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付海云
山西面塑,民间称为“面花”“面人”“面羊”“花馍”等,各地叫法不一。现在学界比较认可的是汉代起源说,该学说认为我国的面塑应该起源于汉代 。自先秦时期有了石磨,便给面食制作创造了物质条件。汉代开始出现的面食,那时候称之为“饼”。经过现代人考古发现,现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从唐代古墓中出土的面制俑头。这一发现有力证明了我国面塑工艺至少有1000多年的历史。
《竹林七贤》
阳泉面塑主要是以圆雕和立体形式呈现的。使人们在观赏中能够触摸到真实完整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面塑艺人通常要考虑面塑的使用功能、所表现的主题以及所运用的场所、环境等因素。
民间面塑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意识的体现。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艺。阳泉面塑的制作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间面塑艺人在创造艺术形象时具有强烈的主观成分,追求的是情感上的感受,往往不注重形象上的逼真。另一方面,由于面本身的特点,如柔软、面发、蒸制,使面塑在造型上表现出了较强的随意性。
阳泉面塑在许多种造型上都包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如利用谐音,制作鹿的造型,取谐音为“禄”,作为吉祥之物而长期存在于民间;还有猴子骑马,取其谐音为“马上封侯”;红色的蝙蝠,谐音“洪福齐天”。如利用寓意,石榴造型寓意“多子多福”,葡萄也是“多子”的寓意,桃子、松鹤寓意为“长寿”。
阳泉面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多样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反映出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趣。在当地,面塑具有祭神娱人的意义,体现着当地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同时,面塑与当地各项民俗活动紧密相连,传承至今已逾千年。面塑已然成为反映当地民俗文化的一面镜子和了解当地民众心理的一扇窗口,为充分了解当地民俗和民众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老人祝寿、婴儿满月等民俗节庆里,都会有面塑的出现。阳泉面塑制作工序复杂,做法考究,工艺价值显著。优秀的面塑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民间精湛的手工技艺与艺术特色的完美结合。
阳泉面塑样式繁多,彩色面塑便是其中最具特色且常见于普通百姓之手的面塑作品。彩色面塑作为当地的一种传统工艺品,是民俗生活中长期形成的符合大众审美观的作品,没有统一的标准,完全是跟随上一辈学习而流传下来的。后人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各自风格。阳泉彩色面塑就是其中之一。
笔者作为众多面塑手艺人之一,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2013 年,“阳泉彩色面塑”被列入第四批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5年笔者本人被确定为“阳泉彩色面塑”传承人。
阳泉彩色面塑是在传统面塑的基础上,对用材和工艺的大胆革新制作而成的可以长久保存的并且具有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的手工工艺品。既有传统面塑的特点,又融入了西方雕塑技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使其具有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笔者制作的阳泉彩色面塑具有以下特色:
糯米粉、白面粉是主要用料。塑刀、剪刀、梳子、镊子等为常用工具。在传统面塑配方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摸索,研发出了独特的面塑配方,使产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能够长久保存,一改过去的面塑难登大雅之堂的情况。
将彩色面团在手中随意搓揉,用塑刀等工具刻画,动物、花草、人物、吉祥物等各种面塑作品就跃然指尖。所有产品均为纯手工制作,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具有收藏和艺术价值。
产品造型上多为立体捏制,通过一定比例的缩放,造型不仅夸张且生动可人,有的龙腾虎跃,有的亭亭玉立。产品题材广泛,以传统戏曲、传说、神话和历史人物为主,兼有现代名人肖像、真人塑像。
产品多以真物比例微缩,可大可小,既有几厘米高的观音,也有一米高的关公;既有单独塑像,也有成组造型;既有独立产品,也有系列产品。产品用色明快,风格粗犷,大方朴实,便于陈设展示,特别为艺术收藏和旅游者喜爱。
传承是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张紫晨教授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一书中指出“传承性是中国民俗的一个特点”。阳泉彩色面塑被评为“非遗”项目后,主要有以下传承方式。
亲缘传承。就是在有血缘关系的人中间传授技艺。笔者就是跟随奶奶、母亲和婆婆开始走上面塑之路,掌握了多种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和多种技法。如今,笔者的女儿也开始进行面塑学习。这种方式,使学习者从小耳濡目染,拥有了学习手艺的天然优势。学习技艺也就是一件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师徒传承。在民间手工艺行当中,拜师学艺很常见。拜师是一个很神圣的事情,过程很繁琐,有着诸多讲究。阳泉彩色面塑在传承中也有拜师学艺这种说法。笔者现有正式徒弟一名。
学校传承。笔者于2013年11月起,不定期的多次应邀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授课,专门讲述阳泉彩色面塑技艺。从2007年开始,在学校、幼儿园举办面塑体验活动,让更多孩子接触了解面塑。
《苏武牧羊》
社会传承。2012年开始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面塑文化,广泛地在社会上吸纳喜欢面塑的下岗和无业人士以及残疾人员,进行不定期的面塑培训,带领他们走上以面塑制作为职业的道路,让更多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自己的精彩。
平台传承。笔者自己成立了传习所,在阳泉市老年活动中心设立了彩色面塑陈列室,在阳泉市展览馆设置了专门的彩色面塑展区,目前已有上万人次参观学习。
当前,阳泉彩色面塑的发展已经进入最好的阶段,但是单靠传承人及弟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积极发动各行各业群众的能动性,鼓励爱好者进行面塑创作。同时,为了保护这门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把培养传承人当作当前最重要任务。现在既要与时俱进,提高面塑的现代审美情趣,又不能丢掉传统,将阳泉彩色面塑的精髓永远的传递下去。