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素玲
(淅川县农业农村局,河南淅川 474450)
猪瘟又称为“烂肠瘟”,是一种在猪群中较为常见的高接触性传染病,同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巨大[1]。我国于20世纪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对猪瘟野毒防控效果较好,很多国家或地区利用该疫苗株净化了猪瘟。我国目前虽然强制对猪群必须免疫猪瘟疫苗,对猪瘟的防控起到较大的作用,但该病仍然在部分地区有爆发的案例发生[2]。为了解淅川县地区猪群猪瘟免疫情况,笔者于2017~2018年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该地区27个猪场共1622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抗体水平监测,评估免疫效果,为该地区猪场猪瘟疫苗免疫程序程序优化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收集的1622份血清样品来自于淅川县部分地区27个猪场,所有被检猪场均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其中2017年和2018年采集样品数分别为693和929份。根据猪场存栏情况,从每个猪场怀孕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等不同猪群随机分别选择5~20头猪作为检测样本。前腔静脉采血约2-3 ml/头,实验室常规方法分离血清,将血清分别标记后保存于4℃,待检。
本次研究所用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于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不同规格移液器和多道移液器均购自于德国艾德本股份公司,振荡器购自于杭州瑞诚仪器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与步骤、判断标准等均严格参考试剂盒提供说明书进行[3]。
通过对淅川县地区1622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共1203份血清样品检测为猪瘟抗体阳性,平均合格率为74.16%;其中2017年和2018年检测样品数分别为693和929份,猪瘟抗体阳性样本数分别为503和700份,猪瘟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2.58%和75.34%。从结果(表1)可以看出,2017年抗体合格率较2018年稍低,但均高于国家所规定的最低标准(≥70%)。
表1 2017-2018年淅川县地区猪群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根据猪场存栏量差异,我们将养殖规模低于100头的猪场划定为散养户,养殖规模为100~300的猪场划定为小型规模化猪场,养殖规模为300头以上的猪场划定为大型规模化猪场。本研究在散养户、小型规模化猪场和大型规模化猪场采集血清样品数量分别为106份、564份和952份,其猪瘟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3.21%(67/106)、76.06%(429/564)和74.26%(707/952)。从表2结果所示,散养户猪瘟抗体检测合格率最低,仅为63.21%,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提示部分散养户猪群存在猪瘟爆发的风险,但小型和大型规模化猪场合格率均高于70.0%,提示猪群猪瘟免疫程序效果较好。
表2 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猪瘟抗体水平监测对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免疫程序制定与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层兽医部分或实验室普遍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中猪瘟抗体进行检测,其中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具有试验操作简单、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种类少、快速且敏感等特点,在猪瘟抗体检测应用中较为常见[4]。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及团队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淅川县地区猪群进行猪瘟血清抗体检测,为猪瘟免疫措施制定与优化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被检测的1622份血清中有1203份检测为猪瘟抗体水平合格,平均合格率为74.16%,高于国家所规定的最低标准(70%),其与刘琨[5]等2016年对河南信阳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75.0%)。进一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猪瘟抗体合格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散养户最低,为63.21%,而小、大型规模化猪场合格率均高于70.0%,分别为76.06%和74.26%,提示该地区部分散养户猪场存在发生猪瘟疫病的风险,主要原因可能是散养户养殖场免疫程序不合理和免疫操作流程不规范等有关[5]。相关文献报道[6-7],猪瘟稳定猪场的猪瘟抗体合格率需高于85.0%,而被调查地区猪群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仅为74.16%,相关养殖户(企业)需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