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不出頭,您是否認同青年創業較打工更成功?是否認同大灣區提供了澳青一個大展拳腳的機遇?澳青赴大灣區發展會有哪些優勢?
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馮健富理事長:澳門回歸20年來,以博彩業為龍頭,旅遊業為龍身的服務性行業獲得巨大的發展,然而,市埸千變萬化,一般中小型企業的營商環境已好景不再,即使近年政府推出各項優惠政策鼓勵、支持本澳青年創新創業,但成功個案不多。
我認為,青年創業要看很多因素,比如,視乎你是靠父蔭的二代,還是白手起家的初創者,以及有否營商經驗,等等。作為前者,父蔭庇護,可以成功來得很容易,而若只是初創者,即便是創業條件成熟、準備充足者,還要看是否有堅定的領軍者的決心,以及不怕死不怕失敗的精神,因為經驗告訴我們,初創失敗的機率遠較成功更高。
勿庸置疑,大灣區將成為港澳青年大展拳腳的發展平台,這與在改革開放初期大批港澳企業家北上創業的營商背景是天差地別的。當然,作為新一代青年,機遇當前,首先要檢視自身的優勢在哪? 我認為,澳門青年一代,普遍學識高,國際視野廣闊,國際人脈多元,上述優勢正是灣區各地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特征。此外,青年創業前要付出努力,找到對的項目、對的市埸、對的合作伙伴,還要汲取前輩企業家早些年(北上)營商的創業經驗,以及要有承擔失敗的風險意識。
澳門國際投資協會吳偉恩會長:我不認同青年創業較打工更成功之說,這是因為,工字出不出頭,不是絶對的,而是因人而異,比如要視乎個人的性格、際遇,是否適合創業,因為創業和打工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模式,任何創業者都有可能要面對各種商業風險和危機,而現實中,我們也見到很多打工皇帝所在獲得的成就和收入比一些創業老闆更豐碩。
一直以來澳門產業結構單一,以博彩為主導的旅遊產業發展蓬勃,其他產業反而沒有得到充份的發展,在這樣的結濟格局之下,很多年輕人難以找到對口的就業創業市埸。而大灣區是一個廣闊的市埸,對澳門青年而言無疑是另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灣區尤其深圳、廣州在高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很快,而澳門缺少的正是多元產業,澳門青年若與當地企業聯手開發創新科技產品,甚至引進更多創新產業優化澳門現時單一的產業結構,不失為一大好事。
澳門年輕人進軍灣區發展,首先要充份了解自身的優勢在哪裏? 我認為,澳門最大的優勢,一是一國兩制的體制,二是背靠祖國,三是國家給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的角色定位。
澳門時事評論員陳偉智先生:澳門青年要赴大灣區發展,首先要了解自己具備甚麼的所長,是灣區所無、所缺、所需。若一無是處,何來優勢?澳門的博彩旅遊、中葡雙語是本地的特色,但在大灣區其他地方(不包括香港),可有發展的機會?創業的回報率大,風險亦高,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面對一群不熟悉的競爭者,必須考慮清楚才作決定。
澳門青年聯合會陳秀釵副會長:我在2010年加入科大就籌建了創業就業發展中心,這在當時澳門高教界是第一間且是唯一的學生就業中心,針對我校內地生源所佔比重比較多,9年多來我經常往內地考察學生就業市場,近年更比較進取地邀請更多內地企業來我校參加就業展。我發現到,科大內地生有四分之一在灣區就業創業,留在粵港澳發展的共占三分之一,顯見學生在灣區就業非常理想,也顯見各地都在搶人才這一事實。此外,我不認同“工字不出頭”的說法,現在不少的博企大公司為留住人才,提供優厚的福利待遇,甚至分派股份,年薪百萬者不少。
毫無疑問,大灣區提供了港澳青年一個大展拳腳的發展空間,我認為,港澳青年雖然欠缺內地人脈資源,但勝在普遍教育程度高,有國際視野闊、社會管理知識、國際網絡廣等優勢,將來若能好好利用澳門獨有的“一中心一平臺”的定位,整合葡語系國家和灣區資源,必定能為澳門融入灣區作出貢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