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铁刚 张文明 张冬冬 张世杰 郭书旭
摘 要 由于二十一世纪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农业方面的发展也是有着很大的重视,从而推举出了一系列农耕制度的改变措施,而对于农业当中玉米间的模式也在随着发生着不同的演变。所以,为了要讲述对于我们国家玉米间作增产的理论基础以及适合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玉米间作模式,并且对于这方面的前景和发展充满了希望。
关键词 玉米;间作;生态区域
我国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发现和培育出无数的农作物品种,列如:水稻、小麦、黄豆以及玉米等诸多粮食产物,然而玉米的发现却仅仅有着不足五百年的历史,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五百年里玉米凭借自身高产量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就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玉米已经成为除了水稻的我国第二大农作物,并且在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还是占据了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地位。通过长期的农业科学实验以及农业生产的实践证明,要合理的运用农作物当中的间作理念,还可以利用生物方面的生态位互补效应,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作物对于养料方面的有效利用,大幅度的增强了对逆境胁迫的抗性问题,从而能够实现对于农作物的稳产现象,要在稳产过程中进一步的发展成为高产量的农作物。
1 玉米间套作栽培的理论基础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同时分带种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就叫做间作。间作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够对于间作形成的农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对阳光方面的截取与吸收,从而能够达到减少光能方面的浪费。同时,这两种农作物间作还可以产生互补的作用,但在对于间作不同的农作物之间也会常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因此对于那些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较差的农作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能够达到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套作是指在前季的时候,农作物生长后期株行或畦间播种和栽植农作物完事之后的一种植方式。套作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争取时间以及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套作一般多应用于一年可种两季或者三季的农作物,但是总生长季节又嫌不够充足的地区。在实行套作以后,两种农作物的总产量可比一种农作物的单作产量有着较大提高。并且套作有利于在后作的时候进行播种和壮苗全苗;并且在多灾地区要是采用套作的方法可以有效躲避旱涝或低温这些常见的灾害;
2 我国玉米主要间套作栽培模式
2.1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
由于玉米和大豆在我们国家分布的范围极为广泛,对于不同的生态区域则是有着不同的间作模式,这其中主要的区别就是二者之间的类型大不相同。列如云南地区主要是采用1:2,1:1,1;2的间作类型,而淮海地区则是主要采用玉米与大豆1:3的间作带型。并且在品种的选择上,玉米更加容易选用紧凑型的品种,否则应该增加玉米与大豆及玉米本身的行距和株距。而大豆则是应该选用一些耐阴、粗壮和丰富性能较好的早熟品种。
2.2 玉米/花生间作模式
由于河南省地区多为粗砂潮土,适宜花生方面的种植,玉米和花生之间的间作也十分的普遍,主要间作带型有玉米:花生,而玉米的行数比例为3:8:3和1:3:1。所以玉米和花生之间的间作,主要生理生态的优势在于玉米根系分泌物能够提高花生的铁营养成分。
2.3 玉米/小麦间套作模式
对于玉米和小麦之间的套作模式主要是包括春玉米和春小麦的间作以及冬小麦和夏玉米之间套作两种形式。春玉米和春小麦间作所适宜在无霜期为120—150d,并且大于或者等于10度活动积温2600—3400度的辽宁或内蒙古等地区种植。
2.4 玉米/蔬菜間作模式
对于玉米和蔬菜之间则是应该采用间套作的模式,并且要多加采用畦栽种植的方法。
2.4.1 玉米/芹菜间作
对于淮海地区玉米和芹菜之间的间距,玉米种植一行间距30cm。并且芹菜由于六月中上旬才开始定植,株行的距离则应该为150cm,并且每株都要定植8行,每公顷定植在52.5万株,所以玉米应该选用紧凑型大穗行的品种。
2.4.2 玉米/黄姜间作
玉米和黄姜要采用的则是垄作方式,玉米的垄间距为120cm,而垄宽间距则是要达到30cm,并且玉米与黄姜之间的间距要达到30cm,黄姜与黄姜之间间距要达到20cm。并且玉米要起大垄,黄姜则起小垄而且两垄玉米之间要种植四行的黄姜,大垄的两侧也要种植两行的玉米,小垄的两侧还要种植两行的黄姜。
2.4.3 玉米/魔芋间作
在中国云南是属于高原地区,而当地的气温而是稳定在15度以上时,以90cm来进行开箱起垄,并且垄地的面宽要达到70cm,沟宽则要达到20cm,沟深也必须是40cm。并且在垄地时要种植两行魔芋,每行魔芋的株距要有23cm,并进行错窝式播种,种植的密度也要达到60000株/hm2。并且玉米在五月二十二号的时候在进行魔芋间作播种,其玉米也是要采用宽窄行错窝的方式种植。
2.4.4 玉米/马铃薯间作
在对于那些土壤能力较为肥沃的高质量地区,要进行玉米和马铃薯方面的间作,则玉米与马铃薯的比例则应该是1:1的带型间作,而马铃薯在二月底到三月上旬期间的播种间距则是,其马铃薯的行距为65cm,株距则是20cm。而在选用玉米的时候要选择一些中晚成熟的玉米品种,并且要在五月的中旬前后在进行播种,其玉米播种的行距为40cm株距则为24cm。
2.5 玉米/食用菌间作模式
由于食用菌是一种好氧的生物,所以要是玉米与食用菌在进行间作的时候,应该要选择在地理位置较高并且排水能力较强的地块上进行间作。在南方应该会多采用一些春玉米与食用菌方面的间作,而在北方则是会多采用一些夏玉米来进行与食用菌之间的间作。
2.6 玉米/牧草间作模式
玉米和牧草主要是分布在我们国家的东北地区农牧业交错的地方,然而在整个的东北地区玉米/牧草见得分布的间作比例大概为1:1的情况,而苜蓿牧草却是为三年生,而其中的播种的方式也大多数式为条播,而关于苜蓿牧草的播种量也是为10kg/ hm2,而垄断的距离则是80cm。况且六月上旬的时候玉米会在苜蓿牧草的垄间进行播种,其玉米在垄间播种的距离是40cm。并且玉米与野苜蓿牧草间作的时候,每隔两个垄玉米就种下一些种子,一垄的野苜蓿牧草或者是每隔四垄或两垄野苜蓿牧草。
2.7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模式
对于不同方面的品种选择则是实现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丰产和稳产的关键所在,首要两个品种方面的生育期要能够达到基本的一致,否则将无法用于间作或者是混作。还有就是为了实现生态的互补,选用的两个品种一定要具有不同的优势,否则将会无法达到生态互补。而且对于两个品种的基因关系一定要尽量远些。另外的话,还要根据不同的生态区的自然条件环境和该地区的自然灾害,从而选择出一种较适宜的品种,从而能够达到对此方面的灾害进行有依据的抗衡,并且选择的栽培模式也可以根据不同品质的特性而规定。
综上所述,由于现在全球的人口普遍膨胀,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粮食的生产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了全球人民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由于玉米间作系统能够符合大多数方面的要求,还完全符合了我们国家新时期对于作物栽培科学的总目标。并且今后还要在诸多方面进行广泛的科学化实验,尤其是对于玉米和蔬菜瓜果方面的检讨作为栽培技术研究的总目标,从而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增产增收,从而增强对于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为国家经济和农业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经毅.解读我国玉米、大豆种植间作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8,36(12):47,49.
[2]裴胜辉,杨彧红,冷若凌, 等.临夏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8,(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