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央和国家机关在行动

2019-08-16 02:14
党建 2019年8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攻坚生态

自然资源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扶贫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抓住政策扶贫和对口扶贫两条主线,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自觉

自然资源部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列入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自觉从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看待脱贫攻坚工作。自然资源部组建后,成立了以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同志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难点问题。结合国家部委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定位和部门职能优势,确定了“聚焦一个目标,抓住两条主线”的扶贫工作思路,即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抓住自然资源政策扶貧和对口连片扶贫两条主线。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重点发力

自然资源部立足部门职能,找准工作结合点,围绕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促进扶贫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全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着力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专项安排用地指标,实施特殊审批政策,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地。推进落实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流转和跨省域调剂,为贫困地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提供有力资金支撑。2018年,在贫困地区调查地质灾害隐患1100多处,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点建设,支撑地方政府数百个城镇选址和村镇搬迁避灾,保障贫困群众住得安全。

发挥地质调查技术优势,着力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水文地质调查和饮水示范工程,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赣南革命老区、乌蒙山等连片特困地区施工探采结合井145眼,探明地下水水源地50处,建设饮水示范工程9处,直接解决近3万人安全饮水难题,可满足20多万人安全饮水需求。

支持发展扶贫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通过开展农业地质调查,在贫困地区圈定富硒土地资源270万亩,指导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5个,发展特色农业,近30万贫困群众受益。在赣南革命老区定点扶贫县支持发展蔬菜等产业扶贫项目,建立合作社让贫困群众入股分红,实现稳定脱贫。

持续深化完善自然资源扶贫政策举措

自然资源部持续深化完善扶贫政策并着力推动政策落地,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脱贫攻坚用地保障。对全国832个贫困县专项安排每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00亩。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以下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建设项目,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可以纳入重大建设项目范围,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办理用地预审,并按照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对急需开工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项目,可以办理先行用地。对深度贫困地区实施特殊用地审批政策,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在做好补偿安置前提下,可以边建设边报批;涉及占用耕地的,允许边占边补,确实难以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可按补改结合方式落实,并按用地审批权限办理用地手续。

推进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流转和跨省域调剂。28个省(区、市)享受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流转政策,2018年省域内流转15万亩,实现收益约500亿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允许“三区三州”及其他深度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2018年,19个深度贫困地区所在省份调出节余指标19.43万亩,调剂资金743.78亿元。同时,充分发挥增减挂钩政策支持脱贫攻坚作用,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增减挂钩不受指标规模限制,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产生的节余指标可在省域内流转使用。

支持开展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生态保护修复。脱贫攻坚期间重点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适当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比例。2018年下达甘肃东部和陕西延安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中央财政支持续建资金16多亿元,新增支持6省(区)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0.5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选择上向生态环境脆弱的贫困地区倾斜,试点涵盖乌蒙山、祁连山等多个贫困地区。

支持优势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聚焦绿色发展,实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地质遗迹调查。同等条件下对贫困地区新设稀土矿、钨矿探矿权、采矿权给予支持,促进贫困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认真履行定点扶贫和片区牵头联系职责

自然资源部承担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兴国县、于都县、宁都县,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南省琼中县等6县(市、区)定点扶贫任务,牵头联系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工作。部领导带队深入定点扶贫县调研指导工作,连续多年出台“订单式”政策,2018年从部机关选派8名扶贫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党建扶贫,组织部属单位党支部和定点扶贫县基层党支部结对开展“党支部共建”,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调研交流、党课讲授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智力扶持,举办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每年召开片区部际联系会议,协调5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等部门单位重点向片区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

大力推动生态环保扶贫

生态环境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推动扶贫减贫的理念,精心谋划、大力实施一批生态环保扶贫措施,协同打赢精准脱贫和打好污染防治两个攻坚战。

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做好生态环保扶贫顶层设计。部党组多次召开部党组会、部长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保扶贫工作,坚持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一盘棋,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生态环保扶贫工作全过程。印发《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明确生态环保扶贫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召开全国生态环保扶贫工作会议,举办生态环境保护与减贫论坛,搭建生态环保扶贫工作交流学习平台,强化政策指导和经验交流,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推动贫困地区绿色发展,实现绿色惠农富农强农。积极研究制定支持贫困地区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贫困地区通过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资源脱贫致富,促进保护环境与消除贫困内在统一。优化贫困地区环评管理,为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的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引导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发展种养殖、中药材等替代产业。配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2017年以来,有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试点),占命名总数21%,引领贫困地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改善贫困地区环境质量,增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支持力度,努力为贫困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坚持把帮扶贫困地区作为安排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的重要考量因素,引导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一批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得到系统治理修复。会同财政部印发实施《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将28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46万个建制村纳入整治重点,一批贫困县、贫困村的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方式明显改变。在流域水污染防治、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程中将饮用水水源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加大调查评估、执法督察和资金支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饮用水安全水平。

完善生态环保扶贫体制机制,保障扶贫政策制度供给。积极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016年以来,配合财政部累计安排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和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补偿奖励资金共计约118亿元,积极指导协调试点流域上下游省份签署生态补偿协议,为上游贫困地区保护和发展提供机制保障。健全中央财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实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奖惩依据,监测评价县域包括50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比超过60%。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评选中,鼓励发达市县对贫困地区开展跨省生态扶贫,并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建立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中,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贫困群众投工投劳,增加收入。鼓励各地设置生态环境强化监督、生态保护红线管护等岗位,优先聘用贫困人口。

发挥生态环境部门职能,加强生态环保定点扶贫。围绕落实河北省围场县和隆化县定点帮扶任务,成立生态环境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同志担任组长,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部机关所有司局和在京部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将定点扶贫纳入党政一把手党建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定《生态环境部定点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统筹扶贫任务。部领导以上率下,多次慰问调研,部扶贫办每季度开展督促指导。部系统单位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制定“一村一策”脱贫方案。仅2018年,部系统干部共327人次赴两县帮扶,直接投入帮扶资金592.3万元,引进帮扶资金3537.4万元。2013-2018年,累计支持围场县、隆化县中央财政环保专项资金分别约16.5亿元、6.7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别约13亿元、3.65亿元。选派精兵强将到贫困地区挂职,组建定点扶贫前方工作组。与贫困村党支部开展共建,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设立生态环保励志奖学金,开展7个生态环保扶贫示范村建设试点,走扶贫与扶志扶智并重之路。目前,围场县形成以生态产业为主的九大扶贫产业,发展经济林基地190万亩,带动4.2万名贫困人口受益。隆化县23个深度贫困村实现了现代农业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全覆盖,其他贫困村覆盖率达到85%以上。

(责任编辑:郭慧)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攻坚生态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攻坚脱贫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