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政府主要透過資助和非政府機構合作,為在大灣區各市創業的青提供創業補助、支援、輔導、引路及孵化服務,以及資助社會團體舉辦各種推廣交流等活動,您認為當中會否有濫用資源現象?對於如何確保資源善用有何建議?
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馮健富理事長:澳門特區經歷了一個頗長的高速發展的時期,近年中小企遭遇市埸不再平靚正的發展瓶頸。雖說大灣區被視作為澳門開拓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和契機,然而,任何新市埸有機也有危,絶大多數的澳門企業家都在觀望中,也很少澳門青年融入灣區發展。澳門人這種保守的思維一定要打破,因為社會發展的巨輪運轉得太快,現在灣區各地都在加速發展中,倘若本澳一再觀望下去,就會錯失黃金機會,5年、10年之後,澳門只會更加落後及被邊緣化。
值得重視的是,灣區建設作為一項國家發展政策,特區全力支持是理所應該,更何況,港澳兩個特區和其他9市在社會體制、法律制度都有差異,特區透過資助和非政府機構合作,為在大灣區各市創業的青年提供創業補助、支援、輔導、引路及孵化服務,以及資助社會團體舉辦各種推廣交流等活動,更是應該大力去做的,至於支持的資源是多還是少,一切歷史會有記載,社會上不需要太多揣測。
澳門國際投資協會吳偉恩會長:我認為現時特區政府的出發點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之下,促成灣區各地政府的交流合作日益頻密,而特區政府和坊間團體舉辦灣區考察、交流活動,幫助有意向灣區發展的本地企業家、青年認識大灣區,倘若特區政府不牽頭去推動這種社會氛圍,我相信澳門企業家、澳門青年更難以有機會去接觸大灣區城市,而只是通過手機、電視新聞了解灣區市埸,更不用說推動澳門青年融入灣區發展這一議題了。
更何況,大灣區發展規劃推出不是很久,不論對政府還是坊間而言,都需要一個在探索中前行的過程,故現時各種活動百花齊放的現象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此外,我們看到,除了澳門特區政府,灣區其他城市包括香港特區都有設立專門辦公室處理灣區事務,以及配合各地青年團體、工商團體共同推動灣區發展,這種政府、坊間共同推動的模式,我相信是行之有效且必須的。
澳門時事評論員陳偉智先生:特區政府在推動本澳青年參與大灣區實確不遺餘力,資源是否濫用,必須從效果和效益兩方面去衡量,特區政府適宜對此進行“衡工量值”式的審計,才會更有實效。
澳門青年聯合會陳秀釵副會長:近年來,灣區建設已成為最熱門的社會焦點議題。大灣區規劃作為國家層面的政策,特區政府從各個方面投放資源支持青年灣區創新創業,這正是澳門特區積極配合國家發展的體現。
但畢竟涉及動用公帑,政府應謹慎審批每個活動的資助申請,比如由第三方評核成效等。然而,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任何一項活動,尤其是科研項目,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見到是否有成效,是否有回報,對此,希望社會上要給予時間和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