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杰
摘 要: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目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建设、运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重新梳理功能、加大建设力度、制定建设标准、创新建设模式、构建网络服务机制等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实训基地 建设 发展
近年来,技能型人才数量虽然逐年增加,但还是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这种人才不足的尴尬局面已经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各类保障性政策以促进公共实训基地的发展,公共实训基地在这种政策利好的形势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自公共实训基地建立以来,各地摸索出多套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案,研究出高效率的师资队伍建設途径,并开发出多个系列的精品课程。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矛盾问题。因此,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是2000年在上海建成的,旨在培养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该中心建成后即开始投入使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纷纷建立了公共实训基地,特别是地处我国东部的沿海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天津、广东和福建等地都针对本地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建立并发展了公共实训基地。
1.建设规模情况
时至今日,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大部分中心城市都已经建成了公共实训基地,平均的实训基地设备投入资金已经超过5000万元。中西部地区相比于东部地区公共实训基地开发项目起步较晚,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也成功在重庆建立,资金投入超过3亿元,该项目于2015年成功启用。南宁和银川等西部地区相继开展了公共实训中心的建设工作,可以看出,在良好的国家政策背景下,公共实训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
2.运作模式情况
从运作模式上对公共实训基地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政府部门独自承担公共实训基地的运作任务,政府独自运作能够体现出政府的主导作用,还能够对公共实训基地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这一类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训基地是完全公益性的政府机构,公共实训基地聘请的教师、采购的设备以及日常的开销都由政府财政核拨。第二类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以院校作为主体来进行,一些高等院校作为公共实训基地的依托为其提供主要的资金投入支持,政府则负责少部分资金支持。由于院校配备有大量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资源以及教学场所资源,因此在上述方面能够节省较多开销。第三类则是政府补贴的社会化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下运作的公共实训基地也存在相应的公共性问题以及开放性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已经基本弄清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因此对于其是否应该建设一类公共实训基地的必要性问题已经不再是争论的焦点,而是集中于研究建设什么样的基地以及怎么建设基地等问题。
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基地在发展初期无疑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长此以往这种方法并不是标本兼治的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短缺的现状。政府能够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能够抽出的精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在公共实训基地中引入市场化的运营机制至关重要。
其次,需要研究的问题是运行模式,这个问题涉及运行成本分担和服务模式等两个方面。成本分担方面,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资金投入情况,弄清楚完全公益和基本公艺的区别,根据不同的资金投入方式合理运行。在基地的运行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盈利问题,这就需要弄清楚完全成本和适当盈利的区别,以利于设备更新和基地扩建等资金投入设计思路的构建。
再次,要考虑管理体制的问题,如需不需要设立独立的机构,如果需要那么应该设立什么样的机构,机构的性质、规模如何,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保障制度问题主要指资金保障,包括新项目的建设费用与现有项目的运营费用,这些费用如何协调也是难点。
最后,公共实训基地的布局规划问题也需要深入思考,公共实训基地的布局一方面应问需要服务对象,政府不能代替服务对象选择;另一方面应对政府出资建设的其他公共训练资源,如公办职业院校进行合理、科学的统筹。
1.拟制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标准
要想达成公共实训基地更加长远、更加科学的发展前景,对其建设方案标准的拟制是首当其冲的工作。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标准的制定上,必须综合考量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水平现状,在符合社会经济情况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同时还要分析评估地区性劳动就业情况特点。因此其标准涵盖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全面的、有前瞻性的,其方案的拟制要点有:投资标准、运营标准、服务标准、环境标准、人员标准、设施标准以及评价标准等。
2.进一步提高公共实训基地全面建设水平
对于劳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公共实训基地是此项工作推进开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开放发展,国民素质和文化层次不断提升,对就业者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视程度更强,也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合理利用国家政策的扶持,加强和完善整体性的全局规划,以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衡量准绳,重视各类设施和要素建设的分类布局,突出基地建设的整体性和互补性。
3.完善公共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无论是从加强前期投入还是加强后期管理方面考量,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布局始终都要围绕其基础功能而逐步完善,因而在它的定位上必须要明确。公共实训基地实际上应该定义为一种基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多样化综合服务平台,其中,技能培训是基础,它与学科研究、就业指导、等级考试、人才培养等内容相结合,共同构建了整个基地功能的定位要素。
4.提高公共实训基地相关资源开发利用率
实现公共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赖基础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相关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一是要考虑社会需要,开发可操作性强的课程资源。二是要考虑地区特色文化,开发传统工艺行业资源。三是要考虑培训结果,开发就业渠道资源。
5.突出政府服务机制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功能作用
要想使公共实训基地更好地发挥其效用,单纯地靠加强自身建设也是不够的,必须要依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与劳动保障和人力资源部门形成就业指导对接,与用人单位共同研讨制定培训方案,完善培训方向。
(2)加强政府的调控统筹,在资源配置、功能布局上进行有效整合,完善培训架构。
(3)持续发挥职能部门监督作用,在环境保护、制度规范等方面形成约束力,完善培训管理。
6.重视公共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人才培养不管在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以技能培训为重心的公共实训基地而言更是如此。在公共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问题上,要想满足其可持续发展要求,不仅要注重培训和施教人才培养,还要注重建设和管理人才培养。具体需要注意的,一是培训和施教人才的接替传承问题,二是建设和管理人才绩效评价问题。
7.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创新性建设
(1)加强制度创新建设。实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循守旧的制度已然无法满足和适应现在的时代发展及社会需求,制度创新势在必行。要根据国家和政府的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如社会保障、选人用人、财务医疗、社会监督等制度。
(2)加强体系创新建设。传统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体系往往脱离不开固化的模式,不能满足和符合时代共享性和开放性需求。实际上,公共实训作为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依托,要想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更加长久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必须构建一套完备的创新型体系:一是要构建完备的资金投入体系,二是要构建灵活的管理运营体系,三是要构建高效的培训入职体系。
(3)加强服务创新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本质就是一个服务型平台,服务创新对于基地的全面发展来讲至关重要,而加强服务的创新,主要应针对服务的质量标准和目的对象两个关键点。
首先,要針对服务质量标准,加强横向和纵向比较,不断学习和交流先进经验,扩大服务的社会认可度。
另外,还要针对服务对象,一方面加强与学历教育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公司等用人单位的对接,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潘伟男,邓水秀,吴泉利等.湖南食品药品监管公共实训基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研究[J].现代食品,2018(19).
[2]吴晓天.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