期货类型、运费类型、结算方式、报价方案等参数,系统与升贴水关联,自行计算出该批的销售指导价,并对外报价。
报价依据:销售指导价=期货价格/现货价格+升贴水。新建报价单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新建报价单界面
对外报价的批次信息会在资源市场中展示出来,纺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加工需求搜索满足要求的棉花批次,并查看批次详细检验及报价信息,从而采购到满足纺织加工需求的原棉,实现优质优价采购。
资源搜索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资源搜索界面
皮棉报价系统的建设与开发,为棉花上下游企业搭建了沟通平台,系统集成了棉花全产业链中的基本业务数据,实现了信息共享,能够及时沟通,避免了传统销售模式中由于时间、地理位置等造成的沟通不畅、信息滞后等问题,不仅能全方位的提高棉花质量,也相应的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服务质量。
纺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找到满足质量需求的棉花资源,实现优质优价采购,加工企业通过平台上棉花销售、检验等数据的分析,对棉花品种种植、生产工作进行指导,进一步引导棉花种植户提高棉花质量,从而促进棉花市场供需关系向良性发展。皮棉报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为棉花信息化订单生产模式的实现提供了信息和功能保障。
“棉花信息化订单生产+优质优价”模式能够解决农户和加工企业“卖棉难、优质难以优价”的问题,同时让纺织企业对原棉的需求得到保障,在皮棉报价系统中,通过与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以及质量升贴水价格关联,实现棉花的优质优价销售,从而促使棉花的价格更加科学和市场化,有利于客观反映棉花市场的供求关系。
“棉包信息化订单生产+优质优价”模式将涉棉企业、个人和棉花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了棉农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纺织企业所需原材料的质量和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并利用棉花市场价格信息和订单需求的信息,实现优质优价。
通过对棉花信息化订单生产和优质优价模式研究,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了棉花订单生产和优质优价运作模式的构建,研究开发了皮棉报价系统。通过皮棉报价系统形成将质量升贴水与棉花期货、现货市场相结合的棉花销售模式,有效规避了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实现了棉花优质优价销售,保证了棉农及涉棉企业各方的利益,解决了棉花生产与需求脱节的问题,真实的反应出棉花市场供求关系现状;信息化订单生产通过棉花市场把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的联系起来,能够使生产、加工和销售三者之间由原来单纯的买卖关系变为以订单为联结方式的新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生产、加工和售销一体化,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棉花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