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平常的下午,张磊埋头在办公桌上认真工作,一阵铃声打破安静的氛围,张磊抬起手,关掉智能佩戴设备的运动提醒,起身开始做简单的放松。这两年来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产品功能不断完善,已经从最初的计步、运动监测走向健康辅助产品科技产品,不仅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工作效率,关键时刻还能救命。在刚结束的618购物狂欢节,华为智能穿戴创下京东智能穿戴单日销售额新纪录,单品40分钟销量破万台,华为智能穿戴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900%。健康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我国大健康产业快速兴起,并在国家政府大力支持下,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相比当前的市场形势,我国大健康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健康养老未雨绸缪
健康产业是面向社会大众,而在一个老龄人口占总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大国,老龄健康问题的特殊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无论是从大众需求分析,还是从政府的政策导向来看,健康养老产业逐步兴起并备受关注。养老产业的兴起与繁荣,传递出一种重要的信号: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养老产业迎接新未来。
“养老产业,是一个通俗的讲法。目前学界和业界认为,养老产业叫作‘老龄产业或许更为准确些。”北京丰台区阳光敬老院院长、中国保健协会机构养老分会副会长王新光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老龄产业内涵丰富,可以说,凡是围绕老年人需求提供的服务和产品,都可以归为老龄产业。此外老龄用品业、老年文化业、老年建筑业、老年旅游业、老龄餐饮业、老年家庭服务业、机构养老服务业都可囊括其中。当然,这里承担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和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属性需要进行区分。因此,老龄健康产业既是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
2013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开启了养老产业的元年。今年国家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按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为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
政策推动产业加速发展。王新光表示,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围绕老龄问题、老年人服务供给问题,进行着各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分分合合,此消彼长,都挺热闹。”同时王新光注意到随着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加强,医养结合正在被康养结合逐步取代的趋势。从大的方向说,基于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巨大的国情,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所在,不是医疗护理问题,而是健康促进问题,是如何通过更有力的保健措施在延长寿命的同时提升生存品质和生活质量问题。王新光认为,医养结合只是阶段性的权宜之计,而倡导健康养老,积极老龄化,康养结合才是长期的应对之策。
目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正在从“自立门户”向“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转变。业内专家表示,真正需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群体,集中在居家的失能、失智、失独和高龄老人,而这些群体在照护技能和服务产品上,与机构养老又是场所不同,或是说处在同一个服务链上的不同节点,并无本质差异。
如何为失能老人提供功能代偿补偿性服务,如何为失智老人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如何为失独老人提供可依托的精神家园,这是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者所要关注的专业问题。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曾提出,老龄产业是一个新经济,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和市场,绝不简单是给老年人养老。作为一线服务管理者,王新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政府和市场应厘清老龄产业的界限,二是加大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力度,三是恢复养老服务行业机构和人员资质要求,设置合理的准入门槛,推动养老服务行业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同时要重视和警惕养老服务行业已经出现的城市服务机构‘门店化‘地摊化,农村服务机构‘空心化‘边缘化的现象。”
心理服务面临爆点
立遗嘱也要精神评估?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副秘书长戴晟海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如果老人立遗嘱时没有进行心理评估鉴定精神状况,遗嘱的法律效力会受到影响,日后容易产生纠纷。但目前可以办理精神鉴定的医院手续繁琐,有的还规定必须由配偶或子女陪同。源于机构的扶助老人需求,戴晟海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有了更多了解,“一站式服务,可以免除老年人往返精神鉴定机构与遗嘱库之间的奔波。但市场上大部分医院并没有细分到遗嘱评估的科室,这就让有些老年人很受累,还担心遗嘱隐私受到影响。”
心理作为一门学问,就像一把可以打开世界上所有大门的钥匙,通过心理学我们可以更了解自己,也可以更了解别人。任何事情都可以从心理角度进行分析,心理健康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现在职员体检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对心理健康的关注还不够,像我们做人工智能行业,有时接了大项目,工作压力非常大,员工的心理问题需要提高关注。机构为大家做心理体检或辅助性预防,这个行业潜力非常大。”北京易讯理想科技有限公司CEO史凌波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概从两年前开始,自己对心理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史凌波曾亲眼看到同事工作崩溃的时候,“我很理解,工作上的压力有时无关工作能力,无从下手帮助他。”
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中称,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疾病被一些人曲解为“心理变态”。北京麦乐佳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赵轩艺致力于母婴童心理研究与应用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她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讲述了自己对心理健康行业的感触。
“在与客户的互动和沙龙上,一个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就能戳中大部分人的痛点,尤其是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心理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魅力。”赵轩艺表示,目前自己很开心能够看到大部分人慢慢认识和理解到心理疾病的客观存在,认同心理疾病也是像感冒发烧一样客观存在的身体疾病。另一方面,医院和相关的心理服务虽然存在,但是大多是对用户已经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而关于心理干预的服务机构的基础建设并不完善。
相较于欧美国家心理学产业生态圈的完善,中国心理产业仍处于初步发展和摸索的阶段,虽然近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机构、公司,然而这一领域至今未诞生一家独角兽企业。
其中心理行业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是赵轩艺主要顾虑的问题。赵轩艺表示,公司在前期花费大量人力与时间将心理知识进行转化,用贴士、日志、漫画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推广,投入较大,庆幸的是,一边研发一边试水的过程是有一定收入,相比其他同行平均100元的获客成本,公司的投资与回报能相对可观些。“为了更广泛地传播心理知识,我们与社工委、妇联合作在医院或者幼儿园推出了一系列的公益讲座,以游戏的形式及浅显易懂的方式与家长沟通。”这一部分有定向的收入,每年大概两万人能够参与课堂中,其中不乏主动购买和回购课程的用户。赵轩艺表示:“资本多数集中在心理健康的平台建设及客户,对心理健康内容本身并不过分青睐。”
史凌波建议:一是需要国家标准;二是治疗方式方法没有严谨的逻辑程序,大家认知少,人们不了解;三是康复后长期跟踪重视不足。
中医药重回视野
6月17日,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又向公众放出“大招”,其团队针对青蒿素在东南亚等国出现的“抗药性”难题,经过多年攻坚,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案,并发现青蒿素有治疗红斑狼疮的效果。自从发现青蒿素以来,她和她的科研团队在青蒿素领域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外界广泛关注,中医药也重回国人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制定,有预测表明到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8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中,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成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在利好政策、大健康概念等因素影响下,中医药大健康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将超3万亿元。
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國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强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春德堂中医世家第二十八代传承人麦莉莎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是发展一切的前提,中医在摸索前进道路上已经参与到了很多领域,中医药立足大健康产业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人类的衣食住行、医疗、化妆品、保养、保健、预防等。例如很多家庭用中草药替代茶饮,合理配置药膳进行保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剂和精制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使用的制剂;使用针灸、推拿以及刺血疗法缓解病痛,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方针的大背景下,中医可以参与的方面很多很多,关键是如何能跟国家政策配套落实,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根据《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中医药行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823亿元,年复合增速15%,中药企业收入占整体行业比重从29.26%上升到33.26%。事实上,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进一步激发,相关企业也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然而中医药在实际发展中面临困境。麦莉莎说,一方面以家族传承为主要方式的中医环境遇到瓶颈,另一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却并没有跟上,导致中医的后续发展缺少动力,加上资质认证的不完善,身怀中医绝技的医师无法施展才能,使得夹缝中生存的中医举步维艰。
“有特色的中医馆则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途径,而提供高附加值的中医养生服务会为药店发展带来机遇。”为了改善中医的消极环境,麦莉莎建议,中医馆的兴起,有利于发扬光大中医药文化,继承中医药传统。并且推动诊所药店模式的发展、推动药店大健康模式的发展,尤其是养生保健治未病的药食同源中药营销水平的提升,让中医药民族文化在全世界开花结果,得以延续。
健康管理无处不在
健康管理是大健康的一个细分领域,健康管理师是2005年10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一个新职业。“主要强调的是对健康人群以及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维护,兼顾对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平稳期的一些健康管理,如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病人等。”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天鹏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从“卫计委”到“卫健委”,名称的改变是把人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目标;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一词,在近几年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但如果从时间维度来看,事实上,我国健康管理起步稍晚。健康管理的概念最早始于美国。1929年美国洛杉矶水利局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健康管理组织,该组织通过注重预防的全面健康管理的方式,有效降低会员疾病发病率,使付费的会员能够拥有较好的健康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健康管理的市场还远远不能满足国民需求。“从健康管理师这个职业公布至今已近14年,整体进步并不快。”刘天鹏称,从体系上来看,比如医疗机构,国家支持力度很大,包括政府、法律、组织上的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体系逐渐完善,但对健康管理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在人才培养上,我国医疗体系里治病的系统人才培养更充足,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的培训等,但健康管理师的人才培养很是缺乏,虽然省市县都有健康教育所,但健康管理师很少,比如一个县的健康教育所,一般就两三个人,多的可能有四五个,而一个县的人口一般都是几十万人,普及健康教育根本不可能。资金方面,投资人也比较倾向于医疗。”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健康教育也是我国的一个短板。刘天鹏表示,健康教育对让老百姓了解更多、更先进、更科学的健康理念和健康行为是极其重要的。“虽然我国健康教育体系有了,从国家卫健委的健康教育中心到省市县的健康教育所,以及相关学术机构、协会,包括国家公职人员的配备等是完备的,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健康教育的形式更多还停留在小册子、板报、传单或电视媒体上宣传,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生活中的宣传还有所欠缺。这需要国家各级部门给予支持,协调配合。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享,人人自主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